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 发表于 2015-4-30 15:01

bolt的滥用和公平怎么来定义?

==== 以下引用草叔FFA讨论帖===
W2:
    50cm一颗是bolt ladder
    1米一颗是运动攀
    7-8米一颗呢?
    一个绳距一颗呢?
    bolt的滥用和公平怎么来定义? ...


Bince
bolt的使用与否在理论上确有硬伤,这个估计短时间没有定论。

但bolt的距离和攀登方式貌似关系不大,不管50CM一枚还是8米一枚,如果借力了可能是take,可能是aid,反正就不算free了。

一个绳距一颗?必须借力呀 !!领攀的叫“free solo”;跟攀的叫“爬了个顶绳”。

连这颗都没借力…… 单段叫“top out”;多段的叫“二总你也要有点儿人性呀!”

==== 引用结束===

为了不致原帖歪楼太严重, 单起一贴. 倒不是我对这个问题有什么见解, 只谈谈见闻.

这些日子混在美国Smith Rock岩场, 美国运动攀的发源地.岩场从不冷清, 周末尤其热闹.不用刻意, 就会发现岩友们多拎着一根自制挂绳器. 这里的线路第一个挂片都很高, 一般在3-4米, 不管起步简单与否.实际上有些线路起步就没什么大点可挂快挂,完全无视安全. 我不只一次暗骂"你丫多打颗钉会死啊".

前日有缘采访了Alan Watts, 这位叔被climbing杂志称为“the Godfather of American sport climbing.” http://www.climbing.com/climber/40-years-of-american-rock/ , 他于美国运动攀的地位大致相当于Bob Marley 于雷鬼. 早期美国对欧洲降下来打bolt, 顶绳work的攀登方式嗤之以鼻, 认为那种方式剥夺了攀登的adventure特质. 是Alan对Smith Rock岩场的开发让美国人接受了运动攀这种方式.

在被问及Smith Rock第一个挂片为什么高的离谱时, Alan叔诚恳地回答, 原因有二. 其一, 当时的钉全是用手钻打的, 挂片又贵, 费劲费钱, 能少则少. 其二, 在没有这些线路前, 起步的部分都是作为抱石被叔爬了无数遍的, 为什么要在脚下打个挂片弯腰去挂呢? 说到底, Alan打线是为自己, 他说打这些线时没想到以后会有人爬.

到后来, 其他人开线也遵循了这个传统, 第一个挂片老高, 用杆先挂上. 美国人都有车, 从停车场走到岩场不过10分钟, 带根刷玻璃的伸缩杆也不是大问题. 总体而言,这里的挂片距离比国内要远, 心理压力要大. 长距离的runout让5.8线路的也很爽. 算是一种体验吧.


photo by @大魏攀岩

bince 发表于 2015-4-30 18:05

让我想起2002年,纪念碑的第2个pitch要不要打钉还有过激烈的讨论。

在风总和老K主锤的时候,白河地区逐渐形成了“裂缝周围不可以打钉,但裂缝路线的锚点打BOLT可以接受”的传统。

在大屋檐的第一个pitch,我精心设计了用bolt进行aid攀登练习的“A1-”路线:攀登者在每个保护点都得尽量站到挂梯的最高一蹬才能挂上下一个保护点。而在相对安全的高度,没有Bolt,必须自设一个最小号Nuts承载体重才能继续上攀(这就是为啥定为A1-的原因)。就是为了在相对安全的情况下体验器械攀登时不同的身体感受和精神压力。

但是后来灰灰在这条路线上补了几颗钉,变成了运动攀路线……老实说,我很受伤:'(

bince 发表于 2015-4-30 18:58

同样的话题在2002年进行过:世界各地对打bolt的看法以及中国情况

这是mh在2002-02-15发表于新浪山野论坛的帖子纪录,感谢风总让这一切得以流传。

Griff 发表于 2015-4-30 19:52

运动攀就是提高攀爬能力-也仅仅是攀爬能力的手段,并且是很有效的手段。带来的是安全感,得到的是数字和攀爬能力,损失的是探索性和纯粹性。
同样的功能用抱石也能替代,所以传统刻板的英伦范儿顶住了八十年代数字膨胀带来的虚假繁荣,成为世界上仅剩的一片净土。
保持纯粹性,不要让手段成为目的,是我们继续向前的准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bolt的滥用和公平怎么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