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890|回复: 9

2016.2.10 双桥沟龙壁攀登事故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hink Simulation
攀登时间:2016年2月10日
攀登地点:四川双桥沟龙壁
攀登人员:十四,小倪,古古

从2月10日(大年初三)的事故发生到现在已过去17天,而发生的一切,到今天,都像是做梦一样感觉不真实,十四鲜活的形象还是那样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重拾那段记忆,不论对我还是古古都是一个需要艰难面对的过程。但作为一个攀登者,我明白我有责任和义务将事故发生的完整信息提供给大家,只有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到更适合的解决方案,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除夕
春节前半月,在北京攀冰时十四问起我春节的打算,问有没有计划去双桥沟;我因为没有别的打算,又知道古古和四爷春节期间也会在沟里,所以一是想去沟里转转爬爬,二是看看老朋友们,就和十四约好一同出发,结伴去沟里攀冰。我们定了除夕一早9点的飞机,恰巧又通过贺三哥约到一个成都回小金的师傅,当天下午4点就赶到了沟里,与正在沟里带班的古古在幺妹家汇合,一切进展的都非常的顺利。

考虑到海拔因素的影响,我们打算在沟里的前几天先爬一些简单的线路,以适应为主,刚好古古的培训班也在进行中,所以就结伴一起。

初一
第一天,大年初一,辇鱼坝,古古带学员在下面练习先锋攀,我和十四则结组向上,以60米的整绳距为一段,交替先锋,共爬了4段,整体感觉除了喘和有一点小累外其他都还比较正常。

下午回去闲聊时,古古说第二天培训班结束了,初三没课可以一起爬爬,但爬哪儿呢?这时十四兴奋地提议:“去龙壁!去龙壁!”看着他兴奋的样子,我知道龙壁应该在他心里占据着很重要的一个位置,也许那也将是对他这段时间以来如此勤奋攀爬所得的一个认可。不论是云蒙峡百米瀑,韩国畔岱,还是秦皇岛聚龙潭,他都表现出特别的积极和勤奋,就是在北京出发前一天他也没断了去桃园再去爬几趟。我和古古之前都爬过龙壁,古古在我们到前的一个星期左右也才刚刚爬过一次,而我原打算是在出沟前一天再去爬龙壁,不过既然十四这么迫切的提出,我和古古也都没有什么异议。

1.jpg

初二
第二天,大年初二,光纤一号,依然和古古的培训班一起。作为龙壁前的热身,又是帮助学员挂线,我和十四分别挂了左边一条和右侧两条线路,然后就是各种顶绳翻包过菜花,这一天包括古古和他的学员在内,每个人都基本爬了7-8趟,甚至更多一些,状态都比较好。

闲暇空隙,我、古古还有十四讨论了一下龙壁攀爬的方案,拟定精简一下装备,带必要的锥、快挂和古古的两根petzl 8.2mm 50米双绳,十四领攀,分两段完成。晚餐后,通常大家都会聚集在幺妹家的火炉旁烤火聊天,而我不是很喜欢热闹,所以就早早的回到房间。让我意外的是,十四没有像往常那样跑到外面串门看朋友,而是也早早的跑回来磨镐尖。我还开玩笑的说:“真认真那,这么勤奋啊!”十四呵呵的笑着说:“这不是临阵磨枪么,明儿得好好爬呀!”

2 拷贝.jpg

初三
第三天,大年初三,龙壁,吃过了早餐,大约9点,我和古古、十四坐车到龙壁入口,开始穿戴装备,等我穿戴完毕一回身,发现十四穿着的是双无跟一体靴,而不是之前的高山靴。当时有些诧异,心里想:这是想一举拿下龙壁的节奏呀。我和十四分别背了一根petzl 8.2mm 50米双绳出发。

3 拷贝.jpg

大约上午10点左右到达冰壁下,看了看冰壁,原来起步的那个冰台阶已经露出了石头,我还和古古说:“今年冰略少呀,后半段不容易哦。”这时,十四也从后面气喘吁吁的赶上来,自嘲说:“累成狗啦!”

