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135|回复: 12

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7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二楼:云之上 – 鼻子(The Nose)攀登记录  By Apple
三楼: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装备清单及回顾  By Woodhead
四楼: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线路介绍和攀登数据  By Woodhead
五楼: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我们的鼻子(The Nose)之路  By Apple & Woodhead
六楼: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攀登分段描述 By Woodhead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之上 – 鼻子(The Nose)攀登记录 By Apple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apple 于 2017-6-7 03:59 编辑


2016年初,我和笨笨转换了生活的轨道,飞到美国,住进房车,开始了攀岩旅行的生活。我们在路上的生活就是:训练,攀岩,逛公园,读书,写字,发呆。

已经不记得具体是什么时候,自己雄心壮志的跟笨笨说:“我希望自己40岁(2017)的那一年,可以去爬The Nose。”

愿望离我越遥远的时候,自己越是没有压力,就是一种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

2017年春天的优胜美地降水不断,整个4月几乎没有连续2天以上的好天气。我们直到4.29号才重回the vally。

公园里所有的瀑布都如同井喷一般,有一些路段也已经被水淹没。经过又一次小小的等待,我们得到了一个好天气周期,开始吧。




2017.5.8 运输日


4:30闹钟响了,两个人爬起来吃早饭,洗漱,把车开到酋长岩(El Cap)下面的停车点。装备提前一天都已经准备好,背上就走。

到了起步点下面,还有50多米的高度需要无保护爬上去。留下1个背包后,我把所有装备和一条绳子背在身上,笨笨用背包背了3根绳子,继续向起步点爬。


Apple从地面向起步点出发


今天的计划是我先锋4段到镰刀平台(Sickle Ledge),两人一起下降并固定4段绳子,然后回车上取拖包,再把包拖到第4段的镰刀平台(Sickle Ledge)。

晨雾渐渐散去,每次回望,都会觉得这个山谷是那么的安静,美好。对面的教堂山也以之前从未见过的姿态出现在眼前。巨大的松树林铺垫在山谷里,那是我们的最爱。

但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到谷底有1/3的松树都已经枯死,那些黄色的枝杈如同横在我们心里,让人心伤。大松树们看似坚毅,挺拔,却无法应对气温升高、干旱带来的病虫害。最后时刻,它们会保持着笔直的身姿倒下,发出最后的一声叹息。


今天4段我基本全程在器械攀登(aid),偶尔自由攀登(free)几步。使用了两三个Metolius的非对称机械塞(Offset Cam),并没遇到难点。


Apple先锋中


笨笨跟攀


预报今天有40%的降水概率,降水量0.01英寸。但没想到真的没有人来起步,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这样明天正式攀登的时候也不会有人跟我们抢线抢营地了。

上午的时候,看到后面有一个2人队伍缓慢上行,感觉应该也是来固定绳子的。

12点左右到了平台,开始布绳下降。我们有1根70米,2根60米,1根45米的绳子,最后就只用了3根:70m,60m,45m降回了原地。回车上吃了些东西,休息了一会儿。

笨笨背了24升水,我用拖包背了其它所有东西,摇摇晃晃的走回线路爬绳的起步点。


下降中


Apple背猪(拖包)去爬绳起步点


笨笨拖了前3段,我拖最后1段,我让他在第3个保护站等我,不用再上到平台。我们向上拖包的时候遇到后面2人队小伙队固定绳子下降。问他们明天是不是也开工,他们肯定的点了点头。

我爬绳刚在平台露头,就发现一只大乌鸦正在我们的背包和另外一队的背包上跳来跳去,还有一个被它啄得稀烂的塑料带夹在背包中间。乌鸦发现我快上来了,抓紧干活,然后我眼见着它叼起一整袋饼干起飞了。。

我抬着头看着它,然后向笨笨大喊:你的乐之,你的乐之,被它偷走啦!

可怜的笨笨在下面的保护站,仰着头目送大乌鸦吃力的携带着脏物飞向了不远处的岩壁。我们完全无计可施。

我上到平台看了一眼自己的背包,乌鸦居然拉开了拉链,啄破了塑料带,找到了饼干,这也怪不容易的。就希望它们还能学会把包装袋扔到垃圾筒里,我就放心了。


Apple 先锋到达镰刀平台(Sickle Ledge)


我先降回到地面,发现有人拿着相机一直在跟拍。他们上来搭话,还要求合影。在这里攀岩被围观真的是太正常了。配合人家吧。

回到车上洗澡,吃饭,抓紧时间睡觉,明天战斗就要开始啦。



2017.5.9 – D1

还是4:30起床,爬绳的时候天还是黑的。但爬绳到平台的时候已经天亮,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笨笨开始先锋,今天的目标是第11段的傻瓜塔(Dolt Tower)或第14段的酋长塔(El Cap Tower)。如果我们可以在今天到达酋长塔(El Cap Tower),那就有机会3天完成线路。

在第7个绳距上有几个连续的横移换缝操作,路书上给了ABC三种选项,但实际线路上并没有那么清晰,笨笨只能自己判断。


Apple和猪在一起


天气很好,给笨笨保护时,我一直在关注着下方的队伍们。昨天没什么人上来固定绳子,并不代表今天不会有队伍正式上线,因为还有很多人会选择从攀登起步点开始拖包攀登。

昨天遇到的2人小伙队只固定了路绳,没有拖猪(包),所以上午他们还在前4段拖猪。而正式起步点有至少3支队伍。

第1队没有拖包,比拖猪小伙们还先到达第4段的镰刀平台(Sickle Ledge),准备固定绳子下降。第2队虽然带着猪,但还是很快,基本跟拖猪小伙同时到达平台。第3支队伍一直看不太清。

看来我们是这个集团的第一支队,不用等线,也有优先权去选择营地,心里一块石头落地。


下面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交替先锋的交接时间,我们上线前就决定要分块先锋(Block Lead,每人连续先锋几段再换人)。并且尽量一天只转换一次。这个计划在第一天执行得很好。我从第10个绳距接手,一直爬到了第14段的酋长塔(El Cap Tower)。


下放后Apple继续向酋长塔(El Cap Tower)攀登


第一次注意到优胜美地的小燕子是在爬Washington Column的时候,我们住在dinner ledge上,傍晚望向Half Dom下方的峡谷,有成百上千只燕子出来觅食,各种飞速的俯冲。

今天攀爬时经过一段裂缝,一直可以听到小燕子的叫声,我们越接近,声音越响,有时还会有燕子冲出裂缝,也许是为了把我们的注意力从他们在裂缝里的家吸引开。可怜的燕子,筑窝有人要吃,在这么高的地方安家也不得安生,我俩也只有快快通过这一条路可选。

到达酋长塔(El Cap Tower)露营平台时,天还亮着,但月亮已经从远处山脊背后翻了上来,又圆又大,我喊笨笨看月亮,他一脸茫然的说:看不到啊。我指向对面,喊着:在那里,在那里,你啥眼神儿呢。

酋长塔(El Cap Tower)真是一个优质营地,超级平整的一个平台,简直不感相信这是天然形成的。固定好各项装备,穿好羽绒服,两个人坐下来舒舒服服的做饭休息,月光从对面的教堂山照过来,亮得基本不用头灯。



有了华盛顿柱(Washington Column)半夜被吵的悲惨经历,为保证睡眠,我这次还特意带了耳塞上山,结果这里就只有我和笨笨两个人。当然我们也不孤单,一起挂在酋长岩(El Cap)上的还有很多队伍,除了下面一同爬鼻子(The Nose)的,不远处的十二宫(Zodiac)线路上也有灯光。

吃完饭,闭上眼睛躺在睡袋里,仿佛还能感受到月光游动在脸颊上。



“叮叮叮,叮叮”
“叮叮叮叮”

远处传来轻轻的金属撞击声,我跟笨笨说:象是有人在搭吊帐。声音持续了很久也没停,看来是一直在跟吊帐博斗。

一会儿笨笨说:有人救他们去了。我抬起身子往十二宫(Zodiac)线路上看,从地面开始,真的有2个人在向上面的队伍靠近。祝他们好运吧。



2017.5.10 – D2

有人说爬鼻子(The Nose)最大的困难是:早起。这也不算假话。为了适应每天4点多起床,我俩提前1周就在倒时差。但早上的行动还是快不起来,吃早饭,收拾装备,准备上线的时候,天已经完全亮了。


笨笨在营地准备出发


今天有2个特别段落,一个是德克萨斯岩片(Texas Flake),有一段烟囱地形,高15米左右,只在中间有一个挂片,全程再没有地方放置保护点。这个我完全不在行,只能靠笨笨。

这个绳距在中间有个平台,爬到那里还没进烟囱,绳子就已经牵扯得非常厉害。笨笨决定让我先跟攀到平台进行保护,他到达上面的保护站后,我下降回去,再跟猪一起爬上来。笨笨放下了身上的大部分装备,轻装上阵。看他爬我都挺紧张,好在他也是顺利完成。


笨笨在爬德克萨斯岩片(Texas Flake)的烟囱



Apple在德克萨斯岩片(Texas Flake)保护站


另一个就是著名的King Swing,摆荡之王,也叫跑靴子。从说要爬鼻子(The Nose)开始,我就说要去完成这个。但笨笨把我放到摆荡点,我左左右右跑了四五次也不能到位。这个虽然不是在地面跑,但真不比在地面跑轻松,两个摆荡下来就只能停下来喘喘气,再重新来过,而反方向有一个突起的岩壁,如果控制不好,身体很容易撞到上面。

不想耽误太多时间,我放弃后用上升器爬回了这个保护站,换笨笨下去跑。笨笨跑了三次就成功,然后就是把猪下放,我也得横渡过去。本来是一个绳距,但我们用的策略就是爬成了两个绳距。操作也比一般的绳距复杂,所以时间消耗得很厉害。从早上到现在,爬了2段,就已经快中午了。


笨笨跑靴子成功
Photo by:Tom Evans


在第19个横移绳距,我跟攀时连着犯了两个错误,耽误了更多的时间。

先是没有把猪的下放绳子(Lower Out Line)固定在手里,导致猪荡出去后被卡在一个我跟攀没办法到达的位置,只能让笨笨下降去处理。

然后就是我自己的下放(Lower Out)环节,跟攀之前我想到要下放(Lower Out),所以放了两个主锁在安全带的保护环(Belay Loop)上用于打备份结,方便下放(Lower Out)的时候取出主绳。但我到达下放(Lower Out)点之后,没有计算好绳子的长度,没有取出足够的主绳,而且还把下放(Lower Out)的绳耳挂到了没有拆除掉的备份结的主锁里。结果就是把自己卡在了半路。

拖绳上的猪在下面卡住了,主绳上的我在上面卡住了。自己当时的心情真是又气又恼。笨笨在中间位置的保护站上,远程协助我脱离困境,等我到了笨笨的保护站,抽绳时主绳又被裂缝卡住了。我的心又往下沉了沉,但两个人都只是在想办法处理,没有其它表达。


Apple下放(Lower Out)卡在上面


猪卡在下面


暴力抽,温柔甩,总算把主绳收回到了手里。笨笨下去推猪,我在上面拖猪。我们3总算又凑齐了。

下午5点左右 ,笨笨爬完第20段,我们到了四号营地(Camp IV),路书上写着:poor bivy for 2(可供两人露营,条件很差)。真的就是非常非常凑合的才能睡下两个人。

这一天下来,我的情绪不高,笨笨几次问我:要不要继续爬到4段之后的五号营地(Camp V)露营?

