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77|回复: 34

《岩上之神》,TO 甘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7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树叉儿 于 2011-1-17 03:12 编辑

周日,从密云返回的路上,和甘叔谈起这两本书。
这两本书是2010年班夫图书节获奖作品,我均只看了图书简介。
看过图书简介,我个人对《岩上之神》很感兴趣,
甘叔如果想做一个地区的线路集锦,不知道这本《加拿大之石》是不是一个好的版本?
不知道坊间国外的同学,有没有读过的,可以给些点评呢?

stonemasters-200.jpg
班夫山地图书节大奖
《岩上之神——七十年代的加利福尼亚攀岩纪实》
约翰·朗,迪恩·菲德尔曼 著
2009年 美国Stonemasters出版社出版

The Stonemasters: California Climbing in the Seventies
John Long, Dean Fidelman
Stonemaster Press (USA, 2009), ISBN 978-0-9840949-0-5

图书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加利福尼亚的峭壁从中出现了三个青年的身影,他们的惊人天分不仅震撼了整个北美地区的攀岩圈,更对当时的美国青年文化产生了难以描述的影响。没错,他们就是圣·加布里尔斯(San Gabriels,)、约书亚·特里(Joshua Tree)和塔奎兹(Tahquitz)在他们的字典里,没有谦虚谨慎这些字眼,三个家伙毫无犹豫地称自己为“岩上之神”。他们皮肤黝黑、不爱装饰、充满了游牧者的风范,他们当众吸食软毒品,他们轻装冲顶(lightning-fast-ascent),他们在不可能的岩壁中开凿从了数不清的新线路。他们无畏,他们的确精彩。在三个人的影响和带领下,“自由攀”迅速风靡优胜美地地区,但这还不算什么成绩。因为到了今天,整个美洲甚至全世界的岩友的耳畔都回荡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不能给攀岩者带来新的感受、想法或者无法让攀岩这个运动有所创新的话,那我们三个压根没必要在世界中存在”。正是他们仨让“不断创造奇迹”,成了千千万万攀岩者都通晓的灵魂密码。郎在书中这样写道:“这就是证明我们来到这个宇宙所有意义的惟一方式,也是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人类的惟一方式。对我们来说,创新、革命不是什么生活中的高潮、巅峰体验不是锦上添的那朵花,它就是生活本身。”

获奖理由
班夫山地图书节大奖也称东·穆恩戴和菲利斯·穆恩戴奖。东·穆恩戴和菲利斯·穆恩戴是一对夫妻,东是加拿大著名的探险家、自然历史学家和登山家,他和妻子在瓦丁顿山区的探险一直是一段佳话。
赢得了2010年班夫山地图书节大奖——东·穆恩戴和菲利斯·穆恩戴奖的是约翰·朗和迪恩·菲德尔曼合著的纪录小说《岩上之神·七十年代的加利福尼亚攀岩纪实》。圣·加布里尔斯(San Gabriels,)、约书亚·特里(Joshua Tree)和塔奎兹(Tahquitz)的故事和图片曾被媒体争相报道,不过最详细的资料应该就在这本《岩上之神·七十年代的加利福尼亚攀岩纪实》中。

《岩上之神》这本书也获得詹姆斯·门罗·梭灵顿奖评出的最佳登山历史作品奖。
攀登历史类最佳图书奖也称詹姆斯·门罗·梭灵顿奖。这个奖项颁给最佳纪录登山历史的作品,同时也是为了纪念詹姆斯·门罗·梭灵顿而设立的。詹姆斯·门罗·梭灵顿是落基山地区最伟大的编年史作家,因为他,落基山脉有了很多纪录可查,很多故事可讲。而评审团更高兴的是,今年的获奖者名至实归,甚至我们觉得都无需评比,因为这本书近乎完美的记录总结了登山历史的那个黄金年代。这个年代,是变革,是创新,是承上启下,是新纪元的开始,它具有太多太多的意义。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是谁造就了今天的我们。

