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357|回复: 27

小毛驴的大作发表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04-2-11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金银山等。用的是别人的图。上面有标志
YQI107649036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中村保的书,大家看有朋友去日本方便的话,可以买一下此书。
QYH107649054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莲花山北峰5600左右,处女峰
DQF107649141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莲花山主峰(南峰)5702M。日本队1998年登顶
OUG10764915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贡噶最难的山:爱德嘉峰,6618米。还是一个处女峰
HMZ107649160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嘉子峰,6500米左右。1981年英国陆军登山队登顶。
ATN107649173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小贡噶
DTN10764919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6112米的勒多漫因峰。1999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登山队登顶
CJG107649200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田海子山6070米
XBO1076492159.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应该是勒多漫因旁边的5860M峰
OTX107649384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在白海子山的山脊上拍的录象截取照片:贡噶主山系的九海子小山系图。
UFP107649413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2002年5月拍的,傻瓜机。海子山主峰:雅拉神山从塔公草原看
WIB107649426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在西坡的子梅山口看贡噶群峰。取自大理何金超的图片。
RRB107649442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勒多漫因在日乌且沟底垭口(翻过就是莫溪沟)的图片
VKZ107649461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Eduard Imhof ,奇怪翻译叫他中文是“洛克.海姆”。是在1930年铅笔所绘画的贡噶图。就是那个瑞士的地理学家。

(1895-1986) was professor of cartography at th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from 1925 - 1965. His fame far beyond t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as based on his school maps and atlases. In 1995 it was 100 years since his birthday. On this occasion several exhibitions celebrated his life and work, among others in Zurich, Bern, Bad Ragaz, Küsnacht/ZH, Barcelona, Karlsruhe and Berlin. The last such exhibition took place in summer 1997 in the Graphische Sammlung of the ETH. There it was possible to show a large number of maps and pictures in the original. At the conclusion of the exhibition Imhof's family bequested his original works to the ETH-Bibliothek Zurich. Mrs. Viola Imhof, the widow of Eduard Imhof, being very much attached to his work, had a major part in making it accessible to the public.
RAE10764954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可能是中国人把这个“Arnold Heim”翻译为“洛克.海姆”.


In 1930 Eduard Imhof was asked to measure the position and elevation of the "Minya Konka" (Gonggashan) in Chinese Tibet.

On this expedition he was accompanied by Paul Nabholz and sometimes by Arnold Heim, too.

这里再上一个网友在海螺沟深处拍摄“三连峰”的照片,6368米。有并排的三个峰尖。
QKY107649619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Zum 120. Geburtstag des Geologen Arnold Heim (20.3.1882-27.5.1965)

        
         
Porträt
        Arnold Heim

明白了。
洛克.海姆是一个地理学家。画铅笔画的主要作测绘。

     Arnold Heim, Sohn der ersten Schweizer Aerztin Marie Heim-Vögtlin und des Geologen Albert Heim, studierte Geologie in Zürich. In den Jahren 1908 - 1911 und 1924 - 28 war er Privatdozent an der Universität und ETH Zürich. Von 1929 - 1931 wirkte er in China als Professor an der Universität Kanton. Heim gelangen bedeutende Untersuchungen im Säntis- und Churfirstengebiet. Bahnbrechend waren seine Erkenntnisse über Zusammenhänge zwischen Sedimentation und Tektoni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有这本书,看不懂,很多山峰的英文翻译不过来。还有一本,我忘记名字了,这两本书非常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太好了!
怎么跟您联系?

我在深圳,tibetbird@vip.sina.com,tibetbird@163.com

我在四川张先生那里看到一个日语版本,我不懂日语。

方便的话,我想把骨干的东西浏览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2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写得很好。这样得文字和认真才配得上这样的山峰。

不知道"Minya"和文中“”怎么对应?怎么解释那个"n"的音?

另外2002年法国队Antoine de Choudens登顶贡噶山。见一个报告网页(法语)

这里是google的英文翻译:
http://www.glenatpresse.com/expeditions/minya/carnet.htm

Antoine 去年在西夏邦马遇难。( http://www.c-files.com/mh/antoine/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2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关于MINYA与MUYA。

关于木雅是一个传统的藏民族小分支及地区概念。
而木雅有大木雅和木雅的说法,前者指指折多山以南、九龙以北地区,后者在康定县沙德乡(7000人)、九龙的汤古乡(2000人)。

在英语里,可能在19世纪、20世纪初期,先来的西方人习惯上翻译为“Minya”。所以就这样叫下来。叫“Muya”的也有,但比较少。
欧美现在习惯上叫那里就是Minya Konka。

