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55|回复: 0

对西域新疆地理、历史、文化考古的国外探险家轮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5-9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ink Simulation
对西域新疆地理、历史、文化考古的国外探险家轮廓
作者:风沙星空 发表日期:20040421 11:40:04

 
西域新疆的历史文/化考察是一个漫长的时期、也是开拓和探险的阶段。

一、

最早记载中国的文书是从古希腊文和拉丁文开始的,有“赛里斯国”、“桃花石国”、“秦尼斯坦”等的记载。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有外国探险家进入中国考察,只是记载的模糊而已。有确切记载的外国探险家进入中国(西域新疆),是从约公元150年希腊地理学家马利努斯及希腊商人进入新疆考察、845年阿拉伯哈里发瓦西里派遣的萨拉姆等50人考察西域新疆的,13-14世纪,有柏郎嘉宾、卢布鲁克、马可.波罗、鄂本笃等旅行家的进入。这里简要摘录的是外国探险家对西域新疆的考察。恐有遗漏。

约公元150年,希腊地理学家马利努斯及希腊商人进入新疆考察。

631年,波斯僧侣何禄经新疆到中原传教。

1271年,马可.波罗走丝绸之路到中国,写有《马克.波罗游记》。

1603年,传教士鄂本笃随一支商队沿丝绸之路经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阿克苏、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到中原传教。

1720年,俄国将军李哈列夫率领440名军士到我国的额尔齐斯河上游探察河源。
1760年,俄国的斯涅基列布到阿尔泰寻找金矿。

1811年,俄国的普金舍夫进入伊犁后向北过准噶尔再南行,发现了天山北麓和南麓的分水岭。

1824年,英国商人穆尔克罗夫特经克什米尔到新疆和阗(今和田),考察了一些城市及人口、人种、道路里程、气候、河流、经济、矿藏等。

1847年,英国人亨利.斯特雷金到叶尔羌,考察了喀喇昆仑山,搜集了植物标本。

1856-1857年,俄国地理学家、植物学家和昆虫学家谢苗诺夫到当时还属于我国的伊塞克湖及其附近的天山考察,记有《天山游记》。他的考察虽有科学价值,但也为沙俄的侵华献计献策,被沙皇授予“天山斯基”的称号。

1856年,俄国人僧克到塔尔巴哈台(今新疆塔城)收集了大量植物标本。

1857年,普鲁士人阿道夫、赫尔曼和罗伯特翻越喀喇昆仑山到阿克赛钦,又沿喀拉喀什河进入叶尔羌、喀什噶尔,绘制了喜马拉雅山和天山的地图。

1858年,俄国人哥鲁别克率探险队前往天山、伊犁和塔尔巴哈台考察。

1859年,俄国的瓦里汗诺夫经喀什噶尔进入我国准噶尔、伊犁、天山地区考察,著有《准噶尔概况》、《喀什噶尔》。

1868-1878年,英国商人罗伯特.沙敖对喀拉昆仑山极其南北两麓尤其是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地的山川地形、交通道路、物产资源、风土民情以及当时新疆的政治时局进行了考察,著有《鞑靼高地、叶尔羌、喀什噶尔(原中国的鞑靼)游记—以及翻越喀喇昆仑山口的回程》一书。

1872年,俄国的普尔热瓦尔斯基开始第一次进入新疆的罗布泊等地,发现了已经绝迹的野马等。写有《亚洲中部旅行记》等书籍。1875年,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新疆伊犁河谷,溯河而上进入巴音布鲁克草原到焉耆,再经孔雀河、塔里木河到卡尔克里克(今新疆若羌),然后进入阿尔金山。回到伊犁后,又于1877年从伊犁出发到古城(今新疆奇台)因病返回俄国。这次考察,他纠正了欧洲地图中对位于罗布泊和昆仑山之间的阿尔金山的疏忽,并对罗布泊进行了地理位置的考证。

1875年,俄国植物学家兼医生雷格尔在被俄国占领的宁远县(今新疆伊宁市一带)做医生。他从当地人中得知天山腹地里有秀美、别样的风光和植物,于是,沿伊犁河、巩乃斯河谷溯源而上,翻过那拉提山、天格尔山到达了与宁远风光截然不同的干旱少雨但却绿色满园的吐鲁番盆地。吐鲁番的高昌一带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他将这里描述为“筑有很厚围墙的一大片墟址”的“一座古罗马般的城市”,他继而断言到,“这是古代新疆的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建筑物”。

在雷格尔之前进入西域新疆的人大多以地理与自然科学为主,并非深入文/化中。雷格尔的文笔很一般,他对高昌古城遗址考察后的记实性描述并不准确,也不撩拨人心,但却引起了西方学者和探险家的极大兴趣,也揭开了新疆文/化考察的开端。