山野探险类的年度最佳图书
《加拿大之石——西部精品攀爬路线集锦》
凯文·麦克莱因 著
2010年 加拿大High Col出版社出版

Canadian Rock: Select Climbs of the West
Kevin McLaneH
igh Col Press (Canada, 2010), ISBN 978-0-9865191-0-0

图书简介
《加拿大之石——西部精品攀爬路线集锦》里集中了加拿大西部(从Squamish到著名的魔鬼河谷)七十多个经典的岩线集中地区,总计一千两百多条各种级别的攀岩线路,并提供了极其详实、准确、全面的信息。

获奖理由
“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有一个作者能够把眼光从一块石头上移开,然后还能如此尽善尽美的去引领大家去认识别的石头。要知道,他介绍的区域可是将近覆盖了大半个加拿大。”评委会成员杰奥夫·波特(Geoff Powter)说,“看过这本书,很多攀岩者肯定会制定下一年度的新的攀岩计划,同时他们也肯定会在那里遇到新的朋友。”
发表于 2011-1-1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书名翻译的有点生硬和小失误,这样翻会不会好点:“岩棍--七十年代的加州攀岩者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有时觉得,我们的今天,就是黄金时代。
我们正处在中国攀登的黄金时代,一切方兴未艾,拥有无限可能,制约因素只有你的能力和想象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这本书的风格很受欢迎,John Long上次在我们俱乐部讲座,提到还要按这个路子搞。一些从未攀过岩的人看了后都能联系(relate),甚至有冲浪者看了后找他出关于冲浪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树叉儿 于 2011-1-17 10:03 编辑

CMC101104_DSC5078.jpg
不知道哪位大叔是John Long?班夫颁奖现场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总是觉得,贵国永远不会有什么黄金时代。无论你想干点什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力量阻碍制约反对你,最后能做成的,绝对不是你想要的。在一个混乱的时代,人比大自然危险得多。

我都没什么机会读到上述两本书,怎么参考?

这两个哪个也不是约翰长,我在along on the wall里见过,不长这样。

推荐一篇强文,求译
http://www.rockandice.com/news/1 ... -your-climbers-bod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自由的风 于 2011-1-17 14:19 编辑
我总是觉得,贵国永远不会有什么黄金时代。无论你想干点什么,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力量阻碍制约反对你,最后能 ...
gump 发表于 2011-1-17 12:26

怎么越来越像毛驴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时代给了你可能性,这时代制约你的可能性。
你做,你可以在这时代留下你的印记;你不做,你可以在抱怨中度过一生。
————————————————————————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 for good or for evil, 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7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去年在优胜美地看到过《岩上之神》这本书,里面收录的都是6、70年代老美攀岩的故事和图片,很让人大开眼界,各种嬉皮风格以及作者讲述那个年代人攀岩的故事,书还是精装大开页的,当时很爱不释手,可惜当时这本书是GREGORY的销售总监自己收藏的,他早年也是优胜美地玩家。请问哪里可以买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树叉儿 于 2011-1-17 15:05 编辑

回复 7# 自由的风


《奋斗》里陆涛说:当我们把那抽象的梦想变成一件件具体的事情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离那梦想很遥远,特别遥远,但是我们不会放弃,我们会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碰到很多好事儿,也会碰到很多坏事儿,今天以前它们都过去了,明天它们还会跟我们迎头相撞,我们的态度是,我们谁也不怵坏事儿。

甘薯,你说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jane 于 2011-1-17 20:06 编辑

第一楼图书简介的翻译错误比较多,以免以讹传讹,发贴人最好自己清理、校对一下。

这里有不少yosemite老人的照片:
http://www.supertopo.com/climbin ... 1&tn=0&mr=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5# 树叉儿