那意味着我们很可能要夜攀通过著名的大屋檐(Great Roof)段落,我没有犹豫的说:不要。我不认为自己会从夜攀里获得太多的乐趣,除了可能休息不好,我们也没有一定要住到五号营地(Camp V)的理由。食物和水都足够我们爬4天的。经过今天的小挫败,我也不奢望可以3天完成线路。

笨笨看我坚持,也就做罢。



今天气温感觉比昨天要低一些,我到了营地马上穿上棉服和羽绒服,后面跟着的是昨天起步的波兰夫妻队,基本是男生在全程领攀,而且:他一直穿着短袖!真是战士。

这个营地有一个只够1个人躺下的小平台(并不平),和一个岩壁下只能蜷着躺下的斜坡。我选了斜坡,让笨笨去平台。他很担心我睡不好,但其实他睡得更差一些。

我俩一直准备着被后面的波兰夫妻队超过去,提前把保护站让出了足够他们操作的空间,但他们跟到我们下面一个保护站也停了,支起了吊帐休息。看来大家都不着急。

刚躺好,峡谷里传来直升机的声音,笨笨躺在睡袋里跟我说:直升机来接咱们啦!



2017.5.11 – D3

昨天笨笨先锋了一整天6个绳距,今天换我。笨笨一直笑称我们把分块领攀方案执行到了极致:一人爬一天。

下面吊帐上的波兰队听到我们出发的声音,躺在睡袋里向我们张望。


猪下面是波兰队的吊帐


大屋檐(Great Roof)非常非常漂亮,锋利的外形,光滑的岩体,如同雕塑一般横在我们头顶,我们要向上,到达底部后再沿着向右的细缝通过。

进入向右横切的线路之前,一路有不少前人卡住的固定保护点可用,横切线路上裂缝更细一些,水和青苔也多了起来,我爬在岩壁上仔细的观察着裂缝里的情况,整个器械攀登过程既专注又享受,没有紧张,没有不安,时间象是静止了一般。


Apple先锋大屋檐(Great Roof)


笨笨跟攀大屋檐(Great Roof)再次器械攀登(Re-Aid)


Apple(上)到达Camp V
Photo by:Tom Evans



笨笨和猪一同到达六号营地


我连续爬了5个绳距,到了六号营地(Camp VI),这里虽然不及酋长塔(El Cap Tower)营地气派,但也足够我们两人睡个好觉。

营地是一块从岩体上分离出来的大石块,所以四周都是深深的裂缝,里面已经被前人掉了不少东西。路书上特意注明:请保持营地清洁。


笨笨躺在六号营地的平台上


之前朋友提醒我们,这个营地很臭,因为大家会小便在裂缝里,味道很难散出去。但我们现在算是新岩季的开始,一个冬季的降水已经大大冲淡了味道。

每天天黑之前就到达营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虽然山谷的景致只是小小角度的变化,我们还是看不够,相互指点着新的发现,不同的云彩,不同的光线,直到星光初显。

晚安,这一切。






2017.5.12 -D4

每天早上都要办大事(大便),我们这次在沃尔玛(Walmart)买到了比Metolius更便宜的大便袋,但里外两层是连接在一起的,我决定这种袋子还是留给我这种高阶选手使用,笨笨只能去用那种可以摊开很大很大范围的Metolius大便袋,免得他象上次一样又大在外面,还得洗石头。

大事办完,要先把里层袋子口收好压紧,放到外层zip袋,再次压紧封口,这样才能节省空间。最后我们是用一个防水袋装好,挂在猪下面。笨笨每次都欣喜的捧着自己的大便说:我的汉堡包做好了,嘿,还真沉。

以前确实从来没有注意过自己大便的重量,现在因为这些都要自己拖上山,再背下山,才体会到:它们真的一点儿不比我们的早餐轻啊。

今天还有最后5段,登顶应该不是问题。今天的问题是:天气。



天气预报今天是40%降水概率,0.01英寸的降水量,气温:最高10,最低零下2度。我们做功课时认为这个情况不会对我们的攀登造成太大影响。

早上起来发现气温很低,山谷里云雾缭绕,有移动很快的簿雾,也有厚厚的云层。

笨笨先爬,我穿着抓绒,棉服和羽绒服给他保护,还是不够暖和。只能在平台上蹦蹦跳跳取暖。


笨笨先锋中,我还在营地


第一个绳距就是:换角(Changing Corners),就是要从一条裂缝翻过一条山脊进入另外一条夹角缝。爬过的朋友之前提醒我们山脊岩石锋利,跟攀爬绳会有一些风险,建议跟攀先爬拖绳,进入夹角缝之后再换到先锋绳。

拖绳没有通过保护点,所以并不会贴近岩壁,我大部分时间只能悬在半空爬绳,同时还要不断接近先锋绳收装备。最可恶的是大风,我时不时就如同陀螺一般在空中旋转起来。脚下已经看不到山谷,只有白色的云雾穿梭,我感觉有些孤立无助,只能奋力的向上爬绳。

笨笨特意从保护站下降到换角附近在岩壁上贴上大力胶带保护绳子,但重新评估之后发现山脊并不会对先锋绳造成伤害,让我马上换到先锋绳跟攀,可以减少一些跟攀的难度。


Apple跟攀换角(Changing Corners)


最后2段,笨笨把登顶的机会让给我。本以为会象半圆丘(Half Dome)的Snake Dike线路最后的登顶一样,去走很长很长的5级线路。结果,挂片梯子(Bolt Ladder)结束,拐个弯我就看到了山顶的大松树!


Apple先锋最后一个绳距


顶峰,见到树了


开心当然是开心,但好像还没完全回过神,和笨笨最后把拖包放到安全的位置,赶紧去摸了摸顶峰标志大松树。

下山之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大吃一顿!因为实在不想背着所有东西走下山。除了水,大家不会在山上留下任何东西。


前人留下的水


我们正在吃喝,后面的波兰队小伙先上来了,他居然穿上了外套,不再是一件短袖,我心理平衡了很多。

笨笨问他:今天这天,你是不是不冷?小伙尖尖的鼻子下面滴了几滴鼻涕,说:有一阵是有点儿冷,但还行。

我们先请他帮我们跟大松树合影,但他显然不知道这个标志物,拍出来的照片就没有一个树是全的。



看我们收拾东西,波兰小伙说他们要在山上再住一晚,得把东西吃吃再下山,太多了。但我和笨笨想着家(房车)就在山下,就只想快些下山了。

波兰小伙问:你们认识下山的路吗?
笨笨答:不认识,我们试着找。

后来想想,如果当时我们说认识,搞不好他也就一起下山了。


山顶风光也很美


因为下山的路确实不好找。路书给的信息太过模糊,而指路的石头堆又不够多。我俩走一阵就放下包去找路,就这样跑前跑后的找到了下降点。

好在有固定绳,不需要再用自己的绳子。到了第4段的下降点,笨笨发现绳子上有绳结,带猪下降再过结会有些麻烦。想了想,干脆放了我们自己一条绳子在线路上。这条被我们当拖绳的绳子是我们2011第一次来优胜美地之后恢复攀岩时买的,用得不多,但年头到了,计划也是回去就退役,所以留它在这里服务岩友,我也觉得很欣慰。



下降结束之后不久就回到了徒步线路上,打着头灯回到了El Cap Picnic Area停车场。所有从El Cap下来的队伍都会回到这里。黑暗中有人在等自己下山的朋友。

卸下沉重的装备后,笨笨走路去取车,我坐在野餐区的椅子上,收拾装备,扔垃圾。

爬The Nose的日子从这里就结束了,但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它一定还会留存一段时间。

深深感谢酋长岩(El cap)的宽容接纳,和我的搭档及伴侣笨笨同学。





后记:

结束攀登之后的第二天,我们去线路爬绳起步点收我们扔下来的绳子,又溜达到酋长岩(El cap)下面的草地上张望一下,想看看那些身后的小伙伴们如何了?在华盛顿柱(Washington Column)碰到的澳洲队会不会也在线路上?

仰望着巨大、壮丽的酋长岩(El Cap),我在想:人类,对它们来说,是否渺小得可以忽略?

此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曾经站在那里,心里为自己和笨笨感到骄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装备清单及回顾 By Woodhead

Think Simulation
本帖最后由 apple 于 2017-6-7 04:05 编辑


攀登装备


岩塞 x 15  

  • DMM Alloy Offsets
    7#~10# x 2, 11# x 1
  • DMM HB Brass Offsets
    3#~4# x 1, 5#~6# x 2
    备注:因为带了很多小Cam,所以全程只用了一次7#岩塞,建议带一套3#~8#即可

机械塞 x 35


Metolius Offset Master Cam

  • BD C4
    0.3# x 1, 0.4# ~ 4# x 2
  • Metolius Master Cam
    00# x 1, 0# ~4# x 2, 5#~6# x1
  • Metolius Offset Master Cam
    0# ~ 5# x 1
  • Omega Pacific Link Cam
    2# x 1
    备注:Metolius Offset Master Cam裂墙推荐,优胜美地必备啊

主绳 x 1

  • Mammut Galaxy 10mm x 60m
    备注:基本全新,避免周律报告中提到的主绳都磨出绳芯了

拖绳 x 1

  • Petzl Fuse 9.4mm x 60m
    备注:旧的动力绳,紧急时刻也能凑合当先锋绳索用

下放绳 x 1

  • PMI Accessory Cord 6mm x 15m

固定绳 x 2

  • 70m x 1, 45m x 1
    备注:前四段固定用,正式攀登开始后丢在岩壁下面,未带上线​

快挂 x 22

Wild Country Helium 2


  • Wild Country Astro
    15cm x 4
    30cm x 4
    60cm x 12
    120cm x 12
    备注:全部为8mm扁带 + Wild Country Helium 2,减轻重量​