龙壁对比.jpg
图注:左图为2014年2月龙壁,右图为2016年2月龙壁;冰况不同,今年冰少于往年。

经过简单的休息和准备,大约10:30左右,从龙壁的根部,而不是往常的台阶上开始攀爬,十四先锋,我做保护。因为前段简单,所以第一颗锥设在起步18米左右的冰台阶上面1-2米左右的位置,前面3颗锥都很正常,到第四颗锥左右的位置,大约到了菜花冰的下侧,看见他明显犹豫了,停在一个位置呆了一二十秒,所以我大声喊:“怎么了?”他回答:“我…我不知道怎么爬了。”这时古古也大声喊:“你往右侧的冰洞方向去,把站建在那里。”他回答:“好的,知道了!”(记得第四颗锥应该是PETZL 13cm的黄金锥)然后十四继续向右上方,从这往上他的打镐产生的落冰明显比之前要多了,不过表现总体都很正常,

在第四颗锥往上大概不到2米左右的位置设置了第五颗锥,这时我观察了一下绳子的余量,大概还有10米左右的样子,而脑子也突然蹦出个念头:如果他这时冲坠,我绳子的余量可不够放他下来的,到时该如何解决呢?抬头,他已到达预计保护站下方1.5米左右的位置,突然看他一个趔趄,第一下hold住了,但紧跟着还是没有控制住发生冲坠,我身体本能地紧抓住绳索,感觉稍顿了一下,但在预想发生受力的瞬间和距离并未感觉到绳索发生作用,看见他直接砸到了冰石台阶上(印象里是后背着地受力),然后继续向下滑落,我被绳索向前拉拽了2-3米左右的距离,绳索发生作用彻底制动时,十四已在我头上2米左右的冰坡上,头部在下、下半身在上。这时古古大喊着:“fuck! ”从我身后赶过来,我将十四慢慢地放下来,和古古一起慢慢将他扶正平躺着。这时,他痛苦地大口喘息呻吟着,我和古古都在呼喊着他的名字,但没有应答,只是在痛苦的呻吟喘息,神志模糊,但身上没发现有大出血和明显外伤。

攀登线路.png
图注:上面红线为坠落位置,中间红圈黄色箭头是坠落着陆位置,下面红线是制停位置,下面红圈是我保护所站位置,以及被拉拽方向,红点为冰锥大致位置。

古古看看我说:“他需要担架。”打电话,给谁打呢?对!扎西,扎西在!于是古古给扎西和幺妹打电话救援(据古古回忆这时大概是11:15),我把十四的厚羽绒服从包里拿出来垫在颈椎的位置,把包垫在身下,一边和十四大声喊坚持住,一边开始从他身上取冰锥等装备。

这时,古古打完救援电话过来帮助拆除绳索,他身体开始乱动,我和古古都大声喊着:“十四别动!别动!”古古整理绳索,我继续帮十四解除装备,这时他突然坐起来,但闭着眼,一把推开我喊:“你走开!”(这是他出事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继而侧躺下,身体朝向右侧,我想这样也许是他觉得最舒服的姿势,不过开始听到他肺腔有呼噜呼噜的声音,而脸部也开始发青,但人变得开始安静一些。我继续帮他解除装备,时间不久(也许不到一分钟)我突然意识到,十四失去意识没反应了,去看他的脸,眼睛已经有些外翻了(那个场景感觉就像电影中的环节),我一惊,大喊:“十四!十四!”(在此之前我都没有认为十四会离我们而去)古古听到我的呼喊的声音异常也跑过来,大喊着:“十四!”但没有任何回应,古古对我说:“你听听他的呼吸。”于是我离近听,只能听到极为微弱的呼吸声,说:“还有,但比较微弱。”观察了一下,感觉他的肺部略凸起,但由于还有脉搏我们没有做心肺复苏,胸外按压,只是让他保持侧卧,以保证呼吸顺畅。我们都很清楚,十四情况已经非常紧急,需要尽快把他送到医院。

古古说:“咱们要抓紧,顺着冰面把他放下去,要不下面的人接应不到,我做系统,你扶着他。”我说好,然后我俩先把厚羽绒服给十四穿上,把头盔摘下来(头盔完好,没有重击痕迹),把羽绒服的厚帽子给他戴上,然后将绳索连接在十四的安全带上,我将自己连接在十四身上,然后古古放绳,我扶着他倒攀顺着冰坡往下送,平时很快很轻松就能下去的冰坡,这时因为要扶着十四的身形,不让其过度扭曲而不断去调整也变得极为费力,下降5米就要停下来大口喘息半天,我一边给古古下降的口令,一边扶着十四,大概有10钟的样子把十四放到下面,石坡的上缘侧边的一个平台位置,等待救援人员送担架上来,古古在上面收拾装备,我把十四的头帽和衣领解开,听了听呼吸,极为微弱,用手摸了一下颈动脉,感觉热度还比较高,并且能摸到明显并且稳定的脉搏,心里又燃起了希望,大声把消息告诉古古,古古回应说:“希望来的及!”