都不是,下图左边这个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11# jane
简介当初是找翻译做的,因为我的英文非常烂,所以无从知道对错,非常抱歉!
现将英文贴出,希望能校对翻译错误的地方,也避免以讹传讹。
当初交给翻译的是2篇文章,文章内容有雷同的地方,最后整合为图书简介和获得班夫奖的理由,这里将2份原稿一同贴出。
以后若翻译文章,作者允许的前提下,我会尽量将英文原文贴出。

The Stonemasters: California Climbing in the Seventies
稿件A
GRAND PRIZE
Don and Phyllis Munday Award · $2,000sponsored by the Alberta Sections of the Alpine Club of Canada
The Stonemasters: California Climbing in the Seventies
John Long, Dean FidelmanStonemaster Press (USA, 2009), ISBN 978-0-9840949-0-5
In the early 1970s when they started showing up at Southern California crags — the San Gabriels, Joshua Tree, and Tahquitz — this particularly talented group of young climbers had an immense impact not only on climbing in North America, but also on the youth culture of the decade. The Stonemasters, as they called themselves, with their tans, cut-offs, nomadic natures, their dope-smoking, and lightning-fast ascents, established countless new routes in a pure, bold, and visionary style. Their story, in personal anecdotes and archival photos, is told in John Long and Dean Fidelman’s book The Stonemasters: California Climbing in the Seventies. With a freewheeling style that soon dominated Yosemite, these California kids influenced their sport across the continent and overseas, creating a climbing revolution that easily echoes today. “We considered ourselves nothing if we couldn’t affect a sea change in the ways climbers felt and thought and behaved,” Long writes. “It was all part of proving that we mattered, that we were worth a damn as human beings. In our minds, a revolution was not a luxury but a condition of being alive.”

BEST BOOK – MOUNTAINEERING HISTORY
James Monroe Thorington Award for the Best Work of Mountaineering Historysponsored by UIAA · $500
The Stonemasters: California Climbing in the Seventies
John Long, Dean FidelmanStonemaster Press (USA, 2009), ISBN 978-0-9840949-0-5
Each year the jury has the choice of recognizing an outstanding work of mountain history, honouring a book in the name of J.M. Thorington, one of the great chroniclers of our home ranges here in the Rockies. It was a very, very easy decision to make the choice to award a history prize this year. The winner is a near-perfect capture of a unique, golden moment in climbing history; tracing a decade of revolution that foretold all that was going to come, in climbing, and even, I’d suggest, in a nation. This is a remarkable ethnology of a tribe on the cusp of a change, filled with manic, joyous, complex characters who play out their strange and beautiful rituals on the most idyllic stage in the world. This book of iconic images and wonderful writing is, indeed…exactly how we were.

稿件B
In the early 1970s when they started showing up at Southern California crags – the San Gabriels, Joshua Tree, and Tahquitz – this particularly talented group of young climbers had an immense impact not only on climbing in North America, but also on the youth culture of the decade. The Stonemasters, as they called themselves, with their tans, cut-offs, nomadic natures, their dope-smoking and lightning-fast ascents, established countless new routes in a pure, bold, and visionary style. Their story, in personal anecdotes and archival photos, is told in John Long and Dean Fidelman’s book The Stonemasters: California Climbing in the Seventies (Stonemaster Press, USA, 2009), winner of the Grand Prize at the 2010 Banff Mountain Book Festival.    With a freewheeling style that soon dominated Yosemite, these California kids influenced their sport across the continent and overseas, creating a climbing revolution that easily echoes today. “We considered ourselves nothing if we couldn’t affect a sea change in the ways climbers felt and thought and behaved,” Long writes. “It was all part of proving that we mattered, that we were worth a damn as human beings. In our minds, a revolution was not a luxury but a condition of being alive.” The Stonemasters was also awarded the James Monroe Thorington Award for the Best Work of Mountaineering History.   