汉语里关于木雅的概念,主要集中在人类学研究尤其民族学田野调查里,称沙德一带的藏族为木雅藏族。这里的藏族在语言上与康巴藏族有一定区别,融合了一些古羌语言的因素。塔公草原的上藏族有时也被称呼为木雅人,但这是大木雅的讲法。严格上的木雅人仅仅指沙德、汤古的。这里主要信奉黄教,也有少数信黑教(苯教)。在习俗上有区别于正统的康巴藏族的特点。

在汉语里,也有很少数的叫“明亚.贡噶”的说法,也许可能是有人把英语直接音译来的。

最根本原因,我想是语言翻译问题,藏语在不少字眼带鼻音比较重。所以汉族人翻译木雅,而欧美语系加了一个“n”。所以就有minya的翻译。

如:小贡噶,在老榆林村被多吉大叔称呼为“荣誉贡噶”,我是根据他的发音来的。如果我的听力有问题,或翻译表达上有问题,假如真的一天这个被叫开了,那可就得一代代遗传下去了。多吉叫他们村的神山“笔架山”为“拉莫孜”,实际上,我看到以前有人已经翻译为“拉莫蛇”的说法。而“笔架山”是纯粹汉语的标称,因为这山象笔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3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写得好!
伟大的山峰激起人们攀登的欲望,注入感情的文字同样令人热血奔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4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小毛驴0024,不好意思,这个书你可以到成都来看,但是就是不能外借的。这个书可是不好搞到的。还有另外一本。我把书名给你们吧
第一本:Japanese Alpine News     Vol.3 May2003  这个书好像一个俱乐部的内部资料。这个俱乐部的名字就是Japanese Alpine Club
第二本:East Of The Hmalayas  --To the Alps of Tibet---     Vol.4 May 2003
       Special Submission Tamotsu Nakamar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写得太棒了,是非常详细和全面的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9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Japanese Alpine Club 的英文版刊物有及本在他们网上能下载。 (try goog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谢谢MH。那上面的几篇我很早都下载了,其中几个自由的风和我翻译了。
不算全,不过都挺好。
我关于贡噶的记录修改了,添加了几个新东西。
1、错误修改。
2、日乌且峰的记录添加。
3、2002法国队伍的主峰登顶。

这个图就是日乌且峰的西北壁的照片,那山梁是西南山脊。

海拔6376米的日乌且峰英文名为Mt. Grosvenor,该山峰国内文本上未登记。咨询当地人民,该山因日乌且沟(热乌且沟)而得名。2003年9月,英国的Julie-Ann Clyma 和 Roger Payne登顶成功。我猜测该山英文来自于格罗夫纳地理学家(Grosvenor)的荣誉。当年中村保山峰资源调查时,此山还是处女峰。2003年春天,来自英国的世界级顶尖技术型登山家Mick Fowler(2002年以幺妹锋北壁直上而获得攀登界“奥斯卡”奖——)来此尝试,他们四个人的阿尔卑斯小队伍分为两个小组,一组靠近西北直壁直上转西南山脊,而酷爱攀冰线路的MICK为一组,沿西北壁中央一1500米冰槽直上。后因落石与岩石松动、冰雪与天气的原因,两组皆未登顶。9月,又来了英国人Julie-Ann Clyma 和 Roger Payne,这次他们沿西北壁转西南山脊登顶。登顶后,他们从东北山脊下到与嘉子相接的雪台,而再回到了西北壁ABC。下撤共花了5天时间。
该山峰东对爱德嘉,东北接嘉子峰。从燕子沟进入比较复杂,而北方及西面提供了可攀登的西南山脊、西北壁和北壁、东北山脊。Mick尝试过的西北壁直无疑是最吸引人的混合线路,平均达70度以上,沿路是冰岩混合线路。实现登顶的线路其难度也在于西北壁的上段。
登顶线路(以下海拔根据线路图推测):
BC    约4100米,日乌且2号冰川末端草地
-ABC   约4900米,西北壁下面的雪盆,在冰川上端
-C1    约 5400米,西北壁靠右端直上后到西南山脊下部
      到达西南山脊前,为15个交替保护绳距,薄冰线路及混合攀登。难度说明,苏格兰难度系数4-5级,有时达dry tooling(用冰镐爬岩石)6级
-C2     约5900米,沿西南山脊走极松动岩石,有冰雪及岩石刃脊200米线路
-登顶    最后是相对好走的冰雪坡
BIF10771982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2-19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图片来自日本1999年的勒多漫因登山报告。

日本人文字写他是嘉子峰,但我觉得不是。嘉子西看是一面墙,东北是一个墙。这个山难道是从西北方向看,但也不象。也不应该是日乌且峰。
我猜测它是日乌且南边的5900的山?
只有下次到那里有好天气,再作判断了。
PQF107719952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5-17 16:40 , Processed in 0.0460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