单锁 x 20

  • Wild Country Astro + Camp Nano + Camp Photon Wire

主锁 x 20

架站扁带 x 2

  • Mammut Contact Sling Dyneema 8mm x 240cm


个人装备

安全带 x 2

  • Black Diamond Big Gun

保护器 x 3

  • ATC Guide x 2
  • Grigri 2 x 1

抓结 x 2

攀岩鞋 x 2

  • Las Sportiva TC Pro x 2

头盔 x 2

  • Petzl Elios x 1, Black Diamond Half Dome x 1

装备环 x 2

  • Metolius Multi Loop x 2

尼龙扁带 x 2

  • Black Diamond Nylon 18mm x 60cm
    备注:宽扁带用于清装备挂快挂用。紧急时刻可以留在线路上

飞飞钩 x 2

  • Black Diamond FIFI x 2

取塞器 x 2

  • Wild Country Pro Key x 2

上升器 x 4

  • Petzl Ascension x 4

绳梯 x 4

  • Metolius Ladder Aider x 4

菊绳 x 4

  • Black Diamond Daisy x 2,
  • 120cm+30cm扁带环自制 x 2

接近鞋 x 2

  • La Sportiva Boulder X  x2

手套 x 2

  • Metolius Climbing Glove, Black Diamond Crag
    备注:下次可能考虑多带一副全指手套,跟攀和拖包使用

水瓶 x 2

  • Hydrapak 750ml

先锋小包 x 1

  • Patagonia Linked 16L(apple)

安全带套子 x 1

  • 装当日路粮挂在身上(woodhead)

大岩壁装备

拖包 x 1

  • Metolius El Cap Haul Bag 157升

滑轮 x 1

  • Petzl Micro Traxion

万向节 x 1

  • Black Diamond Rotor

绳结保护器 x 1

  • 半个饮料瓶子

大便容器 x 1

  • Ocean Pack 10L

小刀 x 1

  • Gerber

布基胶带 x 10尺

备注:贴在锋利岩石边缘保护绳子。正好用光

攀岩胶带 x 1​



衣物(每人)

女款衣物


排汗层上衣 x 1

  • Patagonia Capilene® Midweight Crew (C3)

排汗层裤子x 1

  • Patagonia Capilene® Thermal Weight(C4)

抓绒 x 1

  • Patagonia R1

皮肤风衣 x 1

  • Houdini® Jacket
    备注:裂墙推荐。轻便,适用范围广,与排汗层或抓绒搭配都大大降低风寒效应。

棉服 x 1​

  • Patagonia Nano air Hoody

羽绒服 x1

  • Patagonia Ultralight Down Hoody

软壳裤子 x1

  • Patagonia Simple Guide

防水层(套)X 1

  • Patagonia Stretch Rainshadow
  • Patagonia Torrentshell
    备注:本次攀登未使用到

露营装备

羽绒睡袋 x 2

  • -5摄氏度左右温标

防水外帐皮 x 1

  • Big Anges Cooper Spur 2

气垫 x 2

  • Therm-a-rest Neoair XTherm

防潮垫 x 1

地席 x 1

快烧炉 x 1

  • Jetboil

不锈刚大缸子 x 1

锅 x 1

备注:只是用来吃了包方便面,下次不带

气罐 x 1

备注:早晚烧水,实际使用半罐

筷子 x 2

勺子 x 2

组合军刀 x 1

zip袋子 x 5

垃圾袋若干



日用

牙膏 x 1

牙刷 x 1

湿巾 10 x 2

唇膏  x 1

防晒霜  x 1

大便袋 x 9
备注:2人四天爬完山顶露营共需8个,1备用

手纸

创口贴

碘伏

纱布


食品

路粮
按照4天准备



Cliff Bar x 18
备注:吃6剩12

Gue x 16
备注:吃8剩8

Patagonia杏干水果Bar x 12
备注:Apple的最爱。吃8剩4

坚果 250g
备注:吃着麻烦多数都剩下了

电解质片 x 1盒10片
备注:吃8剩2

乐芝饼干 x 4
备注:笨笨最爱,吃3剩1

营地食品
3早3晚,每天食物装入不同带子,用胶布做标记


面包 x 12
备注:剩1

小蛋糕 x 8

方便面 x 1
备注:剩1

快食米 x 4

午餐肉 x 1

切片火腿 x3袋

Patagonia烟熏三文鱼  x 3袋

牛肉干 x 2袋
备注:没吃

榨菜 x 1包
备注:没吃

黄油 x 1盒
备注:吃掉一半

巧克力粉 x 3
备注:剩1

果珍粉 x 200g

蜜蜂  x4包
备注:剩1

苹果 x 3

可乐 x 1  Pepsi 塑料瓶
备注:剩在顶峰

水 x 24L
备注:实际消耗20L


电器

头灯 x 2

  • BD Spot
  • Coast 400流明

AA电池 x 9
备注:三组,未用

对讲机 x 2

手机 x 2

AA充电器 x 1
备注:未用

AA电池 x 8
备注:未用

BD手电 x 1
备注:备用照明兼充电宝


装备回顾

  • 技术装备:基本够用,Nuts可以适当少带   
  • 早晚正餐食品:apple准备的早晚食物很完美,正好吃到嗓子眼又不剩下。碳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兼具,对我们这两个没有储备的瘦子来说非常必要。   
  • 路粮:消耗比预期少。一方面是带多了,一方面是经常忘记吃,以后应该注意改进。   
  • 水:共携带24升,实际消耗20升。如果最后一天依然是大太阳,则消耗量还会稍多。与书中推荐的夏季4L/人/天,春秋3L/人/天吻合。   
  • 衣物:在最寒冷的最后一天,包里还有多余的防雨衣裤,棉服小袄(最后一天Apple穿了,笨笨没穿)没有穿。总的来说满足需要并有一定的冗余,成功。   
  • 装备的合理性来源于前期的验证。正式攀登前在华盛顿柱的合练让我们有机会对装备做最后的优化。



掉装备

apple失手掉了一个单锁。

woodhead多次险情但居然都没丢东西:同一个保护平台掉单锁一把,掉快挂到裂缝里都捡回来了;攀爬中甩装备环的时候发现M家四号塞子从装备环自己转移到了安全带上;发现一把小Nuts孤零零的悬在自己胸前,没有任何连接,居然没有丢掉。下山的时候捡到单锁一把,cam hook一枚。总体还是赚的。但机械塞和Nuts的事情很神奇,没有丢掉实在是很神奇的存在。thanks go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线路介绍和攀登数据 By Woodhead

Think Simulation

线路介绍

酋长岩(El Cap)岩由两个壁构成:东南壁(Southeast Face)和西南壁(Southwest Face),也就是酋长的左脸和右脸。而鼻子线路(The Nose)是位于两个壁交界处凸起的脊上,正好就是鼻梁啦。


Apple和笨笨的攀登段落情况


在mountainproject.com网站上,这条线路的定级是这样的:Trad, Aid, 31 pitches, 3000', Grade VI,5.9 C2。翻译成人话就是:传统,需要器械攀登,31段,线路长度3000英尺,六级(一般人需要在岩壁上住好几个晚上才能完成),最难需要自由攀登(无法器械攀登,比如烟囱、摩擦面攀登)的部分是5.9,器械攀登最难的地方是C2。


关于什么是大岩壁攀登可参考文章:
易思婷:什么是大墙攀登?
王二:大墙七问


鼻子线路是酋长岩上第一条线路,也是最著名的线路之一。1958年大跃进的年代沃伦·哈丁(Warren Harding)带领的团队耗时47天首攀。当1957年罗伊尔·罗宾斯(Royal Robbins)团队首登半圆丘(Half Dome)之后,沃伦·哈丁开始和他的团队死磕酋长岩,中间其他人都扛不住撤了,只剩下沃伦继续寻找搭档,直至最后搞定。也许这些数字没啥意思,但想想当年没有专门的攀岩鞋;绳索粗达半英寸(13毫米粗!);没有上升器,只能用抓结上升;每人每天只有1升水,也就保证不被渴死。


沃伦·哈丁(Warren Harding 左)和队友1958年11月12日登顶El Cap
图片来源:http://www.yosemiteclimbing.org


首攀时,沃伦·哈丁(Warren Harding)正在从Dolt Tower下降
图片来源:http://www.supertopo.com


沃伦·哈丁(Warren Harding)在岩壁上露营
图片来源:http://www.yosemiteclimbing.org


当你通过德克萨斯岩片(Texas Flake)的烟囱;通过摆荡之王转换到另外一个裂缝;在憋屈的四号营地(Camp IV)睡一晚进入从地面看起来完全不可能通过的大屋檐(Great Roof),除了对自然造化的感叹,对于前面提到的首攀团队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了:高山仰止。

这条线路另外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是一个叫莱茵·希尔(Lynn Hill)的女孩。这妹子在竞技攀岩届拿各种冠军拿到手软,打遍天下无敌手实在寂寞,于是转移注意力到这片巨大的岩壁,最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攀登这条线路的人。

那是1993年,线路定级是5.14a!1993年的5.14a!!!!传统5.14a!!!!大岩壁5.14a!!!!等我先去找块尿不湿垫上。。。


1993年Lynn Hill自由攀登The Nose
图片来源:http://lynnhillclimbing.com


然后这妹子说:It goes, boys! (嘿,男孩们,行得通呢!)这句话,估计让那个时代的男孩们郁闷不已。五年后的1998年,第一个男孩花了260多天差点完成了整条线路,但他在大屋檐那段是顶绳完成的(俗称顶红)。而女神又干啥了呢?人家在1994年又重新自由攀登了一次,用时23小时,一天完成!

时光荏苒,2005年,大名鼎鼎的九指汤米哥(Tommy Caldwell)和当时的太太Beth Rodden终于自由攀登了这条线路,然后汤米哥自己又在12小时之内完全自由攀登了这条线路。至次,耗时12年,男孩们终于可以抬起头来说:对,确实行得通呢!