Canadian Rock: Select Climbs of the West
BEST BOOK – MOUNTAIN EXPOSITION
sponsored by Yamnuska Mountain Adventures · $500
Canadian Rock: Select Climbs of the West
Kevin McLaneHigh Col Press (Canada, 2010), ISBN 978-0-9865191-0-0
Never, ever, write a guidebook. I’ve heard that from every guidebook author I’ve ever spoken to. No matter how much research you do, how many times you go out on cold mornings to get a crag shot, how many times you climb slag heaps to get the details on climbs people haven’t done for years, no matter how many days of your own climbing you give, how many climbers you chase after to get route descriptions, you will piss someone off. You’ll put years of pretty much unpaid effort into your book, and then someone will send an email complaining that there are six, not seven, bolts on pitch 15 of that climb. Thankfully, because guidebooks are also often the most tangible threads that connect us as a community, there are people who continue to write guides despite their own best advice. We’re very happy to honour one author who took the risk of describing not just a crag, but half a country — and did a remarkable job. This wonderful book gives us new projects, new places, and new friends, for years to co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俩个方向的论题:1、我们现在的阶段和老美当年的黄金时代的异同;2、活在现实中的现阶段,我们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用什么心态做。
我的个人观点:1、任何“时代”都是不可完全复制的,不可能非常相同,我们现在活的比美国老鬼子先生(备注:“鬼”字无歧视性含义,参见“鬼谷子”、“诗鬼”、“剑鬼”(历史上有这倒霉孩子么??倒是有刀下鬼))们活的累,生存环境惨淡点,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外界限制多些,这方面直接决定两种时代的差异。俩年代的类似方面,都是相对“后起始”的阶段,尊敬的老鬼子们当年做的事情,对他们的后世有启示奠定作用,我们同时代的行为,也是一样。
2.、无心之处即是吾乡,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生存的年代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抱怨是正常的,抱怨完了,该干嘛干嘛。参考行为:1、宗教正经版:先哲对大山召唤“山  过来”,山不动,先哲起身到山边;2、世俗不正经版:来给爷笑一个,要不爷给你笑一个

约翰长 长的像亨特警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这书时值现在非一般的!
CookieMania 发表于 2011-1-17 17:41

这么贵,怪不得他说是收藏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翻译得是比较差,显然crags是攀岩地的意思都不知道,否则不会把“圣·加布里尔斯(San Gabriels,)、约书亚·特里(Joshua Tree)和塔奎兹(Tahquitz)”三个地名当成三个人的名字。不过凑合着看意思也能明白。

中国攀岩和攀登远没到黄金时代,黄金时代是能够充分自由发展、细致分化、在细分领域把技术和器材提高到极致以使攀登水平达到极致的时代。回过头看,过了黄金时代发展就趋于平缓,不再有新领域被开拓的漫长时期。

中国还只是攀登的启蒙期的黄金时代,就是说启蒙运动如火如荼,各地不但保有大量有入门水平(不老把自己弄死)的攀登者并且开始有高水平攀登者(能出现在世界攀登新闻里),开始发现大批新岩壁和山峰(不是路线)等自然资源。

黄金时代至少是大量超级经典路线被拿下的时代。下张家坟附近的运动攀黄金时代算是到了。白河地区的还没到。多段攀登和传统攀登还是处于成长期。由于阿甘说的限制,不知道白河地区等黄金时代是不是会到!

某一细分领域的世界级的黄金时代是攀登者能够按自己的眼光发现新的攀登玩法并为世界所接受,并在这个玩法中通过精炼积累,开辟一批成为后人标杆的经典路线,并拿下世界级难度的路线。比如这些都能说出黄金时代是在什么时候、有谁作出贡献:现代登山运动(从旅游和工作分枝)、喜马拉雅的围攻式登山、器械攀登、传统-自由攀登、阿尔卑斯式登山、攀瀑布冰、运动攀、抱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这么贵,怪不得他说是收藏用的……
紫笛依扬 发表于 2011-1-18 02:07 PM


