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ane

为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4 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陶瓷虾 于 2014-10-14 04:31 编辑

这个前提下,具有成熟向导体系的登山国家的优势就体现了。我们不要把高山向导和商业攀登死板的联系起来。跟着优秀的高山向导可以在自己极限难度的实战中学习攀登技术以外的东西,这也是学习。有时候我们可以走到桥上往远处看看,不一定总在水里摸着石头过河
阿尔卑斯地区再一个优势是有大量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路线。国内的登山路线我不太熟,但是感觉要么就是技术难度不大的商业路线,要么就是很高大上的新路线和大岩壁,AD,D这样说难不难,说容易不容易的中间过渡难度好像不太多。
再就是救援力量可以给我们一个在犯错中学习的机会。只要不是瞬间发生的致命事故,依靠救援至少有从头来过的机会。而国内,虽然可以说,更纯粹,更接近本质什么的,但作为学习,代价太大了。如果有阿尔卑斯的救援条件,风总甚至冬冬都不会发生悲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4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除了户外,我也同时接触赛车圈。虽然有点歪楼,但在我看来,两个圈子的发展状况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处。非常赞同mh的观点:体系。

体系
在规划勘察赛道的时候,我因为懂一点地图,也懂一点路书,所以一般都会跑在第一个车,而驾驶员或者是赛手,或者是当地的高手,所以有机会近距离的体会不同驾驶者的风格。这中间,跑沙漠最好的应该是包头的冯哥,佐证是中国的某车王去库布奇练车,会找他学习;我们n个车进沙漠的时候汽联的老大会坐他的破四缸切诺基而不是那些豪华越野车,原因很简单:从来不陷车。

有一次吃饭,聊起来如何能练好沙漠技术。另外一哥们说:练。烧光一罐车(那种几十吨的罐子)油,外加翻车。我们包头资深玩沙子的人吃饭,翻过1~2次车的大约1半,3~5次的一半。翻车最多的也是开的最好的就是这位冯哥,已经七八回了。我记住了,但舍不得翻车,不练了。

后来比赛的时候,国际汽联派了他们达喀尔开门车团队的两个哥们和我们一起干活,也就是在比赛之前把所有赛道都跑一遍,看看有啥不靠谱或者水毁路段,修改路书。开车的哥们跑过20多届达喀尔比赛,开门车也跑了10年。在库布奇,依然是冯哥的地头,完胜鬼子。等到了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鬼子完胜。等到了拉力路面,鬼子完完完胜。回头我问冯哥:谁开得好?冯哥说:祖师爷开的好,我没法比。

冯哥并非谦虚。之前他说过,这次CGR赛事主管也是达喀尔第一个摩托车、汽车双料冠军开车不过尔尔;而另外一个曾经获得过多次世界杯冠军的车手,开车还不如他。

后来我问鬼子:你这么多年翻过几次车?鬼子说:0次。  晕。。。再问:howto?鬼子解释:我从小就开始玩摩托车,拆摩托车;玩场地;然后是拉力;然后是越野拉力;然后是。。我可以自己把一辆赛车拆散重新装上,我曾经在阿尔巴尼亚和领航一起更换过卡车发动机,在阿根廷跟换过变速箱,在。。。。

赛车很安全,就算没有体系,纯凭爱好、天分、钻研,那就多翻车,然后花钱修,重新买赛车呗。
登山没那么幸运,没有翻盘的机会。

差距
最近两次大越野比赛,哈佛车队两台赛车一台是索萨开,一台是周勇开。两人不分伯仲,最后索萨车坏,周勇胜出。今年哈佛雇佣了另外的鬼子,夺冠。

今年初的达喀尔,乡巴佬(BMW Mini Countryman)车队各国冠军车手云集,包揽了前三名,而前12里面有9个是MINI。周勇同属MINI车队,成绩30左右了。同样的赛车、同样的后勤、同样的赛前训练和培训。这就是差距。(当然,周勇能入选MINI车队,还是中国车手非常了不起的一步,非常赞)

以前鬼子后勤+鬼子车手 vs 中国后勤+中国车手很难直观对比,这次鬼子后勤+鬼子车手 vs 鬼子后勤+中国车手,差距一目了然。

国内的攀登水平如何呢?我无从评论,因为很难有这么公平客观的机会。

发展

国内赛车界的大佬已经意识到这个差距,于是兵分两路,开始追赶。

哈佛是厂商,追求成绩,所以完全拿来主义:全班BMW mini团队服务,每辆赛车投入超过千万。机械师、数据分析师、各种维修小工,甚至擦玻璃的,都统统让鬼子干。连续两年夺冠。

另一路是四川熊猫车队,买了三菱还是谁家的全套车辆、技术、图纸、技师,自己造车,成绩吗,不温不火,但比以前已经是大跃进了。之前曾经有人买过进口赛车,自己拆散研究,结果装不回去了(半玩笑)

