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90|回复: 10

A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 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09-9-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拿几个钩子加一个nut做anchor,够刺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拼人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牛逼

我曾经在一条线路上面用BD的岩勾做过一个保护点。洞的尺寸刚好和岩勾吻合。
但也怕它万一划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A5 - the leader dies in a fall

A6 - the leader and belayer die in a fall

What's with th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只要想着他们是在连着绳子free solo就行了。不同的是他们这里情况是一人掉两人死。在“掉了就死”路线上独攀的例子很多,但罗伯特。阿兰(还有一定程度上John Bachar)那样solo很多次就是不死才是真的有超人的本事。

看介绍他们没多少爬aid的里程,所以关于他们等级不必太当真,他们自己也说明了定级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8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仔细想想颇多疑惑。
1,17小时一段,保护人的腰不得断了;
2,连续爬了7天,晚上住岩壁上,会否出现安全带悬吊症?哦,原来是用了吊帐,那么保护站似乎还可以,以至于能折腾着用吊帐;
3,每天晚上都用了吊帐?
4,有5-6个保护站还是不错的,能用吊帐;
5,在这种线路上怎么爬?300多米,就有300余个保护点,每一个点测试吗?如果测试失败了,会不会掉到地;不测试,肯定有几个加上体重会掉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jane 于 2009-9-8 22:17 编辑

http://www.thebmc.co.uk/News.aspx?id=3278

仔细想想颇多疑惑。
1,17小时一段,保护人的腰不得断了;
坐小板凳可舒服了。
2,连续爬了7天,晚上住岩壁上,会否出现安全带悬吊症?哦,原来是用了吊帐,那么保护站似乎还可以,以至于能折腾着用吊帐;
很多情况下是留下绳子,下降,睡在墙角,第二天再jumar 上去。至少jim beyer老这么做,其他人觉得他这样做和睡吊帐是2码事,也不尽符合他号称的ground-up 的纯粹风格。
3,每天晚上都用了吊帐?
4,有5-6个保护站还是不错的,能用吊帐;
5,在这种线路上怎么爬?300多米,就有300余个保护点,每一个点测试吗?如果测试失败了,会不会掉到地;不测试,肯定有几个加上体重会掉的吧?
熟练的人,jumar250米很快的。
他们号称的难度,是根据 当地大牛jim beyer 的线路难度作为比较而定的。jim beyer开的一条A6,后人爬了说顶多a5-, 甚至有人说是a4+。
jim beyer是一位优秀的climber,但同时也是个有些争议的攀登者。他的一些线路,john middendorf曾经评论说是“没有必要的难”,所谓之为了难而难,缺乏美学价值。他对于攀登,有一种殉难者的执著。在High Lonesome: Epic solo Climbing stories一书中,greg child写了一章关于jim beyer,很有意思。

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 ... 20beyer&f=fals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那里的红色砂岩很是破碎,很酥松,介于石头和泥土之间。这对于free climbing不好办,因为脚下会打滑,砂砂的,留下黑色的橡胶印子。但是aid climbing放hook反而很容易。你可以很轻松的凿个小坑挂hook, 挂5-6个hooks花时间,但是5个同时失效的可能不大。jim beyer 曾经在某条路线上凿了一串小坑上楼。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有点晕,看了好几天,一直误认为6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jane 于 2010-6-1 05:07 编辑

这里有Chris Kalous关于aid定级的评价(链接在下)。非常正点。

前提:aid分级是按照危险程度,而不是技术难度,A5是你脱落了必死。但是根据chris,还没有谁正经因为在A5上脱落了而摔死的例子(因为其它原因犯傻而死的除外)。
逻辑:chris说,如果你爬5.13,上去5个人爬,也许会有1-2个爬不了而脱落。首攀定级,然后根据第二、三个人爬的感觉而确定难度。比如Lynn Hill free了原来的aid 路线,她先定了5.13a,后来被别人确认为5.13c/d。所以,你说你的aid路线是A5, 你脱落了必死。我让5个人去爬,第二个人没能完成,按照线路的难度定义,该摔死了,你如果第三个上,看着脚边的尸体,你上不上?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可见aid 定级之荒谬。chris说Jim Bridwell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个定级的荒谬性,曾经想改革,但是未果。

chris Kalous的原版理论看这里。此公所言甚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oQHYBhlOcs

所以按照这样推理,A6+是不是摔成肉浆才算完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4 08:16 , Processed in 0.06454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