Tommy哥先锋中

图片来源:http://speedclimb.com/yosemite/BnTNose.html


如今,The Nose做为一条6级大岩壁线路,除了名气够大,还有很多对新手有利的条件:接近好,没海拨,天气稳定,完善的救援,超丰富的线路的信息。

以至全世界的大岩壁爱好者都会把它当成一个目标。



Apple和笨笨攀登数据

时间:

  • 2017.5.8 固定绳子
    2017.5.8 pitch 1 – pitch 4(地面 – Sickle Ledge – 地面) 固定绳子并拖包
  • 2017.5.9-12登顶并下撤回地面
    2017.5.9  pitch 1 – pitch 14 (地面 – El Cap Tower),其中1-4段为爬固定绳。
    2017.5.10 pitch 14 – pitch 20 (El Cap Tower – Camp IV)
    2017.5.11 pitch 20 – pitch 26 (Camp IV – Camp VI)
    2017.5.12 pitch 26 – pitch 31 – 回到地面(Camp VI – 登顶 – 回到地面)

领攀情况:

  • Apple(16段):1,2,3,4,10,11,12,13,14,22(Great Roof),23(Pancke Flake),24,25(Glowering Spot),26,30,31。
  • 笨笨(15段):5,6,7,8,9,15(Texas Flak),16(King Swing),17,18,19,20,21,27(Changing Corners),28,29。


时间统计与分析:

  • D1:6:00爬绳完毕,6:10开始攀登,20:10分到达酋长塔(El Cap Tower)
    14/10=1.4小时/段
    第一天线路比较简单,拖包正常,所以效率比较高。
  • D2:6:00开始攀登,17:00左右四号营地(Camp IV)  
    11/6=1.8小时/段
    德克萨斯岩片(Texas Flake)一段变两段,摆荡之王(King Swing)一段变两段,卡包下降50米去救猪,以及四号营地之前的横切拖包都浪费了大量时间。
  • D3:6:10开始攀登,18:10到达6号营地(Camp VI)
    12/6=2小时/段
    大屋檐(Great Roof),恐怖角(Glowering Spot)是比较难的器械攀登,慢。
  • D4:6:15开始攀登,15:00登顶
    9/5=1.8小时/段
    天寒地冻,换角(Changing Corner)下去处理绳子,快登顶多做了一个保护站都浪费了时间。

total: 14+11+12+9=46/27=1.7小时/段



攀登季节&气候


把家搬到优胜美地


优胜美地的最佳攀登季节是秋季,气温适宜气候稳定降水少。其次是春季。夏天太热,冬天太冷有暴风雪。持续好几年的加州干旱在今年春季得到了缓解,降雨明显变多,但这也让攀登季节变短了,一直到四月底才开始有稳定的晴朗天气,而往年甚至三月底已经有人抓住天气窗口来爬了。雨水多明显对攀登不利,公园内四处瀑布像拧开了的水龙头,梅赛迪河(Merced River)频发洪水警告,甚至从背包营地到北松树营地(North Pines Campgroun)的路都已经被淹没,只能绕道。而降雨则不时光临,想找一个比较长的稳定天气周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优胜美地属于山区气候,气温波动剧烈。前几天在华盛顿柱(Washington Column)爬的时候,白天气温可以接近100华氏度(37摄氏度)。而后在爬鼻子(The Nose)的最后一天,因为来了寒流并且没有阳光,最高气温只有50华氏度(10摄氏度)左右。阳光直射在身上和被云层挡住,体感温度也会相差10摄氏度以上,频繁增减衣物是必须的工作。

前三个攀登日都是好天气,最低气温在40华氏度(5摄氏度),最高气温在75华氏度(24摄氏度),加上岩壁海拔比谷底高,非常舒适。但是最后一天风雪(小冰粒)交加,攀登的时候气温不超过50华氏度(10摄氏度),笨笨冻得指尖都有点痛了,Apple即使先锋也穿着抓绒+棉服+排骨羽绒服。老天爷很给面子,只是用半天的坏天气警示一下即将登顶的我们:我是老大,这次放过你们,以后要更加小心嗷!


攀登规划


D2 笨笨在第16绳距开始的挂片梯子上


攀登这条线路比较典型的做法是先固定四段绳子并拖包到第四段,然后在岩壁露营两晚或者三晚后登顶。攀爬前参考过三组人的资料。一组是周律&Leo,露营两晚,每天晚上干到深夜;一组是Larry,露营三晚,具体每天攀登时间不详;一组是小Po & John,没有预先固定绳子,露营四晚,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上工。

从攀登效率上讲,露营的天数越少,拖包越轻,也就意味着攀登速度更快。反之则是一个雪崩的过程,包越重越慢越需要更多重量。

三组人当中,周律&Leo的报告非常详尽,仔细研读之后,觉得如果让我们每天晚上干到十点甚至凌晨一点,然后第二天一早就继续攀登,太苦B了,一方面体力不一定跟得上,另外一方面也希望有些闲暇时间来享受攀登的乐趣;而像小Po他们那种睡到快中午才开工,沉重的装备也不是我们所能承受的。露营三晚是一个比较平衡的选择,一方面可以有时间享受岩壁乐趣,一方面也不会装备太重。


D1 Apple已经到达营地酋长塔(El Cap Tower),正在拖猪


综合考虑之后,制定的策略是带四天的水、食物和补给,如果能睡两晚完成,那登顶也是很晚的事情了,到顶峰睡一晚再下山;如果是露营三晚才完成,那登顶之后应该还有足够的时间下山。最终攀登中,第一天的攀登是按照露营两晚的节奏攀爬的,后面几天是按照露营三晚的节奏攀爬的,在第四个攀登日的下午登顶后晚上回到了地面。



分配策略


在小Po攀登Salathe Wall的报告中提到:小Po的器械攀登比较熟练,而古古的自由攀登能力强,所以尽量把可以自由攀登的绳段留给古古,而把需要器械攀登的段落留给小Po。我们也准备照此办理,虽然我们两个的器械攀登能力和自由攀登能力和人家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分段先锋(Block Lead)


分段先锋(Block Lead)是指先锋者连续攀登多个绳距,然后再切换先锋和跟攀角色,这样做的好处是先锋者始终处于攀登状态,每次到站拖完包之后,可以有时间吃喝、看路书、观察线路,等跟攀者上来之后,马上做装备交接,开始攀登,节省时间。而如果做交替先锋,则跟攀者面临着刚刚完成跟攀,立即要转入先锋状态,对体力、心理都有更高的要求。

我们之前爬运动攀多段的时间,一般都是直接用主绳建站,然后交替先锋,效率比较高。练习爬大岩壁以来,才开始尝试分段先锋。而这次爬鼻子(The Nose),计划是先锋者爬累了就换下一个人先锋。实际执行中,玩大发了,先锋者爬得很开心,根本就不需要切换先锋人了,结果分段先锋变成了分天先锋:有时候全天都是一个人先锋,或者顶多交换一次先锋而已。



挂片保护站和自建保护站


如果完全按照路书攀爬,大约有两三个站是需要自己建站的。但如果按照我们的攀爬方式合并一些段落,则所有保护站都是挂片保护站。我猜测,我们正好和线路维护者的节奏同步。



悬空保护站和平台保护站


笨笨在第18.5保护站等我跟攀下放


纯粹悬空的保护站不超过5个,多数保护站都在平台的。但平台有好坏之分,大约2/3的保护站是可以舒服站立的平台。




松动的石头


周律的报告中提高了两起因为松动的石头导致的致命事故。因此虽然在攀爬一条成熟的线路,还是很小心的测试石头。这次攀爬中一共遇到两次松动的石头:

  • 第一处在18~19段两个保护站中间,一个七八十厘米的三角形石头。SuperTopo论坛曾经提到。
  • 第二处是即将到达29段保护站的时候一块一米多高,比人还大个的石头,机械塞插进入轻拉测试居然晃动了。赶紧绕开。


日月天文


D1在酋长塔(El Cap Tower)露营,吃过晚饭,Apple在看路书


5月初的优胜美地日出时间大约是早晨6:00,日落时间大约是20:00,日照时间大约14小时。考虑到日出前30分钟,日落后30分钟已经可以观察景物,总共大约有15小时的日光时间可以用。

攀登期间基本是满月,月升时间和日落时间相仿,月落时间和日出时间相仿。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万一夜攀,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之前在规划攀登时间的时候也曾考虑这个因素,但和天气、拥挤的人群相比,这个因素就显得没那么重要,因此最终规划的时候并未考虑此事。

还好,最终的四天攀爬,都是在天亮时完成,这漂亮的月色也只是被当做风景来欣赏,而没有加以利用了。



交通堵塞


第一天,下面有无数队伍正在起步


鼻子这样的热门线路,拥挤的人群是影响攀登成败的重要因素。例如跟在我们后面的队伍,如果他们没有带吊帐,要是来跟我们挤平台,估计大家就都玩不成了。
   
为了躲避人群,小Po上线的时候选的是有20%降雨概率的日子,这样就没有其他人上线了。我们选择的是大雨之后的第二天,有50%降雨概率,但是降雨量只有0.01英寸。事后发现这个策略非常成功,当天只有一队人跟在我们后面。而第二天的大晴天,则有三四队人上线。以我们的能力,如果后有追兵,前有堵截,打乱我们自己的节奏,只有下撤一个选择。



吊帐


理论上说攀登鼻子不需要吊帐,每隔几段就有一个平台可以露营。但是考虑到人群的问题,很多队伍都会带吊帐。我们咨询的三组人,周律没有带吊帐,Larry和小Po都带了吊帐。

吊帐会产生额外的20磅重量,一方面我们两个拖拽增加这么重很成问题,更可怕的是下撤的时候多背10来公斤简直是灾难。所以我们最后决定不带吊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我们的鼻子(The Nose)之路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引子


我们人生第一个Project是被赵大爷和夜行人大爷忽悠爬阳朔白山的凤凰。

在春暖花开客栈,大爷们语重心长的教导我们:“心路历程!心路历程你懂吗?不磕线,你的攀岩是不完整的,不磕线你怎么可能体会到这种心路历程?!”我们只能不住的点头赞叹。

于是,我们在阳朔的最后两周就都交待在白山了。当然,最终当两人完成凤凰的时候,确实体会到了两位大爷所说的心路历程,那种日思夜想近乎疯魔的体验。

而这不期而至的第二个Project:The Nose,前后横跨14个月,足记遍及美国西部各大重要岩场,相比结果,训练过程更是可以回味终生的心路历程。


El Cap 优胜美地



正文


来美国之前,apple和笨笨都只爬运动,几乎没有爬过传统。虽然上了小Po传统攀登的课程,但真正爬传统的次数不超过5次,可以说是零基础。

很早之前请教过小Po:爬大岩壁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准备?

得到下面这张图:

图片来源:易思婷:《大墙攀登的学习之路》


而我们当时的情况,连最基础的“一:基础传攀”都没有过关。苦于没有学习环境,大岩壁这事就先放下了。

2016年,我们开始在美国攀岩旅行的生活,当时也只是想不断学习新的东西。至于The Nose,在被Apple当目标之前的感觉是:这辈子总要去爬一次,但是五年也好,十年也罢,一步步来,不着急。

现在目标达成,回顾过去,我们的训练大致分为几个部分:

传统攀登训练、器械攀登训练、大岩壁相关训练,其它。



第一部分:传统攀登训练


方法:传统多段

岩场:Red Rock(内华达州),Yosemite(加州),Lover's Leap(加州)

标志线路(非所有线路):

III级:
Royal Arches,Yosemite
Black Orpheus,Red Rock
Snake Dike,Yosemite

IV级:
Epinephrine,Red Rock

在初期,Red Rock岩场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那里5.6-5.9难度范围,3星及以上线路我们基本都爬了,只在Red Rock一地,我们就累计爬了超过100个绳距。

中间完成Half dom的Snake Dike是对传统多段综合能力的一次测试。

最后顺利完成了4级的Epinephrine,也算是收官之线。


Black Orpheus,Red Rock
笨笨跟攀到山顶


Epinephrine,Red Rock

笨笨在先锋烟囱段落


Snake Dike,Yosemite

笨笨先锋中


我们在Royal Arches,Yosemite


收获:

  • 规划:学会看路书,找线路,查天气,计划食品,携带什么样的装备。
  • 保护点:对机械塞/岩塞的使用逐步熟练。根据线路走向正确使用延长快挂。
  • 绳索:需要使用1条以上绳索攀登时,练习及优化绳索管理技术。
  • 体能:Red Rock岩场线路的接近性都比较差,负重单程走1小时都不算远。最远我们单程需要走3小时到达线路。这种训练极大提高了我们的体能。
  • 走路:在长距离接近或下降线路上,我们也训练了在不同地形上,比如在3级,4级地形,如何安全行走。
  • 保护站:自建保护站和挂片保护站,交替领攀或连续领攀,我们都有练习。除非我们两有人当天状态不好,线路基本都是每人领攀一半。如何架设保护站,如何有效交接装备,如何补充食品和水,这些都在训练中不断被优化,养成良好有效的习惯。



第二部分:器械攀登训练


方法:大岩壁课程 + 分块训练

岩场:Little Cottonwood(尤他州),Index(华盛顿州),Leavenworth(华盛顿州),Yosemite(加州)

标志线路(非所有线路):

C1:La Escuela(El cap base, Yosemite),Pacific Ocean Wall(El cap base, Yosemite), City Park(Index,Washington)
C2:North American Wall(El cap base, Yosemite)
C2+:Dihedral Wall(El cap base, Yosemite),The Stigma(Cookie cliff, Yosemite)


我们先在盐湖城附近的岩场上了易思婷的大岩壁攀登课程,然后依照《How To Climb Big Wall(如何攀登大岩壁)》一书进行器械攀登训练。

大岩壁攀登课程授课时间只有三天,但为了方便我们学习,易思婷采用了学一天,练习一天的方式进行,总共耗时一周。即便如此,这部分的课程依然是非常紧张,很多东西第一次接触,脑细胞不够用,学过之后大部分都交还给了老师。以至于在后面的训练中,不得不经常骚扰老师,把忘记的东西捡回来。(感谢易老师)


大岩壁课程,Apple第一次练习踩绳梯


《如何攀登大岩壁(How To Big Wall Climb)》被笨笨戏称为“大岩壁圣经”,简称“圣经”。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操作性非常好,它把你在大岩壁上需要用到的技能循序渐进的拆分成模块,再给出非常具体的训练计划,基本就是一本拿来就用的训练手册。

以书里第一个科目为例:

俯角地形先锋攀登

练习内容翻译如下:

在一个俯角线路上先设置好连续的保护点。
* 器械攀登一次,给自己计时,从而获得基准时间
* 器械攀登五次。关注动作的平滑和一致性。
* 在第五圈的时候计时。目标是比第一次计时快大约50%〜75%
* 再器械攀登五次,集中关注动作的平滑。踩绳梯上升的时候尽量不要停顿。记住,“慢意味着平滑,平滑意味着快”。
* 继续攀登五次,同时关注平滑和速度。争取比前一次计时快20%。
* 在这两节为期两天的训练中,总共做25次训练。


Leavenworth,笨笨在地面反复练习下放技术


象这样的训练书里一共有30节,循序渐进:俯角先锋、俯角跟攀、垂直或者仰角先锋、垂直或者仰角跟攀、放置保护、清装备,一直到露营、吊帐、五级大岩壁等等。

如果完全按照书上的要求训练,需要4~6个月的时间,完成后,应该具备足够的能力去攀登鼻子(The Nose)了。

很遗憾,受制于条件的限制,一些章节的训练可能很难完全达成,例如:爬3个5级大岩壁。

我们根据当时已经掌握的技能,按书上的要求完成了器械攀登训练的20个左右的章节,和2条5级大岩壁线路。


City Park, Index,Apple在练习器械攀登


Dihedral Wall(El cap base, Yosemite),Apple在练习器械攀登


La Escuela(El cap base, Yosemite),笨笨在练习在练习器械攀登


收获:

  • 器械攀登能力:掌握了不同地形的器械攀登先锋技能。在俯角甚至一些垂直地形上,我们学会用手点而不是挂在绳梯上保持身体平衡,这样节省了时间。最后在The Nose上最难的器械攀登段落对我们俩人个来说,也没有什么压力,时间上也是按计划完成。
  • 跟攀能力:掌握不同地形的跟攀技能。不浪费更多的时间和体力。

总结问题:

  • 没有做负重仰角爬绳训练。
  • 菊绳调节在最后一天出现问题。笨笨是自制菊绳,绳结有些许滑动,导致仰角爬绳时上升器距离过长,消耗了过多体力。



第三部分:大岩壁相关训练


场所:Yosemite(加州),Zion(尤他),Lemon Mountain(亚利桑那),Smith Rock(俄勒刚)

标志线路(非所有线路):
多段器械攀登:
South Face of Monkey Face,C1,Smith Rock

IV级:
Spaceshot 5.7 C2,Zion

V级:
Touchstone Wall 5.8 C2,Zion
Washington Column South Face 5.8 C1,Yosemite


Smith Rock岩场


训练内容包括:

A:多段器械攀登/大岩壁攀登

多段器械攀登是合练,5级大岩壁是实战。


Touchstone Wall,Zion 笨笨在顶峰寻找下降线路


Washington Column South Face 5.8 C1,Yosemite,笨笨在保护站



B:大岩壁保护站架设,交接

专门训练了架站、拖包、交接。原来都是模拟拖包,最后阶段训练采用全重量的拖包。圣经上说交接很容易浪费时间,我们就设置了模拟环境,一天交接20多遍来固化动作。当时装石头拖包,包还没上The Nose就快被拖漏了。


Lemon Mountain,Tucson 笨笨在练习保护站交接及拖包


包已快拖破


C:拖包:身体拖包/空中拖包

根据《How To Climb Big Wall(如何攀登大岩壁)》在Yosemite找线路单独练习。
在Lemon Mountain与保护站系统合练。


Apple在Yosemite练习拖包技术


总结问题:

  • 实战线路上的拖包经验还是不够,在The Nose上开始就没有仔细观察拖包线路,多次卡包。



其它:自由攀登能力/吊帐/救援


自由攀登能力:

场所:India Creek(尤他),Yosemite(加州),Joshua Tree(加州)

传统自由攀登能力算是我们的弱项。相比较其它训练,我们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可能是觉得这项的提升需要更多的时间。

大岩壁圣经建议,爬Nose之前应该可以在Yosemite稳定的完成5.10a/b的线路。我们在valley的最好成绩分别是10d和10b。后来去JT爬了一些10的线路(并没有都完成),但并不能算是稳定的10a/b选手。

体会:如果你是一个稳定的10A/B选手(携带全套大墙装备不少于15公斤,Yosemite的10A/B,嗯,还是有挑战的),那你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少拖一些东西上墙。


笨笨在Yosemite先锋


Apple在Yosemite先锋


Joshua Tree


吊帐:

因为体力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带吊帐上墙,最后放弃这个方案,也就没有练习吊帐的搭建。如果有计划带吊帐上墙,需要在平地上和岩壁上分别练习吊帐的搭建和收吊帐。

救援:

我们只练习了带拖包下降。



结束语


对于从零开始的我们,不管是Red Rock的传统基础、长距离接近;India Creek的爬缝;Maple Canyon的大圆包石头;Lover's Leap有意思的棱线;Smith Rock Monkey Face的Bolt Ladder;Yosemite充满石英亮晶晶的花岗岩;以及最后JT硬邦邦的线路,对我们最后完成线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帮助。


Indian Creek


另外一个重要学习途径是跟有经验的人学习,也许他们的一句话,就能让你的系统改进很多,最终在岩壁上节省很多时间。

例如,易思婷说圣经作者的拖包进站方法不是很好,于是我们把拖包进站从可调牛尾改为了MMO;王二说你们的五级岩壁不能只在优胜美地,应该尝试不同的地方呢,于是我们去锡安爬了砂岩的五级大墙,回到Valley之后感觉完全不同了;和Larry请教他们的拖包系统,发现人家是用了一条几乎90米的拖绳,所以有足够的绳尾可以作为下放绳,我们最后决定购买了15米的辅绳作为下放绳索。

反复阅读网上相关的报告,特别是周律的鼻子报告,对于报告中提到的问题,专门做了针对性训练。没有任何一个训练是过度的,任何一个缺失的训练都会在岩壁上给你出难题。


Trout Creek


当我们把The Nose当成目标之后,出于时间考虑,我们的大岩壁训练变得更有针对性,那些在Nose用不到的部分我们暂时略过了。比如,我们没有强化练习自建保护站的大岩壁系统;我们目前只使用机械塞/非对称机械塞/岩塞/非对称岩塞进行器械攀登;我们只简单练习过吊帐的拆装但没有实际使用过。



鼻子之后?


这次无惊无险的完成鼻子,除了努力训练,也有大墙眷顾。

鼻子是真正的大岩壁,31段,900米高差,需要在岩壁上睡两个或者三个晚上,前期需要做很多训练。

但同时鼻子线路是一条成熟的线路:每年要被爬上百次,线路清晰,路书明确,甚至所有保护站都是挂片保护站,天气预报准确,随时随地直升机救援。

王二把鼻子称为:大岩壁攀岩馆。刚听到这个名词,觉得很新颖,细思觉得是非常贴切。完成鼻子,跟在岩馆完成了一条V3抱石类似,他说明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攀登技巧,但这仅限于室内。如果你要去野外攀登自然岩壁,还有大量的训练需要完成。


攀登最重要的是:自己开心!