这书原价像就是60美元,可能发行量太少吧?!给抄成天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小毛驴0024 于 2011-1-18 08:26 编辑

风叔说我和甘叔一样,或甘叔和我一样......哈哈。当然,我严重同意甘叔观点:贵朝的黄金时代在现有格局下,几无可能。顶多搞好了,就一个黄铜时代。
其实,我对微观跟前的保持乐观——这是心态,所以我开心地抱娃、有时也出来爬几把,也有幸对周围有这些岩棍山匪朋友们感到乐观。
我对宏观大环境,贵国的、贵民族、贵党贵政府的宏观,我保持悲观——这不是心态,这是个人判断。大社会机体,犹如操作系统,当我党我政府成为主进程、系统根键的时候,这个操作系统异于美帝,甚至老毛子苏修和我朝都大大不同鸟,该系统不容一点纠错程序——其实大家都是在拥护我D滴,毕竟,我D已深深和这片大地及人民融为一体。
在我朝,有三种情形可以到达黄金时代:一是自下而上,攀登项目被大众所喜欢,群众都爱犹如麻将运动,然后普及形成风气,但这不可能。二是自上而下,我党我朝有高官热爱该运动,或因该运动能提升爱国情操比如火箭上天,但这个必要条件技术具备,也还得看群众面子,比如乒乓球、足球,前者是上面爱下面也爱,后者是上面想推,但系统原因就是搞不上去。三是自下而下,该运动潜藏很多商品开发、旅游开发商机,大商人接入,而且也得全国性的,但这也不大可能。
所以,对宏观东东,无法说到心态,谈不上悲观抑或乐观,只是一逻辑判断或趋势观察而已。确实我朝在进步,但进步太慢,而且也一边进步一边在退步。
生活常常是眼前的,所以,其实我和甘叔也都是很积极地人,生活在我朝之下,个人志趣、生活方式还是蛮健康滴......所以,我也是开心地当爹了啊。
风叔对我和甘叔的政治观、价值观,是有误解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以下对话基本把我的立场说清楚了:
豌豆  18:27:29
你的回帖我觉得很有意思
豌豆  18:28:05
攀登和党国有什么关系,最多和中国人的特点有关,中国人不热爱探险,这是起一
豌豆  18:28:37
攀登永远是小众运动,中国外国都是,这是其二
豌豆  18:28:55
什么攀登黄金时代,永远都不会有
小毛驴0024  18:30:10
当然和党和国有关系
小毛驴0024  18:31:09
全国性风气,党和政府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各个场地的使用,决定这个圈子的大环境。阳朔的农民阻拦、深圳海边的保安不让,这种事情出现无数次了
小毛驴0024  18:31:21
香港我们经常去爬
豌豆  18:31:23
都不拦也没用
小毛驴0024  18:31:26
就是开放式的那种
豌豆  18:31:50
一个英国姑娘跟我说,攀登者是个小圈子,和大众的联系不多
小毛驴0024  18:31:59
党和政府的文化发展、经济发展思路,决定我朝人民的素养、文化体育习惯
豌豆  18:32:10
攀登是种个人爱好,大众不了
小毛驴0024  18:32:56
我没有说这个玩意大众化,但相对英国、美国,他们那里参与的比率就要大的多
豌豆  18:33:15
就算那里,也是小众,很小的圈子
小毛驴0024  18:33:20
社会风气也没对这个圈子没有过多的阻力
豌豆  18:33:49
跟党国没关系
豌豆  18:33:58
国民党回来,村民一样不让你爬
小毛驴0024  18:34:00
是个很小的圈子,但小到什么程度?这个是个很概念化的东西
小毛驴0024  18:34:37
跟党国有关系,国民党回来,村民也可能不让爬
小毛驴0024  18:35:04