登山呢?可以拿来吗?是哈弗车队的拿法?还是熊猫的拿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5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登山是个典型金玉其外屌丝其中的运动。公众眼里是有钱人的游戏,但它的hardcore就是屌丝运动。靠钱堆是堆不出的,也没这么多钱能堆,以后的路还得继续苦逼的走下去。
中国登山和欧美强国甚至日韩的差距就是体育差距的真实表现。体育的精髓在于普及,健康的模式是金字塔,庞大的群众基础,需要的投入只是拔尖顶尖那一小簇。中国体育光鲜表面,背后是一个烟囱,顶尖有多少人,基础也没多出多少。德国登山协会DAV会员百万,光慕尼黑地区就是10万,奥地利的OEAV会员占总人口5%,法国光是向导就有1700人。日本的传统也远非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世界7000米的山峰有一半是日本人首登的,珠峰,K2上都有japanese couloir。相比之下,中国的登山既没庞大的群众基础,也没外界的太多支持,既当不成金字塔,也造不出烟囱,只有小土丘一座。乐观点的话,毕竟是有个土丘,不时的在闪光,总有夯实那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小毛驴0024 于 2014-10-16 07:04 编辑

伍鹏过去两个月了,但不经意之间,在生活中,各种的小段场景、音乐或者什么,往往让我想起他。
有时想起来一切是轮回与宿命,笨笨说的这些,我也有很有同感。我们每个个体都在一个体系中,在一个社会生态中,国内攀登人群的历史、技术及理念积累(远远谈不上什么亚文化)、人群基数都刚起步,这不是乐观悲观的问题,这是现实。
包括我自身,也是一个版本的伍鹏,自己喜欢、自己学习、和同伴一起,纵使我专注投入、天赋很好,那也肯定受制于这个大背景,同样成长的代价,在我们这里要大很多、难很多。
皮艇过滩和漂流,这几年参与这个比较多,这运动和赛车、攀登户外也很像。我自己出事最大一次就是几年前的金沙江,理论上计划上看起来还算完整,但能力尤其实际经验达不到,因为就没积累出那么多的下水过滩经验。9月14、15号,我去黄河三门峡参加漂流赛,也是这些年国内民间漂流爱好者最大的一次集会(河流舟、花式、充气大橡皮艇、折叠舟都有),或有点像2002-2004年左右的攀岩热潮。
黄河的滩难度不算大,我们这群人也是国内最早的这批,但对比美国加拿大的,差距不是两三个级数的。
黄河头一天,我们试漂了,2300流量,过滩很顺利;第二天正式比赛,洪水涨到3000立方,快到终点,我判断失误、以及大意,在一个拐弯的地方贴着悬崖走,被浪打翻、翻滚几次没起来,那里是个洗衣机水洞,我爬到了岸上的悬崖,难度有点5.8+左右,看着小艇在下面被浪吸进去吐出来了4、5分钟,后来大艇在上游救了我。这是最近感到最怕、接近死亡恐惧的一次(那个水洞有死亡风险),一爬到岩石上,就想到那些死在山上的朋友们。秋雨中的三门峡峡谷,黄色的泥浆急速奔流。我在那里呆了15分钟左右。
漂流这个群体,这两年还没过大的伤亡事件。但一切的发展,其内在规律都是一样的。大家都在这里玩,但很多时候还是一种心理效应--人多,应该没什么事吧。如果难度大一点,如金沙江或怒江,救援的能力,在国内大家基本没有。
过年在怒江,因为请了DANE、ERIC、NICK等四个大牛(花式排名第一第三),国内的好手,大家就有了“依赖”心理,老虎跳等几个3+-4级大滩也敢下,因为滩下有实际顶尖在做救援保护。ERIC后来带点无奈地说:“中国的小伙子太信任我们的救援能力了。”
因为很多道理,书面上的,视频上,甚至游泳池、抱石墙的技术强度训练,这些都不难。但时间的积累效应,永远都躲不过。天才的冷静个体,能实现个体革命、但也有付出极大努力;但这个群体、大多数人,要走很长时间的路,弯路肯定永远都有,只是多少的问题。
还得走下去。

昨晚整理旧资料,看到2011年和伍鹏的通信,那时非常冲动要出来做自然学校 the nature school,伍鹏是我最信任的朋友,我习惯性听他的意见。
而这次黄河漂流赛完后,回到昆明,电台叫我去做节目,讲讲带孩子们划艇攀岩、徒步山野的事情。他们要放音乐,问我喜欢什么,我说大多时听许巍,他们自己竟然找的是“像风一样自由”,我在那瞬间又想到伍鹏。我情绪又起来一点。
当天下午做完节目。黄昏,和朋友约着出去吃饭,犹豫了一下是开车还是骑车,结果就骑车;骑车时犹豫了骑旅行车还是公路车,结果上了公路车。后来路上一路走神,总想这些事情,很快的情况下,锁鞋卡住、车子倒了、人飞出去,从侧腿到肩都很重的掉了很多皮,面积很大。上酒精和消毒水真疼。
一切好像是心结、情绪的网络。就像那个有名的海明威引用的话:一个人的死亡,是我们所有人的损失。

说到这次出事,我觉得人在情绪中,就不该去做需要极端冷静和理性控制的事情。这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实际行为有时很难自控。
所以,我在想,要是伍鹏不要走当年的线路、要是没找到当年的装备、要是队伍里不是老搭档老伙伴、要是队伍有个很强个性和控制力的、要是......那时候,心理上起情绪了、伤感了、兴奋了,然后一切失控了。

我擦破的皮痒痒着,慢慢长了新皮。
人死不能复生。对于一切,时间会消淡一切。
我们终有一天也都会死掉,所以还是得好好的、快乐的、认真地过下去。

同样作为爸爸,希望我们下一代,比我们年轻的、阅历少一点的,我们犯过的很多错误他们也可能继续重复,只是少一些。
也同样,我们还会努力的好好过下去,开心、健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5-3 18:32 , Processed in 0.16516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