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叉儿 发表于 2017-12-9 20:51

一言难尽布达拉(完整版),撰文/何川

本帖最后由 树叉儿 于 2017-12-9 12:54 编辑



引子
4700的营地有电信的4G信号,老聂手机开了WIFI,孙斌谈着大单,一会儿一句“老聂,手机举高点”,Rocker咳嗽着,老胡忙前忙后。发愁这天气,如果没有足够的好天气周期,那就天天下雨好了,省得我们进退两难,也免得浑身湿透狼狈撤退,哪成想,最后比这还要狼狈得多得多。

第三次尝试就是因为天气不好,我们待在营地吃吃喝喝,听风看雨后撤退。

这里是布达拉,不是拉萨的布达拉宫,而是四川四姑娘山区双桥沟里的一座岩壁山峰,因正面形似布达拉宫而得名。



我们爬的是北壁“加油”路线,多年前在AAJ看到日本人山野井泰史完成过此路线的报告,他有着闪耀全球的攀登履历,却也要二次尝试才能艰难完成,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线,就这样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第一次爬布达拉,搭档是孙斌和裂缝,裂缝还负责摄影。在为营地的选址和攀爬安全与态度进行过两次激烈的交流后,孙斌和我磨合到位了,当我们奋力爬了300米,在岩壁上坐了一夜后,摸索出布达拉北壁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二次孙斌和我,采用大岩壁攀爬方式,带着吊帐,拖着吊包,爬了200米,到夜里10点才钻进湿漉漉的吊帐,接到婆缪峰的事故电话,第二天撤了过去。



高海拔适应
这是第四次尝试布达拉了,注定要演绎成为大片。随着巴朗山隧道的开通,成都到四姑娘山开车只要3-4个小时,随海拔变化带来景致切换,相比北京到成都的行程,可谓轻松愉快。

日隆改名四姑娘山镇,因汶川大地震而失却多年的繁华再次回到了这里,相比成都的暑热难耐,这里风光旖旎,清爽宜人,可谓度假观光圣地。高海拔造就了奇迹,却也让初来驾到者失血不少。为了能满血的进行攀登,通常我用一周的时间来适应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环境。而孙斌几乎不需要适应,抵达四姑娘山镇的当天便呼朋唤友,把酒言欢。滴酒不沾的Rocker,靠相机和口活赢得神兽的赞誉,也几乎不用适应。经常给自己抓几服药玩玩的聂神医,跟我有着同样的高反适应需求,攀爬能力出众,心思细腻,认真细致。六爷豪气干云,善人际交往,在幺妹家住了两天,咳嗽得越来越厉害。我和老聂陪着她出来成都养病,顺便躲两天沟里的阴雨天气。再回双桥沟,张罗着上4700米营地,沟里搞基建,背夫300元一天也找不够人,分两天运送物资,我们第二天一道上山。号称奥运冠军专供的运动饮料,有神奇的功效,上升1000米的路上,不知道累和疲惫,三步一喘五步一歇已成往事。走太轻松以致背夫纷纷要求跟我换背包,被我理智的拒绝。4700营地的高反如期而至,头疼干渴的一夜,老聂和我坚定的要回到3200幺妹家住一晚再上山,而感冒咳嗽的孙斌和Rocker选择留在山上,高海拔适应的差别咋就那么大呢!