完成鼻子之后,如果依然想玩大岩壁,方向也很多。或者在“攀岩馆”继续增加攀登难度,去爬C2,C3甚至更难的“室内线路”。或者去荒野里攀爬“野外”大岩壁,而这意味着更多的训练科目:多变的天气、攀登风险评估、超长的接近和逃跑路线、漫长甚至永远不可能到达的救援、不完全准确的路书或者仅仅是线路描述、体力分配、食品营养规划、甚至与当地人的沟通等等。

上学的时候老师曾经做过一个比喻:你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之外是你未知的部分。你的知识越多,圆周越长,你越会觉得有更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感谢鼻子,让我们的圆周变得更长,更有好奇心去探索无限的未知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7鼻子(The Nose)攀登报告 :攀登分段描述 By Woodhead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如果你不是在准备攀登鼻子,那么这篇流水账毫无价值。但如果你已经准备上墙了,那么希望下面这些细节描述可以让你少重复我们的错误,节省一些时间。我曾经在攀爬前想找逐段的说明未遂,估计没人这么啰嗦。  


Day 0:固定绳索 第一段~第四段(Pitch 1 ~ Pitch 4)


第四段(Pitch 4)的顶端名字叫做镰刀平台(Sickle Ledge),这个平台因为形状像一个镰刀而得名。多数队伍都会在第一天的时候先攀登到镰刀平台(Sickle Ledge),然后固定4条50米的绳子或者3条60米的绳子下降到地面,把拖包拖到镰刀平台,再降回地面睡觉,次日一早回来正式攀登。这样做虽然不如直接从地面开始攀登(Ground Up)连贯,但可以让拖包里少带一天的食物和水,成为多数人的不二选择。


到达起步点,Apple先锋用一条绳,再拖一条绳。笨笨用背包背2条绳跟攀。


为这四段固定绳子一共需要4条50米的绳子,3条60米的绳子。如果用三条60米,则需要把他们连起来使用。我们的四条绳子长度分别为70米,60米,60米和45米,计划是60米绳子当做50米用,然后把70米和45米接起来作为两条50米,这样只有一段需要过结,降低操作复杂度。实际布绳的过程中,发现整个拖包线路上几乎每二三十米就有一个保护站可以用,于是现场改变计划,用70米、60米、45米三条绳子直接覆盖掉线路,留下了一条60米的绳子,第二天一早拖包。从布绳情况看,四段总共长度应该在160米左右。


从原地起步要先free solo 55米左右的4,5级地形到达攀登起步点。图为Apple马上到达攀登起步点


前两天在华盛顿柱南壁(South Face of Washington Column)训练,看到从Kor Roof下来的队伍给我们展示他们爬绳的时候被屋檐切割到只剩白色绳芯的绳子,至今心有余悸。之前看周律他们的报告也提到过先锋绳的一段也差点切断。于是布绳非常小心:所有绳子都两两相连,每隔50米左右拴入保护站,这样在爬下面几段的时候不会磨上面的绳子。镰刀平台(Sickle Ledge)的边缘用布基胶带保护。

为了减轻跟攀的负担,我们的做法是领攀者再拖一条绳子,这样跟攀只要背两条绳子。前四段都是俯角地形,跟攀者背两条绳子推上升器基本没压力。

apple全程领攀,其中基本为器械攀登,偶尔自由攀登几步,使用了2,3个非对称机械塞(Metolius Offset Master Cam)。


Apple先锋第1段


笨笨跟攀第1段


Apple先锋第3段


笨笨跟攀第3段


Apple先锋第4段


Apple到达镰刀平台(Sickle Ledge)


边布绳,边下降


中午下降回房车吃午饭,小憩,然后背着装备到出发点拖包。前三段woodhead拖,最后一段apple拖。突然发现,woodhead根本不用上第四段,只要在第三段等着就行了,少爬一段绳,太爽了。拖包途中,遇到跟在我们后面的一个队伍正在下降,第二个下降的小哥在哪里鼓捣了半天,问他在干啥,他很不好意思的说:我下降在过结。好吧,我不厚道的把他们队归入了不准备登顶的队伍。


笨笨用一个背包背了24升水,Apple用拖包背其它所有东西,向爬绳起步点出发。


这么好的接近,再沉的背包也没啥好抱怨的



Day 1: P4镰刀平台(Sickle Ledge) 到 P14酋长塔(El Cap Tower)


今天从爬绳开始



第五段(Pitch 5)和第六段(Pitch 6)连爬 (60米)

第五段(Pitch 5)是镰刀平台(Sickle Ledge)的横移,Pitch 6 是镰刀平台结束后的5.9简单线路,两段加到一起接近60米。为了避免在四级地形的第五段拖包,我们决定两段连爬,这样拖包的时候角度比较大,能节省不少体力。按照之前的计划,难度比较低的段落都由woodhead爬,尽量多的自由攀登,保证攀爬速度。而比较难的各种器械攀登,则交给风格更稳健的apple处理。

终于起步了,开心。虽然从来没有爬过,但线路的走向,岩石的形态,缝的质量都已经YY过无数遍,用望远镜也看过很多遍了,没有忐忑,没有激动,只要处理好眼前的每一步。前路漫长,在四级地形依然尽量保守,时不时放一个保护。第五段是5.9,多半都在自由攀登,但遇到不好处理或者需要发力的地方果断器械攀登,保证速度的同时节省体力。第五段的保护站路书上写的是需要0.5~3英寸的塞子,这也就意味着并没有挂片保护站,没太留意这个保护站的真实位置,直接略过。多数队伍都会和我一样直接一次性干到第六段的保护站。

笨笨先锋第5段起步


Apple在第5+6段跟攀,通过下放点



拖包出站,在四级地形有点磕磕绊绊,apple一直照顾着猪。等到猪彻底从四级线路释放出来,大家踩开心的各自做自己的工作去了。


第六段(Pitch 6) 到第7.5段(Pitch 7.5)  (40米)

第六段(Pitch 6)到第八段(Pitch 8)是从镰刀平台(Sickle Ledge)延伸上去的裂缝横跨两个裂缝,到达炉子腿裂缝(Stove Leg)系统,跨越裂缝系统,都需要使用横移技术。这两次跨越裂缝,路书画得比较复杂,于是专门跑到酋长岩草坪(El Cap Meadow)用望远镜围观其他队伍爬线,看了半天,发现五花八门,怎么干的都有。

另外一本路数建议,不进第七段的保护站(Dolt Hole),直接走低位。但这样做,等于一次性要跨越到炉子腿,横切距离较长,我们15米的下放绳索是否够用不得而知,只能上线见机而行了。

实际攀爬中,发现位于第二个裂缝系统的傻瓜洞(Dolt Hole)比较高,如果爬上去建站,再平移,会浪费不少时间,干脆直接一步到位到炉子腿的第7.5保护站去。但这样导致了走绳严重的折线,后半程几乎拉不动绳子,终于到了保护站,绳子完全拽不动,只能动用上升器才把绳子拉了过来。跟攀的时候,中间放的一个塞子的位置并不太好,被绳子反复扯动,崩了出来。

如果以后再爬,我会老老实实的去傻瓜洞(Dolt Hole,同样有挂片保护站)架站,拖包,然后下一段再跨到炉子腿(Stove Leg)。


Apple在第6段保护站,笨笨在第7段先锋时回拍



笨笨在第7.5保护站拖包,回拍


第8段:炉子腿(Stove Leg) (28米)

首攀鼻子线路的年代,没有机械塞,只有岩锥,碰到宽缝就没招了。大神们奇思妙想,定制了特殊的炉子腿当做岩锥,用于通过这段比较宽的裂缝系统,于是把这段裂缝命名为炉子腿(Stove Leg)。

出发后发现,这段裂缝正好是BD 2号机械塞的宽度,用蛙跳(Frog Leap)技术,每个绳梯上挂一个2号塞子,交替上升,高兴的时候就自由攀登几步。时不时有卡死的装备做保护点。最终到达保护站,两个2号塞子都还在自己身上,实在是太抠门了。


笨笨先锋炉子腿


第9段:(45米)

这是炉子腿裂缝系统(Stove Leg)的继续,只是裂缝已经开始有宽窄变化了,要经常变换塞子。想起某本路书上写:带两个Omega Pacific Link Cam(我把他称为变形金刚)会非常非常非常有帮助。看来很多人都读了这本路书并遵照执行,结果这一段卡死了无数个变形金刚,最近的两个相距只有20cm,看着好心痛:每个就等于是一张张100美金的大钞塞在岩缝里啊。这一段吓得我都没舍得掏出变形金刚来用。  


第10段:(48米)

apple先锋,我转入吃喝模式,很爽。

爬完这一段,到预计的第一露营地点傻瓜塔(Dolt Tower)只有10多米了,一般露营三晚的队伍会在这里睡第一晚。按照之前的计算,如果下午3点之前到达这里,可以继续向酋长塔(El Cap Tower)进发,否则就在这里露营。当时时间刚过中午,比预期早了不少,继续走起。


第11段:傻瓜塔(Dolt Tower)(15米)

按照某路书描述,如果不准备在傻瓜塔(Dolt Tower)露营,那么不要把拖包拖到第11段的保护站,而应该直接连爬到第12段,避免在傻瓜塔上拖着猪走。

此时对讲机电池已经耗尽,风大,apple爬过第11段傻瓜塔(Dolt Tower)左侧的保护站之后就完全无法建立沟通。而第12段还有一个下放,重新上攀的曲折路线。于是我们决定在下放点建立保护站,把猪(拖包)拖过去。这样先锋者在攀爬12段的时候就不会脱离保护员的视线了。


可惜,虽然计划不错,但猪被卡住了,无法到达保护站。此时已经可以看到下一个保护站,没必要把猪拖上来,只要从下一个保护站直接把猪拖过去就好。woodhead降到下放平台,抓住猪尾巴(下放绳索 Lower Out Line)拖回保护站固定好,然后保护apple开始下一段的先锋。


第12段:(30米)

这一段先要下放到保护站下面的平台,然后进入酋长塔裂缝系统。下放后,如果过早放保护,那么扯绳会非常严重。但越晚放,承担的风险越大。并且,一旦发生冲坠,会产生摆荡并撞到傻瓜塔上,这会比落地的冲坠(Ground Fall)产生更严重的伤害。垂直的落地冲击有脚、腿做缓冲,有效保护内脏器官。而侧向的冲坠,则更有可能直接对内脏产生伤害。

apple一路向上,不断回清,直至和下放点(Lower Out)高度差不多,留下了第一个保护器,终于安全了。


下放后,Apple继续先锋


第13段:(30米)

第14段:酋长塔(El Cap Tower) (30米)



Apple先锋D1的最后一段


到达酋长塔,太阳已经快落山了。扎营碎觉。

平台超赞,超平,超大,五星营地!


Apple在第14保护站拖包,月升


吃完饭,读路书中



Day 2: 酋长塔(El Cap Tower)到四号营地(Camp IV)



黄色区域就是17.5-20的拖包复杂段落


第15段:德克萨斯岩片(Texas Flake)(33米)
   
     这是一块形状像德克萨斯州的岩片,和主岩壁之间形成了一个十几米的烟囱,无法器械攀登,只能自由攀登。

从酋长塔起步,攀登10来米进入烟囱,这时候发现绳子的阻力非常大,在这种阻力下爬烟囱,会要人命的。正好德克萨斯岩片(Texas Flake)的根部有一个保护站,于是让apple爬上来,转换到这个保护站给我保护。

教训:攀爬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走绳,如果发现卡在岩缝里,最好把他们甩出来,省的卡住。

不长的一段,爬得浑身冒汗,骑在岩片的顶端喘个不停。apple则重新降回酋长塔去处理猪。apple还指出,我无意回清的一个装备,给她造成了很大麻烦。这一通折腾,浪费了不少时间。

最终apple背着全套的器械爬上来,也是喘得不行:我爬烟囱之前把所有能丢的东西都丢在岩壁下面了,这身东西爬完全悬空的绳子可是不轻松呢。


早上准备出发


笨笨先锋德克萨斯岩片


Apple跟攀德克萨斯岩片



第16段:靴子(Boot Flake) (39米)

靴子顾名思义,是一块高十多米,长得像靴子的岩片,大家都很好奇他是怎么呆得住,而不会掉下山来。这也是鼻子线路最容易辨识的标志,肉眼从谷底就能看到。

这一段是从德克萨斯岩片(Texas Flake)的顶部爬到靴子(Boot Flake)的顶部。开始一段挂片梯子(Bolt Ladder),随后进入裂缝。路书标称C1+,需要很多小岩塞(Nuts)或者岩钩(Cam Hook)。但很多固定装备(Fixed Gear)大大降低了攀爬难度,一路通畅,边爬可以边观察一会跑靴子的路线。


