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06|回复: 21

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8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表于 2005-5-18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原来是我们的老朋友老铁历险了。
我一直不知道发生了这些事。幸好结局还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对事不对人,分析一下,作为前车之鉴。
1。运气好
2。体力好。
3。攀岩高手,应变能力高
4。意志坚定
5。对天气判断失误,朵朵白云是变天的前兆
6 . 违反alpine基本规则,说好了等的,又不等了。若有two-way radio 就没事了。
7。违反基本冰雪规则,MH刚说过穿冰爪坐雪下滑之危险
8。没地图,没compass, 没GPS,没emergency bivy sack.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9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1、地图在暴风雪中未必有用,能见度低,啥也看不到;
2、体力是登山的基本活命保障;
3、从我读的故事里面,“死等”的人大部分死掉了(冈特·梅斯纳尔、1939年K2美国队等等),“死等”基本上是“等死”。那种暴风雪的时候,你不能靠别人,必须靠自己放手一搏,要是真崩溃了走不下去死了,要我我就认了;呵呵,要是有人跟我说“你在这里等我,我下去叫人”,我不会相信有人会在我将死时及时赶到,所以我也不会等。

说点其他的:
老铁见到的两具尸体,我猜是北京K2队王海亮与任玉昆的。广东队马尧队的王涛的尸体运下来了、邝君咏的尸体在顶峰附近发现,另外“5月21日,救援人员开始搜寻的两小时后,在雪线与山路交界处发现周虹骏的遗体。他用遮风帽挡住眼睛,仰面躺着,不远处有一条冰缝,可以清楚地看到周的脚印是小心地绕过冰缝的,说明走到这里,他的神志还是清醒的,估计是走出了雪线,松了一口气,想躺下休息,结果就此长眠。”
我读到的故事里面“当晚8点,唐杉回到4950米的营地,准备明日再去搜寻。可5月17日刮了一天的大风,两人只好留在帐篷里,靠米汤、面饼度日。
    18日早上,风停了。早10时,他们两人向东走去。经过一条冰川、一段有裂缝的冰坡、一个陡峭的岩石坡,他们看到了两个黑点。
    雪很深,一脚踩下去,几乎没到腰部。下午3点钟,他们才到达坡顶。几重雪山望过去,那两个黑点终于能看清楚了:果真是两具尸体。穿红色衣服的在高处一点,穿深色衣服的离其50米左右。其中一具遗体横卧着,面部下方的积雪被血浸得殷红,胸前挂着的相机被摔得粉碎,双腿被黄色登山绳捆着。绳头留下有2米长,又捆出了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圆套。远处,有手套、外套等。
    根据北京队之前提供的线索,他们确定,遇难者是北京队队员王海亮和任玉昆。两人试图将遗体背下山,但力不从心,只得就地掩埋。他们将遗体放平在挖好的雪槽里,再盖上,将贵重的物品也放好,最后将冰镐插在雪地上,以便下次寻找时辨认。
    下午4点多,乌云又过来了,两人在狂风大作中急速下撤。
    根据现场,唐杉推断,一定是任玉昆不忍将受伤的同伴留在玉珠峰上,就拴了绳套将王海亮绑在自己身上往营地拉,结果王海亮发生滑坠,导致任玉昆跟着下滑,滑坠过程中遇到三处冰包,从第一个雪包飞出去,再继续下跌,到第二个雪包又飞起来,直到越过第三个冰包摔落谷底!
    事后,原本和两位死者在一起,后因暴风雪被刮散,又死里逃生的张宇证实了王海亮生前已受伤的事实。
    遇难的这一天,正是任玉昆的生日。他太想在生日这天登上玉珠峰了,谁能想到,这天成了他的遇难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1、地图在暴风雪中未必有用,能见度低,啥也看不到;"

我们这次在Raineir,经历了暴风雪,  好几次whiteout, 实践证明GPS+地图        是唯一的好办法。
http://www.rockbeer.org/bbs/topic.php?forumid=1&topicid=1114746433
另外,一个等另一个的做法好不好,值得探讨。     

我们七月份又要去雪山,  因为这次只有两个人去,我正在做调研,本想偷懒不带two-way radio的。老铁的  Epic 正是最好的教材,感谢他细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Messner, Humar, Twight 之流是天才也是疯子, 除了看看他们的训练方法,我本人从他们的攀登故事中受益不多:凡人和天才不能相提并论,人贵有自知之明。倒是周围的高手和脚碰脚的搭档们    ,给了我很多启迪,是最好的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9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gps应该是最有用的。指北针和地图也有用,如果脑子还清醒的话。

等人有时不得已,但应该约定等待时间以及此后双方的行动。死等肯定不行的。说好了的话,过了时间,先行的人也不用再返回原地。

我学到的一点教训:
1。天气变坏通常在下午(这一点我会继续留心案例)。
2。势头不对扭头就撤。人与天斗,不过是在赌老天的心情。
3。出发时间尽量早。
4。上升时留心下撤的路线,自己所处的相对位置。

一点疑问:老铁只说带了什么吃的,没提水的问题。没感觉到渴吗?还是抓把雪就行了?雪不是越吃越渴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9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先说我自己去年做的昏事:

1。第一次爬雪山,水没带够,下山时脱水。    我只带了一升水,自以为可以用体温可以把雪捂化了。结果气温太低,不行。吃雪不是个事,脱水了头痛,疲劳,人非得喝水不可。有的人爬长线,防万一,带炉子和燃料,和带多水的重量差不多。   

2。没地图 没GPS   而去solo雪山, 只是天好(事先知道天气预报,赌了一把),运气好。   
水够了,但是用的是 MSR   Dromadery ,,吸管结冰,老得 吹气,热捂,烦。

3。这次Lessons Learned更长

•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peak out your mind
and let your team know your opinion, thoughts, physical and mental fitness
level.
• Read terrain very attentively. Keep an eye on clouds. Weather comes
from west on Rainier. Clouds move fast. Analyze weather and assess the
level of danger.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 Have avalanche gear ready for the high risk days. Mammut Barryvox is
the best current model. Carbon fiber probe is better than aluminum ones.
No need to get anything longer than 235 cm. Shovel comes handy even
in a pleasant day. Digging a tent platform, a snow cave, or as a kitchen
counter.
• Use GPS to mark way points. GPS and USGS topo maps are must-have
in white-out condition.
• Ski goggles are useful in bad weather.
• Don’t take too much or too little gear. Gear sorting is very important.
Take it seriously and do it together as a team. It turns out some of us
take too much stu up. Extra food but not adequate fuel. Too much
extra gear. It takes practice to determine how much gear is adequate for
a certain route.
• Koflach are so comfortable.
• Always wear antibott with crampons.
• Chose camp site wisely. Read the terrain to figure it out whether is a
good site. Signs such as: Any icy spot? Snow thickness, shape, texture.
Sun, rock, wind exposure? Under potential rock, ice fall, avalanche path?
Vestibule is great in bad weather. It is well worth the weight. Glowing
cords are nice little thing.
• Public shelter is more convenient in the price of sacrificing privacy. Usually
the last person goes to bed at 2200 hr and the first person gets up at 2400
hr. Sleep close to the door if you don’t like to inhale the fuel fume. Sleep
on lower bunker to avoid condensation dribbling down from the roof. Ear
plugs are necessity, for warding o snore and storm.
• Snow cave is great in bad weather. It is really a good shelter, tranquil and
serene.
• Try new toys at home, skies, snow shoes, etc. Don’t let the big climb be
your test ground. Break in new boots.
• Hitch the pack with a sling (or a daisy chain) and secure it to your harness
so you won’t lose it on steep terrain. Do the same to your ice axe.
• Aluminum spike on ice axe’s shaft is a stupid design. When the spike
wears out, the axe becomes useless on ice. Grivel Air Tech Racing is
exactly this way. The aluminum spike of my AT Racing is worn out but
the shaft is still fine.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mountaineering axe to have
a comfortable grip. Grivel Air Tech Evolution has a slightly bent T-rated
shaft and comforable grip. Many T-rated, more aggressive axes (tools) do
not have comfortable grip. Such as Grivel Light Wing or CM Aztar. Be
aware.
• Nalgene bottle parka is indispensable. The combination of bottle and
parka is lighter than a thermos.
• Get a whisperlite MSR stove. Wind screen and heat reflector save fuel!
Whipserlite is robust enough in the tough environment yet quiet enough
to allow a civilized conversation while cooking. MSR is the best choice
in north America because every store carries it so you won’t have any
trouble to find spare parts. Fuel for winter condition 6-8 oz/day/person.
Test stove at home. Test all gears at home, for heaven sake. Titanium
cook ware is much lighter. It is well worth the money.
• Mountain House freeze-dried food is tasty. Backpack Pantry is not. Get
some Thai rice noodles.
• Good vegetable up high: raw garlic (good for the heart, thins the blood),
dried mint, cilantro, parsley, roasted Korean style sea wee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9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最大问题是爬山时连罗盘地图都不带,不是无知就是傲慢。白茫(whiteout)天
气里罗盘加地图还是相当有用的,如果你知道自己面前的坡的最陡向走向(梯
度方向)的方位角,那就能在地图上把自己确定在某些区域。这个下错坡的例
子,虽然我没看到细节,但我有95%的把握说,如果用了罗盘,即使没有详细
地图,稍微动点脑子就能在早期知道自己的大方向根本不对。这次发生的事也
许能成为这种粗略定位法价值的(反面)教材。如果地图上标出雪面变石头面
的位置,或其他什么显著位置(可以自己在地图上标),那么通过自己刚才
的位置、现在的位置,两点联线的方位角,配合地图就能在地图上更小范围限
定自己现在的位置。这些东西都是能在家附近的小山中练习的,用不着大老远
跑到4000米以上作功课。

即使没有详细地图(实际上全国范围内的类似的馒头山都能作出30米间隔的等高
线图),只靠罗盘在上山时记下行走方向就会在下山时很有帮助。在上山前就要
在脑子里记下整个路线大致方向,在任何时候都应能用罗盘确认自己的方向。这
在具有很大地形变化时不太好用,但在馒头山上还是应该作到的。要是有高度表
就更有用了。