顺利的第一天
没有持续的好天气,把两个断续的天气周期接一起,5-6天的总周期也是可以接受的。所有的攀登物资运到岩壁根部,需要走两趟,可以感觉到冰川的退缩,堆积了大量落石的盆地很明显变窄了许多。线路还是那么潮湿,第一段整齐的裂缝也无从下手,用不用冰镐都尴尬,棉服蹭在岩壁上湿的很;第二段很缓,顶部接近岩壁根,有5米的冰雪,冰爪冰镐正好适用。第三段中间有一步很艰难,在脚点很差很滑的情况下把重心移到左边,快到顶也很难受,窄窄的沟槽里面尽是松石头。第四段借用了以前的旧绳子,推着上升器,潜藏的风险却是很高,万一绳子或者锚点有问题,会死的很难看,哪怕是领攀的系统依旧,保护点却是很远才放一个。到顶有一个屋檐,在这里设置吊帐过夜可以避开顶上落石的风险,但屋檐缝里面的渗水也会把吊帐弄湿。想一想第二次攀登止于此,虽说因为突发状况撤下山去长坪沟,不撤也很难说能坚持多久。被迫把吊帐往外移,避开渗水,突然呼啸声至带着落石撞击声,本能的蜷缩着,好在最外侧的Rocker没被击中,把吊帐再往里调整,为了将就合适的位置,吊帐设置略微复杂,也为后面带来麻烦。用主绳连接两年前打的一颗Bolt和10多年前山野先生的保护站,中间打个结挂吊帐。这里离近的Bolt有3米,离远的保护站有8米远。不管怎样,第一天还算顺利,早早的收拾妥当了,孙斌继续谈着大单,Rocker新吊帐却意外的被搞得透湿。




极限的第二天
夜里雨雪交加。第二天早上,大雾弥漫,坏天气来得比预计的早。渐渐的云雾散去,等到岩壁不那么湿已经是下午。想着尽量往上爬,岩壁不那么湿之后爬起来还算顺利,很快就搞定一段,固定好绳子,简单商量后,决定今天要拔营,把营地往上搬。拆2个吊帐,再拆保护站是遇到点问题,带着物资拆除斜向的保护点很是折腾了孙斌一番,也累得够呛,超出预计的时间很久,我在上面等得有些起急。我们要尽可能快的把绳索固定好,也要上到足够高的位置设置新的营地,等孙斌把绳索带上来,赶紧开始爬第二段,天已经不早了,Rocker独自在下方运送物资。爬完第二段,孙斌上来的时候,天已经擦黑,在保护站喘息之时,碰到了巨大的松石滑下来,松石停在了保护站,孙斌扶着石头的手被后续掉落的石头砸中,一阵撕心裂肺的叫声惊扰了正下方毫不知情的Rocker,用扁带把大石头栓起来,防止掉落砸到Rocker,再看孙斌的手指,左手无名指和小手指已经血肉模糊,简单处理一下。我继续爬第三段,我们设想中的营地就在上方。挣扎着来到传说中的宽缝,第一年孙斌到过这里,觉得无法通过后下撤,缝里地面是45度沙石坡,爬碰下去石头砸到下面队友,也怕滑落冲坠好远。顶上倒吊着很多松动酥脆的石片,既不能爬也不能保护,在酥松的石头尽里面放了个2号,退着爬了出来,到宽缝的外面爬岩壁,有一个大大的薄片,可以用冰镐爬,薄片再往上有几步5.9或者5.10的技术动作,可是岩壁有流水特别湿滑,有些青苔,还有些碎石,特别紧张,心提到嗓子眼,这里容不得任何失手,脱落就会是一个大的钟摆装向岩壁,可以合理的猜到,2号塞子会蹦出来,然后又是一个巨大的坠落,想想就好可怕,孙斌举着砸烂的手指给我保护,被榨干的Rocker一趟又一趟的运送着物资,这算是我们组合目前为止最脆弱的一个时刻,但还没完。小心翼翼通过难点,顺利设置好保护站,我们总算安全了。孙斌上来,我接应Rocker,等搭好吊帐,处理完伤口,吃喝完毕,已是凌晨2点多了。