党国是大环境的创建:大环境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豌豆  18:35:25
登山死了人一样哭爹叫娘打官司,老婆老娘都泪眼婆娑地劝你不要爬
小毛驴0024  18:35:34
党国这个操作系统好了,可能就有黄金时代。但也未必。
豌豆  18:35:52
威胁你再爬就让你好看
豌豆  18:36:03
这是国民性
小毛驴0024  18:36:11
这个是这样的,这个是国民的遗传
豌豆  18:36:17
中华民族的民族性
豌豆  18:36:25
跟党国的关系,很小很小
小毛驴0024  18:36:28
台湾这一点没那么严重,香港也是
小毛驴0024  18:36:38
所以跟党国操作系统有关系
豌豆  18:36:46
他们都小,小地方的价值观,推广不了
豌豆  18:36:55
新加坡,比北京的五环还小
小毛驴0024  18:37:20
这个是个系统性原因。党国应该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环
小毛驴0024  18:37:44
前苏联搞集中,攀登也很牛。伊朗的登山攀岩也还不错
豌豆  18:37:53
那些不算
豌豆  18:37:59
只有自由攀登才算
小毛驴0024  18:38:07
我没有说这个是充分条件,也没有说是唯一条件。这是我的观点
小毛驴0024  18:38:23
我觉得你把我的观点理解到另外一个极端了
豌豆  18:38:33
这是你我的分歧
豌豆  18:38:41
我认为跟党国关系不大
豌豆  18:38:50
跟民族性格关系很大
小毛驴0024  18:39:55
原因可能有20-30条,文化传统、民族根性、国民性、党国的文化体育宣传氛围、党国的经济基础与开放性
小毛驴0024  18:40:57
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民族根性(文化的遗传、历史积淀、民间思维风气)、以及党国操作系统(现有政治/经济/文化体制)
豌豆  18:41:52
我跟老外聊过以后,才知道攀登人群在本国人眼里的状态
小毛驴0024  18:42:00
我在那里面口说的是第一点。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的风气也是东亚大中华文化根系,但这四者的攀登氛围和风气就比较浓厚和自由。我觉得是这样
豌豆  18:42:43
日本我不知道
豌豆  18:43:01
其它三地的经验在大陆推广不了
小毛驴0024  18:43:58
攀登从来不是广大人群。在西方也被定义为亚文化。商业品牌如TNF等,受众最后都走的是户外跑步、大户外体育及旅游的市场
豌豆  18:44:22
你的帖子里传递的意思,和你现在说的不一样
小毛驴0024  18:44:38
其他三地经验是在大陆推广不了,但可以借鉴——如果你我是攀登的上帝的话
小毛驴0024  18:44:57
帖子是一种变相的调侃与聊天
小毛驴0024  18:45:57
不可能随时都一本正经、组织严密,像大学生辩论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就算小众,也不是一个级别的。不管以前大学研究所,还是现在的公司,总能碰上攀岩的同事。
这还不是慕尼黑,因斯布鲁克,苏黎世这个级别的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圈子里英文好的不少,为什么不找圈子里的人翻译呢?又快又贴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自由的风 于 2011-1-18 17:06 编辑