1879年,普尔热瓦尔斯基经布伦托海(今新疆福海县境内的乌伦古湖)到古城、巴里坤、哈密、进入甘肃安西、敦煌考察,收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

1880年,俄国的格罗姆兄弟到吐鲁番考察,但他们的考察报告《西部中国纪行》是用俄文写的,并未引起西方人的注意。

1883年,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了罗布人的首府阿不旦后到若羌、尼雅(今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克里雅(仅新疆于田县),欲由此进入西藏。后抵达和阗,沿和阗河到阿克苏,经乌什出别迭里山口回国。

1885年,英国人凯利翻越昆仑山到达克里雅、和阗,又沿和阗河、塔里木河到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乌鲁木齐等地考察。

1886年,英国人杨哈斯本从北京出发,经哈密、吐鲁番、焉耆、阿克苏、喀什噶尔到叶尔羌进行探察活动。

1888年,芬兰的东尼尔和波龙.马克也曾到西域新疆进行考察。

1889年,斯文.赫定进行了他第二次的中亚探险,发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丹丹乌里克、喀拉墩古城和楼兰古国时期的重要遗址,并为1901年楼兰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1889年,普尔热瓦尔斯基第五次进入新疆,考察了一些山脉、湖泊等。

1889年,一个叫鲍威尔的英国少校前往喀什噶尔、阿克苏、库车等地寻找失踪的英国士兵。在库车期间,他从当地巴扎上贩卖从沙漠古城拣拾来的旧物的小商贩手中得到了一份手写的文书,那上面的古怪字体当时并没引起他太大的注意。当他将那文本带回欧洲经鉴定后才得知,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用印度婆罗米字母写的梵文经书,而且是写在桦树皮上的,时间大约在公元5世纪。后来,这份文书被称为“鲍尔文书。

1890年,普尔热瓦尔斯基进入新疆,考察了喀什噶尔等地的一些河流、河谷等。

1890年,法国探险家杜特雷依经新疆去西藏考察。在新疆段,他们收集了许多古代文卷和遗物,均为6、7世纪印度婆罗米文和佉卢文,观测肯定了和阗河的位置和昆仑山的坡度。

1892年,英国人利特代尔进入喀什噶尔到塔里木盆地、罗布泊,猎取了野骆驼、阿尔泰野羊(马可.波罗羊)等。

1892年,法国人莱因斯在和阗得到一些手稿,其中3张较长的纸上写有古代印度的佉卢文,写成的年代更早,大约在公元2世纪。这些手稿的发现,引起了俄国、欧洲学术界和政府的关注,纷纷派出所谓的“考察队”赶赴新疆“考察”。

1893年,俄国的罗博洛夫斯基、科兹洛夫以及巴尔托里盖分别进入新疆的伊犁、开都河(今新疆和静、焉耆一带)、吐鲁番盆地、罗布泊进行科学考察。

1894年,德国李希霍芬教授(他曾到中国考察,著有巨著《中国》一书)的学生、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到达喀什噶尔,听说塔克拉玛干沙漠里有很多古城,于是他开始了由叶尔羌河横穿沙漠抵达和阗河的“死亡之旅”探险,几乎全军覆没。他首次穿越中亚大沙漠的旅行以及对塔里木盆地的所见所闻的精彩报道、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埋古城丹丹乌里克、喀拉墩等的考察文字、地图测绘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

1897年,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派季米特里.克莱门茨到天山南部进行自然科学考察兼考古、收集文物。克莱门茨在吐鲁番考察和发掘了高昌回鹘的都城、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古墓、吐峪沟、木头沟和其他一些古代佛教遗址共计130个洞窟,收集了多件文物,写出了《吐鲁番的文物》一书。克莱门茨的书引起了人们对新疆沙漠边缘丰富文物宝藏的兴趣。

1899年,俄国的科滋、兹洛夫进入阿尔泰考察,收集了大量历史和民族学资料。

1899年,斯文.赫定进行了他的第五次旅游探险,绘制了塔里木河航线图,在楼兰取得了许多文卷抄本和钱币,确定了罗布泊的方位。

1900年,受斯文.赫定文字感召和鼓励,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开始了他预备已久的藏北高原以及其北的沙漠地区的考察。先后去了丹丹乌里克、尼雅等古城,带回12箱塑像、艺术品、壁画和木简等,写有《古代和阗》、《塞林提亚》、《亚洲最深的腹地》、《在中亚古道上》等书。

1902-1903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考察队考察了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史,并沿喀什噶尔-和阗-阿克苏-库车-吐鲁番一线考察,发现了克孜尔石窟等七个庙宇和明屋,剥取了一些壁画,收集了各种文字的抄本。