16段开始是挂片梯子


Apple在第15段保护站保护




Tom Evans拍摄
笨笨已经到达靴子顶,Apple在跟攀



第16.5段:摆荡之王(King Swing),或者叫做“跑靴子”

靴子距离下一个裂缝系统非常远,所以需要把先锋者从保护站下放二十米左右,先锋者玩命来回跑,最终抵达左侧的裂缝系统。这就是鼻子线路上最具观赏性的摆荡之王(King Swing),俗称跑靴子。原来在谷底围观的时候,听着山上和山下的人各种大呼小叫,非常好玩。

apple先来玩,根据网上的资料,下放到靴子底以下6米左右,也就是第二颗挂片的高度,就可以开始跑了。apple尝试了几次,虽然一次比一次成绩好,但距离目标裂缝还是有一段距离。如果向左不能到达目标位置,大家会先使劲跑向右边,获得更多空间加速,但向右的路上有一面突出的岩壁,如果掌握不好脚落地的节奏,很容易撞到了上面,Apple心理压力略大,最终放弃,爬绳回到上面的保护站。

换woodhead下去玩,先在靴子的鞋带上尿一下,缓解一下压力。鼻子闻到好像很多人都这么干了  :)

正式跑之前,先心中回想一下网上的视频和技术动作,走起。一次,两次。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但依然还是差一点点。最后一次看前面只差一米来远了,不舍得荡回去,尝试踩岩壁上的点,做绷紧横切的动作,居然站住了?!?!心中大喜,慢慢选择岩壁上合适的脚点,支撑住身体,直到左手终于抓住了裂缝。听到上面传来apple的鼓励和欢呼。

这个位置并不是主裂缝,主裂缝还在左侧两米远的地方。把气喘匀了,继续利用绷紧横切的技术,慢慢移动到主裂缝。缝里很贴心的居然有一个绳套,赶紧把绳子挂进去,这样至少不会荡回去了。这时候才有心情看一下自己的位置,处于老鹰平台(Eagle Ledge)下方三四米,看来我比大多数人降得都要低。


笨笨在跑靴子


Tom Evans拍摄
笨笨成功抓到裂缝


我们的计划是按照Larry的方法通过老鹰平台(Eagle Ledge),虽然操作复杂一点,但安全性比较高:先锋者空身(不带装备、不带拖绳)抵达老鹰平台,不上攀,立即建站,固定先锋绳索;跟攀者拉紧先锋绳索,固定,两人之间形成一个绷紧的导向绳;装备系在下放绳索上,用主锁挂在导向用的主绳上,滑下来;猪也通过导向绳索滑下来;最后跟攀者把拖绳穿环下降,主绳也挂在身上,让先锋者把跟攀者拉到保护站。

这一通折腾,时间都快到中午,浪费了太多时间了。



第17段: (27米)


从老鹰平台到第17段没啥特别,正常爬到



第17段~第18.5段 (55米)

第18段是垂直向上的一个裂缝,然后19段和20段向左横切,一直到达四号营地(Camp IV)。路书显示,18和19保护站之间有若干个中间保护站,可以用来拖包。因此我们决定跳过18保护站,直接去18.5保护站。

攀登前我们最开始的计划是不用单独的下放绳,而是用拖绳的尾巴做下放绳,以减轻重量。但和Larry聊过后他提醒这一段的拖包就有55米,如果只是60米的拖绳,恐怕就没有绳尾可以用来做下放绳了。他们当时的拖绳是借来的,有八九十米,所以才能用我们计划中的策略。

这一段唯一的特点就是长,仿佛永远也到不了头,必须尽量节省装备,大量回清。爬到裂缝最上部的下放点,向左做绷紧横切(Tension Traverse),到达第一个中间保护站。从这里向左边望去,已经可以看到四号营地了,纯粹是大横移啊。

为了下一段拖包能节省点体力,我决定继续去左边5米左右的另外一个中间保护站建站拖包。没成想到达左侧的保护站之后,六十米的先锋绳子连固定绳子的长度都不够了。只好返回前一个保护站,固定绳索,拖包。

然后,就悲剧了。。。Apple跟攀之前完全放开了下放绳,拖包出站不久就卡住了,但她已经没办法协助通过。笨笨按照书上学来的办法,我拽,我跳,我再跳。没戏,纹丝不动。放松绳子,让拖包松开,再拼命拉,再拼命跳,还是纹丝不动。良久。。。。。。只能放弃,等着apple跟攀过来放先锋绳子下去释放猪吧。


Apple跟攀中


包已经卡住,Apple从下放点向下看保护站的笨笨和猪


Apple准备过下放点之前,在安全带上扣了2个主锁用于打备份结,这样下放时方便解开绳结。但在过下放点时,她没有取出足够的绳结,然后又把下放点的绳耳扣到了未打开的绳结上。当她需要更多绳子时,绳结全卡在了绳耳之下。

良久。。。。。。Apple终于来到保护站


Apple下放中


卡住的猪


笨笨开始拉下放绳,拉不动。再拉,依然不动。顿时一身冷汗:拖绳已经被猪占据了,先锋绳再卡住,这是要让我们致电911的节奏啊。平复一下心情,站好姿势,玩命拉,砰!绳子终于从下放环释放出来了,还好这个大象的绳子比较柔软,如果是硬的绳子,恐怕很难拉出来了,幸运之神看来还是眷顾我们呢。不过,我擦,绳子挂石头上了!!!!!WTF!!!!这次不敢用蛮力,仔细观察绳子和石头的走向,我抖。我抖。。。我抖。。。。良久,绳子终于被抖出来了,这下悬着的心终于算是落回肚子里了。

剩下的就是体力活了,用先锋绳子下降到猪附近(这一段55米!!!!都是泪啊),把猪救出来。apple在保护站拖猪,woodhead则一路陪伴猪回到18.5保护站。



第18.5到20段,四号营地(Camp IV) (40米)

路书上这一段大范围的横移,一直到达四号营地(Camp IV)根部才开始上升。从谷底观察,这一段的岩石也是乱七八糟,一点都看不出端倪。

实际攀爬,发现就是在各种石头上跳上跳下找路线。还好,这条线路爬得人多,倒是不至于迷路。但走绳非常曲折,用最长的扁带延长依然呈现出明显的折线。有个地方让apple放我下来,为了她跟攀方便,还要单独给他设置一个跟攀的保护点,但不挂绳。

即将到达四号营地(Camp IV)下面的裂缝系统,保护员和先锋者已经互相看不见了,上一个保护点很远,绳子扯的厉害。鼓足勇气爬了过去,发现绳子被狠狠的拽住,赶紧大声喊:尽量给绳!

有了前面的教训,从4号营地拖包就非常小心了,下放绳索不敢放,跟攀者一直照顾着猪,共同前进。

等apple到达4号营地,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距离日落只有不到3小时了。这个时间如果继续爬呢,也许可以在日落之前完成大屋檐(Greak Roof),但后面两段肯定就要夜攀了。但如而过在这里睡呢,四号营地的环境和昨天的营地简直是天壤之别。

apple很果断:不想夜攀!不要搞得那么苦B。好,摆摊洗洗睡了吧。路书标注,四号营地是Poor Bivy for 2,也就是说两个人睡得很不舒服。两块非常斜的石头,其中一块只能蜷着腿睡。要不是这破条件,我也不会起继续向上的心思了,听说5号营地是空调房。唉

摆摊的时候,发现后面一直跟着我们的一队人也到达了18.5的保护站,也是花了很久在哪里折腾,难道也是拖包卡住了?

早睡也有早睡的好处,可以尽情的欣赏日落前的风景了,这也是大岩壁攀登的重要乐趣之一吧。不小心把一个水瓶子踢下了悬崖,巨大的爆裂声让后面的队伍都探头探脑。还好,我看到的时候瓶子已经粉身碎骨,水花四射,应该不会对下面的队伍造成物理伤害。



Day 3:四号营地(Camp IV) 到六号营地(Camp VI)


第21段:大屋檐之前(33米)

这一天照例摸黑早起,但吃喝完也已经天光大亮。看到昨晚那队人就在18.5保护站支起吊帐睡觉,本以为当时天色那么早,他们会超过我们夜攀去5号营地呢。

这一段是向右横移兼向上,直到大屋檐的底部。看看拖包费劲,还是woodhead来吧。这次很小心,释放拖包后,先锋和领攀都没有去闷头干活,而是看看哪个地方可能会卡猪,跟攀的apple拉一下猪,让开屋檐。直到确认猪的前方已经一路畅通了,才开始爬绳清装备。既然已经在四号营地露营,也就意味着需要睡三个晚上才能登顶,今天只要爬6段,轻松愉快ing


笨笨到达第21段保护站,拖包出站


笨笨从21保护站回望四号营地,Apple准备出站开始跟攀



第22段:大屋檐(Great Roof) (36米)


大屋檐(Great Roof)是整条线路上的标志性难点之一,apple早早就挑好了要先锋这一段,于是今天成了apple的先锋日,后面的几段全都她来吧。

出保护站是一段C1 5.11d,apple爬得很稳健,走绳速度也很快,看来状态不错。进入大屋檐之前的横切,岩壁湿漉漉的,有水从岩壁中渗出来,apple明显节奏放慢,进入大屋檐,似乎一切又恢复正常。

听到apple在上面开心的喊Off Belay(解除保护),标志着整条线路上最难的器械攀登之一已经非常稳健的完成了。

依然小心翼翼释放拖包,直到确认不会卡包才完全松开下方绳索。

大屋檐下面没有传说中的下放点(Lower Out),apple留下了所有的保护点,woodhead重新器械攀登(Re-aid)通过。

今天是woodhead的爬绳日,很愉快。


Apple开始先锋22段大屋檐


回望下面的21段,后面的队伍已经出发


笨笨跟攀大屋檐(Great Roof)


屋檐下横渡一段采用:再次器械攀登(Re-Aid)



第23段:薄饼岩片(Pancake Flake) (33米)

书上说这是很经典的一段10a,自由攀登会很爽。但经过前两天的攀登,我们已经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好的认识:在这种地方,5.8的自由攀登已经很不错了,想背着一身的东西爬5.10还是慢慢练力量去吧。Apple在器械攀登时使用绳梯当脚点,完美的裂缝当手点,相当轻松愉快,如果再来爬这条线,新目标就是:能自由攀登这个段落!