回复 21# jane

攀登的人,经常是一有假期就不见人影了,稿件的及时性不好保证。
所以攀登翻译人才还真是不好找,像冬冬那样专业的就更不好找,就他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个人观点:
跟经济发展有关,跟教育文化更有关,教育文化受什么指导,当然是DANG。

有一点值得高兴,起码我们在爬(不管传统或者运动),那就是在书写中国攀登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豌豆 于 2011-1-19 04:12 编辑

风总的论坛很高端,换个电脑就登不上。
毛驴总很可爱,把我因为登陆不上论坛和朋友随口胡说的文字贴上来,我很无奈。这些话,是说给比较了解的朋友的,没打算说给其他人听,当然,为了配合毛驴总表达自己的观点,贴就贴吧。

以后有什么需要翻译的,还是找冬冬这样的专业人才吧,别到处乱找人了。风总说话真是难听,除了冬冬,谁还敢给户外探险翻译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豌豆翻译得不错,裂缝和小白翻译的东西我也看过一些,还是挺好的。那位翻译老布文章的译者水平也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告诫自己:不要和毛驴聊不想让全世界看到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树叉儿 于 2011-1-19 07:09 编辑

回复 24# 豌豆
豌豆,风一向说话很直接,他没有恶意,希望别介意!你的翻译,风还是一向赞许的。
此外,关于论坛登录,我家两台电脑也有一台经常登录不上,风忙完手头这段要赶的活会去解决的。

回复 21# jane

因为这次翻译不只是这两本有关攀登的书,还有旅行和自然环保方面的书,所以请了不是攀登的朋友帮忙翻译。
翻译本身英文水平没有问题,是专业翻译,不仅曾给《户外探险》翻译,也翻译出版过英文书,只是不了解攀登。
其实,豌豆、李大为(是马桶?)、华仔、冬冬、小毛驴、二叔、小河、李悦等,不一一列举了,坊间很多人英文都很好,翻译得也好……
这次失误,是我个人考虑不周全造成的,我觉得很抱歉!
我会吸取教训,以后尽量把时间安排得宽松,请喜欢攀登的朋友帮忙翻译。
当然,也要看愿意攀登的朋友是否有时间,另外就是否不在意很低的稿费,
因为《户外探险》翻译的费用是120元/千字。
也正因为翻译费用低,有时我非常不好意思,但这个我无力改变,但我还要继续做。
顺便说一句,《户外探险》山岳栏目每期定页为10页,我希望能在有限的页码内把好的攀登故事或有用东西介绍给喜欢它的人。
欢迎大家拍砖,有错误或问题,我及时更正。我说得可是真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24# 豌豆

喔,才发现得罪人了。
抱歉抱歉。说者无心,言语冒犯,莫怪。
冬冬的职业是做翻译的,所以算“专业人才”。靠攀登翻译吃饭的,就他一个,这个是事实。
论坛的技术问题,是机房线路的古怪问题,已经基本定位了。但最近手头太忙了,一时没办法迁移。只能请大家海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回复 26# m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还是翻德语好,错了也没人纠正。坏笑飘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豌豆 于 2011-1-19 13:04 编辑

原来苗GG的笔记本还登录得上,看来只有我自己的小本本待拯救。

风总直接,我早领教过。不过说话留神是应该的,除了能一天翻译两万字以上的冬冬,大家都有养家糊口的工作,谁能指望通过这种翻译拿到多少好处,不过是作为爱好图个乐子,不让自己做个“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无癖之人”。既然如此,多存了感激少些讽刺挖苦,发现错误就给些善意的提醒,一同交流进步,没什么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看豌豆译的一些东西,比较有文彩。在马德民时期,她几乎包了《户外探险》的登山版的翻译,做为喜欢攀登的人来讲,能看明白就成,其实给她提出意见,她也是乐意接受的。任何东西都是有个过程的。
论坛的确不好用,登陆和刷新都有问题,非常慢。
其实什么时代我觉得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喜欢,有爬能爬,把乐子变成竞技就不太好玩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9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I can't go to school 'cuz I ain't got a gun
I ain't got a gun 'cuz I ain't got a job
I ain't got a job 'cuz I can't go to school
...
— lost in america, Alice Coope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回复 32# 华仔

那篇不是豌豆翻的。翻的人我认识。也没人给豌豆提意见。
我只是手欠多嘴说冬冬专业,“只他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对了,我忘了说华仔的翻译水平也不错,还有华仔那边的一位叫‘土豆“的,他是专业的英文翻译,因为也爬山/游山玩水的缘故,想来翻译户外稿件是很轻松的。土豆的文笔不错,我读过一些他写的东西(英文、中文),是个文学青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5-2 23:05 , Processed in 0.1097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