意外的第三天
睡足了才起,差不多11点了,天气几乎重复着,下午才能爬,今天的目标是固定好3段绳索,然后回到吊帐里,等着一天轻装冲顶的时机。

今天的爬的是整个线路最陡的部分,尤其第二段,整体成仰角,线路上留着山野先生的Bolt,有时候会极大的困扰我。用有担心,不用又觉得矫情。10多年的生锈8mmBolt,挂片露出一大截,特别担心它的强度。有遇到位置好的,Bolt相对安全的,感觉捡到便宜了;Bolt不那么结实的,要想方设法加强保护,有时候这么做并不容易,保护站可以设在任意位置,经常周围没有裂缝;位置不好的时候也有,第三段的保护站就是这样一个不好的位置,有点仰角,保护站着并不舒服,用一个Nut加强了保护站,好在第三段线路的保护还可以,一直都有裂缝可以放保护。这一段地形有点特别,很宽的内角缝里塞满了大石头,大石头往外有些旋转,每块石头爬起来就是一段仰角加一段斜坡。石头足够大,有的甚至是和岩壁长成一体的。岩体结实,放置的保护点就很可靠,整个路线上放置了500次保护,都很仔细的对待每一个保护,大部分都很强大。当我在低处的.75和高处的.4之间犹豫时,我选择了高处的.4,可以少放一个塞子,效率高;下面的2号无比结实,就在腰间。当我把体重转移到.4上面的时候,砰的一下,我停在7米之下,心想,它来了,但不只是往常顺滑的坠落后制动的感觉,似乎中间有顿那么一下,这才注意到左脚视乎不太对劲,有点胀痛,跟往常扭脚了一样,我打算耐心的等着疼痛减轻,然后活动活动脚踝继续爬;疼痛却在不断加重,在仔细看,脚踝似乎有一些变形扭曲。Rocker关怀问询着,我的回答从塞子掉了,等会接着爬,到我们赶紧下撤吧。



Rocker把我放回到他身边,从这个保护站到吊帐就是两段的下降,我们通知了孙斌,脚受伤了,准备接应。左脚一点都碰不得,最能接受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然下垂,我用右脚和左手撑在岩壁上往下挪,右手控制绳子的制动端下放,很快右腿就酸痛的不行,为了配合左手,右腿必须弯曲着支撑无法放松,不得已转动身体,让右侧倚在岩壁上放松右腿休息,在动作转换过程中改变了身体姿态,左脚就会离开舒服的位置,通常是一阵刺痛,当能扶到右侧岩壁时可以伸直右腿放松休息而不用改变身体姿态,下降了一段,基本掌握了这样下降的技巧而尽可能减少左脚的晃动和磕碰。保护站的切换比下降艰难,需要挪动的那一两步通常要左边膝盖配合顶住固定身体,要不左脚碰一下就是晃一下,骂一句也就过去了。最艰难莫过下降过节,尤其是绳结离保护器很近的时,要把锁和保护器上拉来获取余绳,我需要左手打开锁门右手把绳子和保护器从锁鼻子里取下,当我把左手肘撑在岩壁上以保持平衡时,这些操作都挤在了胸口,所有的不顺都在这一刻来临,上拉有了余绳,一往下保护器卡紧绳子跟着下,强行往锁外挤,刚好卡在鼻尖,我意识到保护器也会跟着出来,但我也顾不了那么多,积攒力气往上掂了一下脚尖,把绳子拨了出来,很自然的保护器被弹飞不见了踪影。掏出备用保护器,继续降到吊帐,与孙斌汇合。

靴子已经脱不下來了,割开,孙斌帮我加压固定,急中生智就地取材,用胶带把三个Nuts key绑在脚踝的两侧和后方,吃了布洛芬。半躺在吊帐里,无助的看着孙斌和Rocker忙乎着。我需要保持一个最佳姿势,这个样子持续的疼痛也就3级,可以忍受。任何晃动或者移动都会偏离最佳位置,就是一阵剧烈的刺疼,有时候卡在某个位置,持续的剧痛让人怀疑人生,幸运的是不多久就能回到最佳位置。每次移动都需要用手捧着脚踝,水平放着的左腿已经不能自行移动了。也担心着骨折刺破血管,加压太久伤害肢体远端。



紧急处置后商量如何回到公路上,这里比公路高1500米,下面有350米高的岩壁,200多米宽的冰川,100米陡峭的沟槽,然后就是相对缓和的碎石坡、河槽、灌木丛到公路边。前两段只能靠我们自己下撤,后面可以借助当地背夫的力量,迅速跟大本营的老聂和幺妹家的六爷沟通,需要6名背夫,一个卷式担架,车辆在公路边等候,保险报案。当晚这些事情都协调好了,担架连夜从成都送过来。期待明天是好天,能允许我回到人间。一夜无眠,默默忍受着无从安置伤腿的无奈。