1902年,德国画家、佛教美术家阿尔伯特.格伦威德尔带领“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对吐鲁番进行了第一次考察。他们的重点是高昌古城、胜金口千佛洞,发掘出梵文、回鹘、蒙古、古突厥、汉、吐蕃等写本和泥塑、壁画、木雕、木版画等文物,带回了成箱珍贵的佛窟艺术品。在对“不能辩知的文字”破译后,发现了较早时期流行于吐鲁番的摩尼教文字,其中一幅有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的壁画。同时,他们还找到了一种“死文字”--粟特文。

1903年,美国的亨廷顿进入新疆的天山深处,与柯尔克孜人生活了3个月,出版有《1903年中亚考察》、《新疆两千年》等书。

1903年,德国考古学家格伦威德尔前往吐鲁番考察,收集了46箱文物。

1904-1905年,勒柯克作为德国“吐鲁番考察队”的成员,在格伦威德尔坚决反对剥取壁画、主张临摹研究的情况下,利用一种狐狸尾巴状的锯子盗割了高昌古城、柏孜克里克、胜金口等古城和千佛洞中的15幅大型壁画和佛像。1906-1907年,他随格伦威德尔从俄领中亚进入喀什噶尔,到吐木休克遗址进行挖掘,然后到库车克孜尔千佛洞。格伦威德尔的全部精力在临摹壁画上,但勒柯克则肆无忌惮地剥取壁画。格伦威德尔对勒柯克的行为极为不满,指出,“把壁画搬走,除了意味猎奇和盗窃外,不会有别的什么意义”。

1905年,亨廷顿翻越喀喇昆仑山在塔里木盆地南、东两侧的和阗、策勒、克里雅、尼雅、车尔臣(今新疆且末)、卡尔克里克、米兰等进行了考察,发现恰哈遗址。之后进入吐鲁番盆地,抵达乌鲁木齐后出塔城回国。亨廷顿的考察著作有《重逢在亚洲腹地》、《亚洲的脉搏》、《文明与气候》等。

1906年,斯文.赫定第六次来中国,经新疆到西藏考察。

1906年-1908年,斯坦因进行了他的第二次中亚考察。他遍游中亚、青藏高原。他的路线是:由印度出发,跨越喀喇昆仑山、经和阗、克里雅、米兰、楼兰到达敦煌,考察了热瓦克佛寺、尼雅古城、楼兰遗址、米兰古城、敦煌千佛洞、焉耆明屋等。在米兰,他发现了保存在塔里木地区最古老的产生于3、4世纪的受西方、地中海地区影响的佛教壁画;在敦煌,他巧妙地用500两白银骗取了王道士看护的莫高窟中手写的古代文献和艺术品570余份。由敦煌,斯坦因去了青藏高原的青海湖地区,再经哈密到吐鲁番盆地。在对一些“小城堡”发掘后,他经由焉耆到达克里雅、和阗,再转向北到阿克苏,然后前往喀什噶尔,越过喀喇昆仑山回了印度。这次,他共收集古文物8000余件。

1906年,法国的伯希和抵达喀什噶尔,他本想去库车考察,但得知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已在库车,于是他们起程去了巴楚的吐木休克进行挖掘,发现了大量雕塑。然后,他们返回库车,对苏巴什、克孜尔、库木吐拉等千佛洞遗址进行了拍照。随后去了敦煌,从王道士手中买下了很多有价值的手稿。这些手稿包括用婆罗米字母写成的印度语和吐火罗语文献以及回鹘文和吐蕃文文献,再后,经兰州到北京取道海路回了法国。

1907-1909年,芬兰的曼内海姆男爵对中亚(包括西藏东部和甘肃兰州)进行了地图测绘和人类学研究。

1908年,日本橘瑞超进行了一次北京到敦煌到吐鲁番的仓促考察,然后,他们去了克里雅、和阗、喀什噶尔(包括部分人去的库车)。

1909-1910年,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派鄂登堡对天山南北地区进行考察。他在硕尔楚克(今新疆库尔勒附近)收集了大量雕塑和壁画,然后去了吐鲁番的高昌和柏孜克里克。在返回途中又粗略地侦查了库车、罗布泊等周围的古遗址。

1910-1911年,日本的橘瑞超又进行了第二次丝路考察,他们这次的足迹遍布塔里木盆地,重点是敦煌和吐鲁番,并抵达了拉达克的列城。一路上取得了一些珍贵的文献和壁画。