笨笨说从下面向上望去,这段10a一点都不简单啊,很像是白河NB峡谷里面的一条传统线路:树的回忆。缝确实很漂亮,而且经常会有不错的脚点。要是能放在谷底,确实是很经典的线路。


Apple先锋第23段


笨笨在保护站回望22段之下的线路



第24段:五号营地(Camp V) (30米)

如果三天爬完鼻子,那么第二天应该在五号营地露营,路书显示这里的露营条件要远远好于四号营地和六号营地。五号营地一共有高中低三个平台可以住人,低平台只能住一个人,另外两个平台都可以住两个人,其中中间平台住宿条件最好。但是和酋长塔(El Cap Tower)比起来,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

我们进低位的保护站,这样省的把包再向左侧拖了。


Apple先锋24段


回望





第25段:恐怖点(Glowering Spot) (36米)

这一段是路线上三段最难的器械攀登之一。apple依然是cruise通过。到下一个站我问他:咋样?她说:什么咋样?一副完全没感觉到难的样子。看来前期充分的器械攀登训练成果不错。

Apple:这一段细缝比较均匀,线路又长,所以塞子使用上我就比较保守,每次使用需要清楚知道自己还省下什么尺寸的塞子,以及观察后面线路的裂缝尺寸情况。还需要根据使用塞子的尺寸来决定是否回清。如果有地方可以放置大号塞子,哪怕浪费高度,我也会放置1个,然后尽量选择回清大号塞子之前的塞子。


Apple先锋完成第25段,开始拖包



第26段:六号营地(Camp VI) (45米)

Apple:这一段也比较长,开始是BD 2-3号塞子轮着用,然后就只能使用BD4号。我们只有2个4号,所以我就一直交替使用上攀,大概有10多米没有放置保护点。但感觉上还是很安全的。

六号营地(Camp VI)是今天的露营点,之前Larry曾经描述过:很臭,很斜,有水,有很多垃圾。我们还很好奇,攀岩的人为啥会这么没素质,还乱扔垃圾?到了平台才发现,营地有一个十几厘米宽的大裂缝,里面都是前人掉的各种东西。而这个裂缝有一米多深,掉进任何东西都不要妄图再取出来了。

至于臭,也没办法,和其他平台不同,这个平台四周都被岩壁包围,小便只能就地解决,不像其他营地,可以跑到比较远的地方尿尿。这就没办法强求空气清新了。不过还好,去年下了一冬天的雨,今年春天还没有几只队伍攀爬过,垃圾或者尿的臭味基本闻不到。

但斜坡这个事情很烦人,所有东西都要小心的挂起来,否则直接就滚到山下去了。

当晚睡眠很差,每次醒来,都发现整个人已经向下滑,小腿已经在悬崖外面了。如果不是腰上有安全带,脚上也套了绳子,估计早就跟平台说拜拜了。


Apple先锋第26段


第26段


回望25段下面的线路


笨笨跟攀马上到达六号营地


笨笨躺在六号营地平台上



Day 4: 六号营地(Camp VI)到顶峰


第27段:换角(Changing Corners) (45米)

登顶日,想到下山还要有遥远的路程要走,决定比其他几天都早起。4:15闹钟响,吃完早饭收拾完东西天正好大亮。

今天是woodhead的先锋日,昨天一天的跟攀导致状态全无,这段又是三大难点之一的换角(Changing Corners),稳扎稳打,慢慢爬,反正时间富裕。

前半段的1.25~2.5英寸的缝很容易器械攀登,但考虑到整段150英尺(45米长),所以频繁回清,留塞子非常吝啬。很快进入挂片梯子,挂片都被贴心的做了非常长的延长,完全无压力。

爬完最后一个挂片,理论上下一步应该换到右侧的缝里。但那个缝距离当前挂片很远,不可能够得到啊。挂了个长扁带,伸着脖子过去看看,发现右侧的缝里有攀爬的痕迹和卡住的装备,应该是这里了。让apple把我下放一小段,荡到右侧去,腿骑在角上,终于可以够到右侧的缝了。仔细观察了一下,送出一枚Metolius Master Cam 00,弹跳测试,妥妥的。拽住塞子,跨到右侧的缝里,继续向上,送出一枚DMM Alloy Offset Nuts 7#,安全。再向上,已经用不到这么小的保护装备了。安全到顶,心里还意犹未尽:传说中的换角(Changing Corners)只用一个岩塞(Nuts)?!而且不是小号的Brass Offset?!

Larry提示换角的岩石非常锋利,建议攀爬拖绳,等爬过换角处,再换为攀爬先锋绳,我们依计而行。但爬到一半,发现apple攀爬的拖绳也在换角上蹭来蹭去。我们的先锋绳是崭新的10mm绳子,而拖绳是五六年的9.4mm旧绳,强度差很多。果断喊停,woodhead下降到换角的位置,用布基胶带贴住锋利的岩石,让apple换到先锋绳索清装备。

操作过程发现锋利的岩石边缘是垂直方向的,和主绳的走向基本一致,人在上面晃来晃去的时候,不会固定在一个点玩命磨。用手试验,发现绳子和岩石的压力也不是很大,可以轻松拉开。如果直接攀爬先锋绳,也不会有太大的安全问题。


笨笨先锋27段


笨笨回望Apple在六号营地平台


笨笨从保护站回望



Apple跟攀第27段



第28段:(27米)

这一段90尺,路书显示需要很多1.5~2.5英寸的塞子,这正好是我身上最多的塞子。前一段反复回清,导致进保护站的时候,身上还有大批装备。这次不吃这亏了,只要塞子放进去,就不取了,让apple慢慢清吧。1号,2号,变形金刚(Link Cam)很快就都用光,正好线路过半,翻过屋檐,往上一看,肠子都悔青了:他娘的怎么一路还都是1号塞子的缝啊?硬上吧。还好这一段难度不高,用一号塞子保护好,自由攀登一下,用开口达到150度的.75保护一下,从脚底下取来1号,揣身上,继续。就这么一路捣鼓了十多米,一个固定保护点没留,终于到达了线路终点。这简直就是1号塞子版本的炉子腿(Stove Leg)啊!



第29段:(36米)

这是woodhead领攀的最后一段,开心ing,所以很认真对待。前1/3很正常。中间逐步进入一个大洞(alcove),缝在地板上,自由攀登缺乏手点脚点,器械攀登则需要往缝里挂绳梯,姿势不是很爽。期间有一个卡死的装备,绳套死活拉不出来,还动用了取塞器。

洞开始变成仰角横切的时候,路书标注是C2F,也就是在利用固定装备(Fixed Gear)的情况下难度是C2。提前做好了心里预期,各种豪华装备准备出手了,但发现基本无用武之地,和酋长岩根部(El Cap Base)的C2完全不是一个难度级别啊,基本也就是下面的C1难度,路书是想用提高难度标注的方法让大家集中注意力吗?

保护站近在眼前,剩最后一步自由攀登过去即可,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在眼前一块半人多高的大石头缝里丢了一个Link Cam进去,稍微拉了一下,赫然发现大石头松动了!!!!!!怀疑自己的眼神出了问题,再试,真的动了。仔细观察这个石头,根部似乎被其他石头卡住,应该不会掉下去。但万一掉了,下面的所有队伍就全灭啦。小心行得万年船,取回Link Cam,用其他石头做手点,小心翼翼的来到保护站。架绳的时候,尽量让两条绳子避开这个定时炸弹。至此,在整条线路上,总共发现两处松动的大石头,一处在这里,一处在18.5保护站附近。

拖包轻得一塌糊涂。开森。后面两段,就都是apple的活了。



第29~30.5段(36米)


此时天气非常冷,今天预报的28~50度(-1 ~ 10摄氏度),早晨多加了一条裤子,上面则是排汗层、抓绒、皮肤衣、羽绒服,然而手指尖依然是冷得有点痛,必须时不时轮流揣到腋下取暖。apple开始攀爬,天空中开始飘落冰粒,风吹起来,打在脸上很痛,有一阵子还非常密集。还好,我一直很信任美帝的天气预报,既然说今天降雨量只有0.01英寸,那么这一阵的小雪粒应该很快就会过去的。

号称70英尺的第30段看起来不超过50英尺,再向上望去很快就已经是端墙(Head Wall)上面的挂片梯子了。在挂片梯子开始的地方,apple留下了所有的机械塞,只带了快挂和绳梯继续攀爬。邻近登顶,开线的人很贴心的把挂片打得比较密,不用大长胳膊大长腿也可以够到。因为寒冷加风雪,apple状态显得不是很好,翻屋檐的地方休息了一会才上去。之后的挂片梯子有一个地方需要自由攀登一步,或者放一个保护点。很可惜,apple只穿了接近鞋,所有的塞子也都放在了半路,只好临时架站,拖包。这一通折腾,估计又浪费了半小时。两人到临时站之后,apple带上装备,再重新转移到四五米之外的正式保护站。



Apple先锋第30段



Apple在临时保护站



重新开始先锋



回望下面的队伍也不远



第31段 (15米)

这半段只有两个挂片,剩下的穿自由攀登的鞋,直接走上去就好。

奇怪,登顶很平静,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和热烈盈眶,和攀登其他多段线路完全没有差别。两个人默契的运猪,收站,整理装备,把所有东西都转移到了那棵著名的Nose Tree下面。


已经看到松树


笨笨跟攀上来


从最后一个保护站,把东西再运到山顶



下山

一上午冻得半死,此时却云开雾散,似乎是老天爷故意给我们一些善意的警示:野外有风险,注意防范啊!感谢!!!

此时时间已经接近下午3点,时间过得真快,woodhead发现自己一直忘记补充食品了。Apple因为天气太冷,也一直没有补充水。下山路还很漫长,埋锅造饭,吃一顿正餐才有体力继续下山,顺便也可以减轻下山的负重。

下山一直是我们两个的弱项。本以为这条线路天天都有人爬,就算没有路牌也应该有大量的石头堆做标志,结果大失所望。而路书的描述只是说:走到十二宫(Zodiac)线路终点附近,穿过一条淌水沟就快了。结果我们穿过了不知道多少条淌水沟,还没走到。难怪之前小Po提醒说:你们其实可以先爬上去看看下降线路吗。但想到所有的中英文报告中,都没有提到下山有任何问题,就没往心里去。这时候背着大包,各种折腾,实在是有点不划算啊。

终于,天黑前完成了所有绳降线路,距离停车场不远了。


山顶有前人留的水


合影留念


下山Apple背个小包,两条绳,装备用gear sling挂身上


笨笨用拖包背其它所有东西


找到下降点后,笨笨带猪下降,有4段固定绳下降


最后一段绳降的绳子有绳结,为了方便带猪下降,我们留了当拖绳的主绳在上面(绳子准备回来就淘汰的)


马上回到停车场,看到夕阳中的Half Dom,完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7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排队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们在the valley等你。
回复 7# Grif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7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排队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0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干得漂亮。写得也很配得上。
膜拜一下有闲阶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2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能否请贵老公设计个一键回顶楼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13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海量照片與文字 都非常精彩 認真閱讀 也是極大的學習機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看着好高啊,不太敢看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4-19 02:56 , Processed in 0.0551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