下滑线路.png
图注:红线为运送线路及停滞等待救援位置

古古收拾装备下来,我也将绳索收纳起来。这时候,扎西的协作阿都长寿第一个赶上来,问:“怎么样了?”我说:“不太好,很严重!”古古和阿都长寿了解了一下情况,然后带着绳子先行下去取担架,我也给120拨打了电话请求派出急救车,运气很好,说距离不远的日隆有急救车可以派出,大约15分钟左右的时间。古古带着一个便携式折叠担架赶上来,设置好后我们三个人分别抬着十四的头肩、腰和腿将他抬至担架上,我和古古在前,阿都长寿在后,从石坡往下抬。不久,景区杨主任和王幺妹也赶上来接应,几个人一起把十四抬至上龙壁前的第一个冰壁上侧位置,依然按照古古设置绳索系统,我扶着十四的样子继续将他放下冰壁。这时冰壁下已经聚集了很多人,包括森警。将十四顺利放下冰壁后,大家一起接应着抬起担架,把人往外送,此时120急救车已经在公路口等待。待我和古古到山口,十四的担架已经被抬到车上,说是检测后还有微弱反应,简单商议了一下,我陪十四跟车去小金医院,古古留下和景区负责人以及森警沟通事故情况和后续事宜。

坐在车上,车子启动的一刹那,感觉人一下就谢了力。老实讲,从事发到上车,我感觉自己一直都比较理性并没有慌乱而无所适从,也许是救援下来体力消耗太大,也许是因为上了急救车,紧蹦的精神有些放松,身体开始发麻,先是手臂然后是腿,继而脸也有些开始发麻,然后不断的深呼吸做调整。我问司机同时又是急救员的田实贵:“还有希望么?”他说他在为十四做检查时已经找不到脉搏,为了不打击大家的心情,就说还有微弱反应,同时把氧气袋给装上,但说也不排除还有奇迹,让我可以尝试呼喊着他,也许能把他叫回来。此时,我的泪水已止不住的涌出来,大声呼喊着十四的名字,以致最后有些无法发声。在车子开出20分钟后,我留意到,此时十四的嘴角泛出了粉红色的泡沫,但无论如何呼唤都没有回应。120的急救员田实贵很给力,用了50分钟就从双桥沟到了平时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的小金县。到达后,医生用手电检查了一下眼球,又做了胸部按压,说:“不行了,测个心电图看下吧。”我帮医生把十四的衣服解开,把内衣推至胸口上以便检测,我看见胸口及腹部无破损无淤青现象,只是乳晕是黑紫色。心电图检测后,医生宣判已没有生命体征,十四就这样走了。当我把消息电话给古古的时候,情绪已经难以控制,话说到一半就已不能再继续,实在无法相信这些事实,早上还在一起说笑,转眼间一个鲜活的形象就已远去……

4.pic.jpg


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后,我和古古也一直在讨论发生问题的具体原因,包括后来四爷进沟帮处理后事也一同在分析问题所在,还模拟了线路图和距离,不过大致判断的可能性有以下几个原因:

坠落线路2.png

1、最后两颗锥的位置选择有误
四爷和古古在之前不久都爬过龙壁,虽然说今年比往年的冰略少又薄一些,但据他们反馈,设置稳定而安全的冰锥还是没有问题的,且与冰锥长短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打到菜叶上,即便是长锥也不能保证牢固)。我们猜想十四是把锥打到了菜叶上,而没有清掉外侧的菜叶,把锥打到内侧根部,才导致第五颗锥完全没有发生作用就被拉出,而第四颗锥也是同样的问题,虽然发生了一点点作用,但也还是因为没有打牢加上冲坠拉力而脱出。冰锥设置的间距总体上我认为还是合理的,不过如果考虑到台阶因素,也许第二三颗锥再向上推高0.5-1米会更合适一些。

mmexport1456554322798.jpg
图注:这是出事后的第三天,曾山取回的留在冰壁上面未取回的3颗锥及快挂,上面那颗BD 13的锥链接的是一个缓冲扁带快挂,这是设置的第三颗锥,也就是发生作用的那颗,但收纳在内的扁带没有被拉出,应该讲坠落的势能已经绝大部分被十四在坠落台阶时给吸收了,那一下应该也是最致命的。