1913-1914年,勒柯克进行了最后一次“德国吐鲁番考察队”考察活动。他们的计划已超出了吐鲁番,向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前进,重点是库车。由于生病,勒柯克的工作由其副手巴图斯进行。巴图斯取得了克孜尔的大量壁画。勒柯克病好后,去了库木吐拉,收集了一大批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佛教壁画。在吐木休克短暂发掘后,他们去了喀什噶尔,经俄国回国。德国四次吐鲁番考察共攫取中国文物433箱约3.5万公斤,其中壁画630多幅。

1914-1915年,鄂登堡又一次率领俄国人进入中亚,一直到达敦煌,取得了一些中文书稿。

1913年,斯坦因开始了他的第三次新疆探察,再次发掘了尼雅、楼兰遗址。1915年对中亚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史考察。他由丝路南道到达敦煌,然后到甘肃北部、内蒙古西部的黑城遗址(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从这座“死城”中得到了大量珍宝。他经由黑城到吐鲁番,对柏孜克里克壁画进行了大肆破坏,并对阿斯塔那古墓葬进行了挖掘,取得了大量随葬品和绘画后,经库车进行了地形测绘,到了喀什噶尔,经今阿富汗到了印度。

由于“一战”,很多西方国家顾不上对中亚的考察和探险,因此,西域新疆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

1926-1927年,丹麦的亨宁.哈士伦进入天山腹地的巴音布鲁克吐尔扈特部落近一年,了解吐尔扈特人的风俗。

1926年,斯文.赫定应国民党中央政府发邀请,勘察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质、气象和考古。

1927年,英国地理学家、人种学家特林克勒参加了由“不来梅大自然、人类文/化与贸易博物馆(后称“海外博物馆”)”组织的中亚考察。他们考察了(印度)拉达克及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地理与自然科学以及艺术。特林克勒在和阗收集了一些残破不全但极有价值的文物,考察了喀喇昆仑山以北的地质地貌,发现了桑珠岩画,并进入已发掘过的热瓦克、丹丹乌里克等遗址,揭取了数十箱文物。

1927年,英国商人拉提摩尔由北京进入新疆进行商业考察。

1928年,斯文.赫定应国民党政府邀请来中国考察塔克拉玛干以南的古代道路。

1929-1930年,瑞典的贡萨尔.雅林到喀什,了解了维吾尔族语言文字和民俗等。

1931年,法国考古学家哈金参加了一次横贯亚洲的考察。在中国人要求严格遵守考察路线的情况下,他依然偏离路线,绕道去了库车的克孜尔、硕尔楚克和吐鲁番,考察了柏孜克里克等石窟。

1932年,斯文.赫定来中国试图利用汽车旅游恢复他的探察活动,在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下,他组织了考察队进入新疆,但因政局不稳而中止。

1934年,瑞典的贝格曼在罗布人的帮助下,考察了楼兰古国时期的一系列墓地,最终发现了小河5海墓地。

从1935-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共有瑞士新闻记者马依纳、职业作家弗来明、英国外交官泰克曼、英国人费尔希纳、希普顿、怀特、范迪维特、埃斯林顿-史密斯、美国人帕克斯顿、弗兰克、肖尔、澳大利亚记者罗伯逊、英国地理学家蒂尔曼、等到中国新疆进行考察。

二、

20世纪中期,我国学者开始注意并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1928-1929年、1930年,考古学家黄文弼进行了2次吐鲁番、焉耆、库车等地的古遗址考察,并对包括和阗在内的塔里木盆地西部进行了调查。黄文弼也剥取了上述地区的一些壁画,但却毁于日本对杭州的一次轰炸。

1942年,国民党政府成立了“敦煌文物保护研究所”(即现在的敦煌研究院的前身)。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开始对甘肃、新疆的古遗址进行修复和研究。

文/革期间破“四旧”立新风,很多近城市农村的古文/化遗址遭到了破坏,但处
于边远的丝路北道和南道上的大部分古遗址未遭劫难。文/革结束后,丝绸之路研究空前,很多学者在对古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基础是基于19、20世纪国外学者的研究资料和流失到国外的我国文物的临摹研究。

西域新疆的考古至今仍是一个引人入胜、兴趣盎然的领域,而研究的基础是基于对新疆历史、人文、民族、地理、地质、人种、文字、语言以及古籍等的依赖。曾经流行于西域新疆的已经消失的“死文字”、“死语言”如粟特、吐火罗、西夏和和阗塞语等是令后人乐此不疲又津津有味的。

上述西域新疆考古、文/化方面的叙述只是一个轮廓,要想吃透,尚需了解更多的人种、民族、宗教、社会等知识,是一个枯燥又诱人的工作或爱好。

(2004-03-09 乌鲁木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3 12:40 , Processed in 0.5205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