GPS能用当然有用,但是如果气温低到-10C,那么在gps锁定星之前就可能已经没电了。

这次这两人中老铁虽然攀了多年岩,意志坚强、身体素质好、协调性好(要不大概
就进了那个裂缝了),但登山经验(不是技术器材操作经验)还是底子薄些,他们不
该两人分开。下错了方向两人在一起风险要小得多。没出事真是万幸。即使拿了证
还是要作功课和实习才行。

上面那段英文--Airtech Racing是给登山滑雪时作制动和当拐棍用的。当一般冰镐
使,磨秃了尖可不是器材的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0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Airtech Racing是给登山滑雪时作制动和当拐棍用的。当一般冰镐
使,磨秃了尖可不是器材的错。 "
同样是做拐杖的镐, BD的Raven pro是铁尖子。


"即使拿了证还是要作功课和实习才行。 "

专业证书,欧洲的IFMGA和加拿大的ACMG很严格。 ACMG从申请到最后拿证至少要五六年,不及格率极高。经验是要通过时间来积累的。加拿大的系统,是几十年前瑞士的高山向导移民到加拿大落基山后搞起来的。
http://www.acmg.ca/default.as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0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这次五一期间,老铁帮我们跟青登协沟通,费了不少劲,在此致谢。但感觉他差点出事也不是偶然的,独立登山的经验,对路线的判断和对困难的估计都有比较大的问题.
  我们当时5.5晚7点进山,5.6从bc一日冲顶并下撤,所幸天气很好。路绳早就撤了,当时玉珠就我们三个人,为了追求速度也没有结组。三人冲顶装备如下:头盔3,睡袋3,对讲3,指南针2,gps1,绳圈6,散锁6,保温壶3。
  当时天气很好,很顺。不知道装备有没有什么可以商榷的地方。ps:子午线的lenged在高海拔会出现问题,登顶时显示高度为64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0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在索南达杰站呆了近2个月,每天都能看见玉珠。这个山样子太馒头了,景色实在单调。

那里的天气变化快,最主要风太大。刮起来很吓唬人。我们保护站的一个近30多斤风力涡轮片的,被吹到几公司以外的地方。玉珠天气好时,一天往返2次都有可能(原来野牦牛队的人穿高腰解放鞋,晴朗天气中午早上7-13点往返大本营)。
天气不好,连续几天狂风很常见,人一般折腾一天半会还行。

老铁身体好,如果是体能差点的一般人,恐怕早就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判断失误是登山者最大的敌人,不管是对地形、对天气还是对自身的状态,雪崩、迷路、滑坠等等山间危险很大程度是判断失误造成的。好在没有搞出大事来,老铁,英雄这个字我就不称赞你了。以后小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看看每年出那么多事,有些是有名的,有些是没名的,很少有人能有勇气把自己的失误这么详细地说出来,这点是老铁的难得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原来就是这位老铁啊,我以为巧合同名的呢,真是幸运!

指北针+地图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如果条件不是很恶劣,GPS还是更好一点。电池问题是一方面,液晶在低温下也会一摸黑,保温是个问题。

关于电池,我一直有想法在设备里用假电池(就是个插座),电池放在贴身的地方用衣服和体温保暖,根据需要从袖子里引出三两个插头,分别给GPS、DC、DV使用,应该会延长不少使用时间。

2000年玉珠山难时,那谁俩看躲不开暴风雪了,就地挖了个雪坑躲避,熬到天气转好,这样做和抢时间急速下撤(不一定能保证撤到营地),哪个更好一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指北针+地图并不麻烦,尤其你已经大致记住地图和周围环境的对应关系后。
就是没有地图,记住上来时红针指哪个刻度,下去时保持黑针指着那个刻度
就行了。如果地面稍微有点地貌变化,只要黑针大致指着那个刻度,然后跟
着地形走就行了,这比GPS还简单。不过如果上来时在平坦的地方转了很多
弯,下去时又没有能见度那就麻烦了。

我的GPS在海拔不到2000米处滑雪时揣在里面兜里冻得都不能用,别说冷天
上5000米了。

在不透风的坑里还是很暖和的,大概是零下几度。但挖坑很费力气,还要有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的GPS在海拔不到2000米处滑雪时揣在里面兜里冻得都不能用,别说冷天
上5000米了“
温度?牌子,型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6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大概不到-10C,风大。里面bib的前兜里是结冰温度。eTrex Leg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用eTrex Venture,N次秋天在4800米以上,冬天在5300米以上,使用一切正常。
使用NiMH电池,当然要多带N对。机器和电池均在袋内,未贴身。从冲顶出发开始就全程开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28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MH说的这个问题的确存在,  我读到别人的报告有此类记载。

题外话,我最近刚写了个课题申请,开发一种新型的锂电池负极材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 机器和电池均在袋内,未贴身。从冲顶出发开始就全程开机

是放在上衣口袋里吗?这么收信号怎么样?只能看到一半天空
吧?显示误差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31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虽然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让我想起了Touching the Voi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3 15:31 , Processed in 0.3732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