2、选择使用相对不熟悉的无跟一体靴
一体靴的使用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据和十四所接触了解的,他平时使用一体靴攀登的次数还是不多的,对于靴子的熟悉程度我觉得还不够充分,而且他用的是无跟款(后跟无齿),如果需要前脚掌的齿全部咬住冰面,脚跟就要微抬起来,这样长时间使用,小腿还是很容易疲劳的,在从进入龙壁开始的冰坡行走就开始在消耗小腿的力量,最后脱落前在冰菜花上,也许也是因为脚跟无齿,而无法制动冰面,再加上小腿疲劳,控制力减弱导致侧滑未站稳而最终脱落。

3、心态急躁
也许是过于想拿下龙壁,迫切的心情影响了正常的判断,而导致了后面连续的几个问题发生,所有的问题点集中到了一起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1.pic_hd.jpg

十四走了,也许他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做事也许也还不够沉稳,但他对攀登的热爱和那份执著感染着很多人,他喜欢笑,对人是那么的热情,很多人都在讲“这么好的人怎么就这么走了呢?”但也许这也是他最好的归宿,就像老蔡说过的:“逝去是所有人的终点,但终点未必是生命的休止符!”祝愿十四在天的那边可以开启生命新的乐章,继续快乐执著的攀爬着!

最后,再次感谢此次为十四提供帮助的人们,没有他们,也许后面所发生的一切都不会那么顺利。

参与救援的:
杨玉东(阿都长寿),徐贵华(徐老幺),刘刚,杨兴勇,金春林,王金孝,王老六,张秋华,杨主任,120急救员田实贵,还有其他不知名的朋友们

帮助联络和护送十四回家的:
陶三娃(桃子),赵四(四爷),李宗利,紫笛,狼窝,李兰,孟云,猪九戒

一群从来没有操办过后事,却把事情办理的井井有条,一点都没让十四父母操心的朋友们:
子君,刺儿,火烧,小爷们儿,董力,卡萨,鹰子,野马,还有Kolon登山学校的教务刘伟,也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代表学校赶到成都,帮助一起处理后事。

若有遗漏,请见谅

2月27日開始写,3月7日写完的,期間因为工作原因中断。
撰文/倪志昕
任何文图形式转载,请联系本人
发表于 2016-3-9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唉。。。
如果不是无根一体靴,掉落的地方应该不会站不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9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攀登时间:2016年2月10日
攀登地点:四川双桥沟龙壁
攀登人员:张彬,倪志昕,古奇志

突然看他一个趔趄,


趔趄是什么意思,站在菜花冰上,脚底打滑,就像踩了香蕉皮那样的趔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9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树叉儿 于 2016-3-9 04:29 编辑

孙斌对于事故的分析:

十四的事故突然而来,让人悲伤。攀冰是一项在攀登领域风险级别较高的项目,复杂且不稳定的冰况(包括落冰,冰壁坍塌,保护点不稳固持久等),锋利的器械,寒冷的环境都是攀冰特别是先锋攀冰潜在的风险。而脱落同落冰/锋利器械一样,是级别最高的风险之一,表现为后果(损失)很严重。针对于脱落这种高级别的风险,我们能做管理方案如下:

1. 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合适难度的路线,提高投入度,做好攀登各项细节准备,降低脱落几率。十四选择先锋龙之涎路线,是否难度合适,是值得商榷的。(表现为,在脱落前他说:我不知道怎么爬了)

2.在冰况好的冰上打入稳固的冰锥是非常重要的,在冰况不好的冰上打锥,配缓冲扁带可以减少继续坠落的几率,降低风险的损失级别。根据事故报告,十四是在第五根冰锥脱落的,而且脱落的距离不长,冲坠系数或者说冲击力实际不大,但是结果是第四/五两个冰锥拉出,说明第四/五两个冰锥打入质量不好,可能是疲劳,也可能是策略错误引起,而针对这两个脆弱冰锥配合缓冲扁带也许会起一些作用。

3.爬龙之涎这样的极限附近的路线,任何细节处理不好,就会让自己陷于非常被动的状况,比如选择一体靴攀登。一体靴轻便灵活,但不保暖,支撑也比较差,适合于dry tooling,短时间短距离的路线。龙之涎这样的路线用一体靴容易冻脚,而且产生小腿疲劳。这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9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屏幕快照 2016-03-09 下午12.48.12.png

屏幕快照 2016-03-09 下午12.48.22.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9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树叉儿 于 2016-3-9 05:01 编辑