逃命的第四天
早上6点起来,天气尚可,有雾,可以下撤。松开活血后重新包扎。收拾物资装备和吊帐,孙斌在前面开路,我用他布好的绳子下降,Rocker带着所有物资下降。为了减轻重量和节约时间,把吊帐直接抛下山,待下去再捡。下撤缓慢但持续着,平台和斜坡比较难受,随着地形转换我的动作也要切换,但总能找到让自己平衡的方式,左手右脚在岩壁上支撑,站在平台上就用左腿膝盖辅助,有时候右侧靠在岩壁上休息,缓坡就坐着用屁股和右脚移动着前行,最麻烦的段落就是第二段斜坡,需要来回切换,虽然很慢很小心,总是难免磕碰到伤脚。总算回到岩壁起步的冰川,阶段小目标提振士气。冰川撤退的艰难比我们预想的要大,冰雪太滑,之前的招式都不管用。换上靴子穿上冰爪,陡的地方沿绳索下降,我需要侧躺着往下滑,左腿靠在冰雪面上滑,左手握住制动端放绳子,右手拿着冰镐控制速度,右腿蹬一下冰雪可以适当控制方向。到了缓坡要横切冰川,孙斌在上方10米的地方固定绳子,我在下方绳子上钟摆,我摆一次孙斌再把固定点前移3-5米,依旧是侧躺着,基本上要靠右手冰镐借力把自己往前拉,行动很慢,经常要停下来休息。遇到一次大的落石,从面前的沟槽滚落,那一刻真的体会到认命的感觉,根本无从挣扎,躺在那里听从发落吧。

冰川还剩最后一段,离大本营越来越近,老聂在拍摄,背夫们都在边上等待着,有两个还走到冰川边上接应,我终于得救了。年轻的小伙子把我背到营地,路程很短但并不舒服,脚下晃动着阵阵刺疼,不管怎样,我可以安心的吃喝歇口气了。孙斌回去接应Rocker,我坐着爬完100米沟槽。王么妹也上来接应,大家协手把我绑在担架里。两边各三个,后面还有一个制动,大家一声“走起”,我就感觉飞了起来。用老聂的话说:“拼命都没追上”,“笔直的朝着山下飞奔”。我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付出,喘着气,流着汗水,换人时说的“腰杆痛”。1个多小时,我就被抬到了公路边,比我自己走下来要快。因为我的一个大意,差点下不来,在所有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我躲过一劫。再回头看一眼布达拉,我争取再来。





后记:经医生诊断为胫腓骨粉碎性骨折,Pilon骨折C3型,手术就是把碎掉的碗重新粘起来。经过术后漫长的康复治疗和训练,重回布达拉指日可待。



总结
危险来自放保护的一次大意,以后永远保持谦虚和谨慎。
队友很给力,有足够经验和能力,恰当的处理了伤情,控制了局面,拼劲了全力;
后勤很给力,老聂和六爷完美协调了救援物资和力量;
背夫很给力,及时响应全力以赴;
天气给力,伤后第二天没有遭遇恶劣天气;
通信给力,整个线路和营地都有手机信号,沟通无障碍;
交通给力,下山就是公路,可以迅速回到文明社会;
上面任何一个环节不够给力,后果都不敢想象。
特别感谢上面所有人员,以及双桥沟、成都、北京以及各地的亲友团,你们通过现场或者网络给我的支持、关心和温暖我都铭记在心,是你们的关爱帮助我从伤痛中走了出来。

天空wk3368 发表于 2017-12-10 09:36

加油

成硕 发表于 2017-12-15 15:02

早日恢复。

约拿单 发表于 2018-1-2 18:10

make you stronge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言难尽布达拉(完整版),撰文/何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