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88|回复: 8

如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0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一条线以前爬得不够高,打了下降用的保护站,后来被更高更长地完攀了,线路下半段完全重合,怎么定义首攀和线路命名呢?

上图是南坪后碑的一条线路,屋檐下有一组ANCHOR,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体会到线路的精彩部分就结束了。王2在去年翻出屋檐,完成了上半段,并在顶部也打了下降ANCHOR。
请问,谁是下半段的首攀?
怎么记录这条线的名字,难度,和首攀呢?
发表于 2009-10-10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理论上这应该算作一条有2个pitch的路线。而每个pitch可以有单独的名字,难度和首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这么一说我知道是那条线了。

依稀可能大概下半段首攀是伍鹏。

我理解:上下分开,保留下半段的原始记录。全部连起来单独作为一条线路,起个名字。
比如realization的下半段叫Biographie,首攀Arnaud Petit

确实,翻屋檐才是过瘾的部分。如果征得伍鹏同意的话,建议把下面的顶链拆了。
题外话:阳朔同门山的大飞机也是,第一段顶链太低,翻屋檐一个高潮,接着就越来越平淡。但如果2段连爬的话,接近30米,那真是高潮迭起,绝对是经典。但因为有个顶链,很少人这么干的。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0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3# 裂缝

查了一下,realization的名字之争还挺复杂
Name dispute

The name of the route is disputed: routes in France are named by the person who first bolted the route, while in the U.S. they are typically named by the first ascensionist. In 1989, Jean-Christophe Lafaille bolted the whole "pitch" and named it Biographie. In 1996, Arnaud Petit added an anchor in the middle of the route, and did the first ascent of the first half in that year (The anchor chains are now no longer present where the first part of the route used to end). In July 2001 Chris Sharma became the first person to climb the full route and gave it the name "Realization", following the American way.

Many Americans consider "Biographie" to be the first half Arnaud Petit climbed in 1996; and Realization to be the extension. French climbers such as Sylvain Millet refer to the entire route as Biographi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理解:上下分开,保留下半段的原始记录。全部连起来单独作为一条线路,起个名字。
比如realization的下半段叫Biographie,首攀Arnaud Petit

确实, ...
裂缝 发表于 2009-10-10 19:08


赞成裂缝所言
错过了这条路线精髓,只能算爬了这条路线的一半
为了维持这条路线的精彩完整性
不建议分两个pitch
鼓励大家尝试去爬整条路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1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如果原来那部分很有趣,很多爬不上延伸部分的人都愿意去只爬这部分,那顶链留在那里也很好,让那些人能安全下来。上面那段就单独给个名字,有各自的难度。当然两段连攀会比两段分别攀更累,有人会问在第一段顶链休息和不休息是不是也要有不同难度?幸好YDS定级应该(至少在5.13以下)不考虑耐力,只考虑动作难度,所以两段连攀的难度应该是整个线路最难点的难度,不出现第三个难度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11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原来那部分很简单完全没有难度
感觉就是一条路线的热身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我找到资料了,08年7月11日16:04分CMDI学员多吉修的屋檐下面的ANCH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0-2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说我怎么不记得爬过。
厚碑我只爬过3条线,都是和小河搭档的。不记得有这样屋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11-24 07:09 , Processed in 0.1190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