我会把看到的,关于事故的分析或思考,贴在这里。只为针对事情本身或报告本身。很多时候,事故的发生,都是在重复已经发生过的,或者已经多次发生过的错误。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对于事故(无论大小),停留在唏嘘感叹,而缺乏面对和思考。同时,每个人都有选择和发言的权利,小倪愿意写报告是很赞的,其实这也是很艰难的选择;周鹏答应了冬冬的家人,不写公告报告,也是正确的,无可厚非。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我们只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可。没有什么是可以百分百两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来自微信组“攀登圈”

关于技术

技术1.png

技术2.png

关于急救

急救1.png

急救2.png

急救3.png

急救4.png

急救5.png

急救6.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9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尽管已经在沟里和倪总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但再看这些文字还是再次感受郁结于胸的痛,倪总是好样的,自始至终冷静沉稳,你是个好的攀登者。事故原因不需要再去表述和重复,但是继续下来的攀登者如果不能在事故上参照借鉴完善自己,那么如果只是一声叹息什么的,那么十四的离开就真不值得了。

以下的文字是参照我的个人攀登习惯来整理,只代表我自己,有没有用,取决你自己。

1、目标选择与循序渐进
双桥沟毕竟是高海拔地区,不管你平时练的多刻苦练习和攀登,但是到了高原是需要让身体适应的,今年我进沟的前的训练量是每天200引体和隔天的十公里,即使如此,进沟第一天的神仙洞wi4也让我觉得有些紧。之后攀登顺序是大石包3+,五色山庄3,房新喜5,中间休息,龙壁6。而他们的攀爬节奏,从3直接到了6(今年的龙壁的确较往年难),十四的朋友圈里,爬完光纤一号有些累,这明显没有适应过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去尝试龙壁……,重点:能力,心理的适应与循序渐进。

2、线路规划
保护员的区域是个危险区,几乎所有的落冰都在那个区域,即使咂不到人还有绳子……保护员离开冰壁太远的时候,攀登者身上的绳子真的很重,特别在30米以后。图片里第三颗冰锥的位置冲坠,其实也是直接到了平台,多拧一颗锥是会累些,但是安全性和线路的整体冰锥设置布局会从容得多,(我同意最大程度的保证不冲坠,冲坠的后果也许是你根本无法预见的,但是既然要拧锥就一定要好好规划,仔细处理),第四第五颗锥明显没有设置好,而第四颗又是个短锥(倪总说出现了短暂的受力停顿后继续坠落)或许规划线路准备好好长锥和缓冲扁带的话……另外在后来看Steven Swenson和美国阿尔卑斯俱乐部团队在雪崩口Wi5,有几个细节印象非常深刻:保护点没有确定的把握,线路再简单也绝不走;在直壁的锥距基本几组攀登者都是3米左右,仔细处理好冰面再设置每一个保护点,保护者会提醒攀登者拧锥的距离,在询问他们攀登群体的冲坠的情况时,几个人面面相觑,其中一个说:我好像有个朋友在很久以前冲坠过……另外,在讨论韩式攀冰的风格,锥距system的时候,我真希望十四能听听。重点:攀登能力,经验的累积的对风险的高控制度,是一个成熟攀登者的必经之路。

3·装备的了解和使用
一体靴的问题已经说的再明确不过了,好好用好你所有的装备,了解装备的特性才能知道在什么时候使用最合适,没有神器一说,只有合适的环境下的合适装备,字面都懂,但能做到的人真的很多吗?

永远没有如果一说,一连串的错误被各种因素挤压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而效应发生在一个人的身上,悲剧就来了。攀登对社会有没有价值我不知道,我只希望十四的攀登对继续的攀登者有价值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9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令人唏嘘. 风险控制在任何攀登的领域都需要放在第一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0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生命脆弱。
如果能找到第四五个锥和所用的快挂,以及绳子在第四五锥的位置,留心看一下是否有强冲击的痕迹。保护人没感觉到很大冲击,最大可能是第四五锥很容易就被拔出来了,另外可能的因素是当时不是整根绳子都在坠落中起到了制动作用。如果两根绳子过第一个锥角度比较大,增加了摩擦,使得冲坠时的有效绳长要从第一个锥附近(而不是从保护人的位置)算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冲坠系数,增加了顶保护点承受的冲击力。减少这个角度可以让保护人站得离冰壁近些,但这有个度,尤其是攀冰,还有是在绳子拐弯大的地方使用长扁带而不是短快挂,并在第一个锥用双绳中的一根,把另一根用在更高的位置以求更小拐角(碰巧十四不是这么做的),另外攀登者有选择的话有意调节放锥的位置(往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3 13:14 , Processed in 0.92840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