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572|回复: 1

最近看到一组关于民乐的东东,写得甚为好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4-9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而且每篇小文后面都有一首著名民乐的mp3下载,还有演奏者信息
http://minyue.vip.sina.com/qingshangdiao/index.html


之一 酒狂

  阮籍,魏晋南北朝人,生卒年不详(注:是我对于该同志的生卒年月不详),该同志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借酒浇愁这件俗气不过的事情上升到理论高度,升华至艺术境界,具体表现就是他的古琴作品:酒狂。

  就像暴龙是二十一世纪初的偶像组合FLOWER4的成员一样(说一句,我总觉得暴龙是"长着大暴牙的龙"的简称),阮籍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偶像组合 BAMBOO7的主力成员,BAMBOO7,翻译成中文就是竹林七贤,为什么不是六贤,不是八贤,偏偏是七贤呢?所谓七弦,正是古琴的别称,由此可以看出该组合中若干同志的一生都会与古琴发生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那是一个推崇偶像崇拜的年代,我们所知道的著名组合就包括建安七子,曹氏三雄等等,而且当时还出现了类似今天"人物"杂志的专门记载名人私生活的刊物,即著名的《世说新语》。该书内容之八卦,比起如今的明星杂志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说,在一个专门夸耀偶像容貌的章节里有这样的记录:"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说是这位王帅哥英俊潇洒,口若悬河,手部皮肤细嫩,和玉色都没有分别(什么,你说据最新考证魏晋时期的玉都是绿色的?)。大肆夸奖男人美貌的,除了魏晋南北朝再找不出第二个时期,就在那时候,涌现出了一大批拍人马屁的经典用语:比如说"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颓唐如玉山之将崩",不过同时想破脑袋和脚后跟我也无法将山崩地裂与英俊潇洒联系在一起。

  能够造就魏晋南北朝这样有个性的时代,与当时的政治局势有着莫大的关系,虽说司马氏篡了曹氏的位子,终于在混乱的三国时代后草草统一中国,但这个政权似乎并不很得民心,当时的中国社会仍然暗流涌动,人心向背不一,很多人对于魏氏仍然抱有极大的同情(张艺谋:我来说两句,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越早实现统一,对于普天下的黎民百姓而言越有利。。。啊,什么?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在隔壁?当我没说),但是又不能象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工人兄弟一样挣脱锁链,暴力反抗,于是便纷纷转向无关痛痒的事情聊以打发一生,以至当时玄谈之风甚胜,所谓玄谈,类似今天的茶话会,风流雅士们每人拿着把拂尘,一边哄着苍蝇,一边谈谈周易和老庄,这和后世茶馆里贴的所谓只谈风月,莫关国事的条幅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与死,动或静之类的问题实在太过艰深,于是只好随便聊聊诸如百花院的头牌姑娘兜肚图案之类的话题作罢。

  好罢,这就是阮籍同志所处的时代背景。在那个时代,要成为偶像有两个途径,首先你可以长的很帅,据说有个叫潘岳的帅哥,年轻时候出游洛阳,见到他的女人们纷纷手拉手将他围在中间,至于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不大清楚,因为书上并没有记载,但值得赞赏的是,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至少很有道德,他没有象贾平凹一样画出一串方框然后标注此处省略560字。

  如果你碰巧长的不那么好看,别着急,仍然有机会,那样的话,你首先得非常有知识,不能看到一首叫做满江红的词写的还不错,就想让那个名叫岳飞的人为你的下张专辑填词;然后你还得非常有个性,起码要惊世骇俗到可以每月上一次新浪社会新闻的程度,比如说BAMBOO7的另一成员刘伶酷爱在家中裸体,别人到他家看见有所不满,他就说,天地是我的房子,房子是我的衣裤,你跑到我裤裆里做甚?嗯,要问刘伶是怎么做到这样卓尔不群的,毫无疑问:酒精的力量。随便想想就可以知道,在那样的社会里,如果不是脑筋短路,一般人不可能有勇气在别人面前脱的一丝不挂(当然,也许这个刘伶同学身材很好又非常风骚也不一定),所以长相平平乃至丑陋的人为了上人气榜只好拼命把自己灌醉,以便行动出位,引人侧目,这种行为极大刺激了中国酿酒业的发展,乃至涌现出杜康这样的造酒奇才。据我观察,在世说新语的诸多榜单之一的容止榜上鲜见阮籍同志的名字,这至少说明他长得并不那么光鲜,所以也只好剑走偏锋,靠出奇制胜来吸引眼球。

  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阮籍非常的成功,他的风流逸事流传甚广,主要的有以下几则:

  穷途之哭:这件事情是说,阮籍同志是个大路痴,每每走啊走的就迷路了,这个时候他就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哭完了抹干鼻涕眼泪站起来回家。我得说阮籍确实比较幸运,因为我恰巧也拥有这种习惯性迷路的优良品质,区别是大多数时候我并不哭泣,可我认为这只能说明我比较坚强而已。但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腥风血雨,这种行为就看似有了更深层次的含意,我们一会儿再说。

  酒酣醉卧胡姬侧:有一个卖酒的欧巴桑,长相还算清丽,阮籍同学每次到她家店里喝酒都会大醉,然后躺在人家身旁睡觉,欧巴桑的丈夫怀疑阮籍与妻子有染,每每暗中监视,发现两人并无异常,大为放心。(菠萝:阮籍同学,听说您躺在美女身边仍能以礼自持,请问你是怎么练就这种坐怀不乱的高尚情操的呢?阮籍:吗?你说那是个女的?太后悔了。我每次还来不及看清就醉倒了,555)。在我看来,这个故事里,那位欧吉桑才是真正的牛人,他对绿帽子的底线如此之低,除非一顶帽子已经绿油油的发光都觉得可以忍受,比大部分现代男士还要强太多了。

  这样的风流逸事还有很多,想继续收听的同学可以拨打收费电话2662666。

  话说到此,阮籍虽然行为怪诞,举止放荡,却并不幸福。作为当时士大夫阶层的著名代表,他也不满于司马氏的腐败政权,但又不敢公开反抗,内心充满难以言表的矛盾。其实也正是对于司马氏的不同态度使得BAMBOO7的成员间产生了难以弥补的裂痕,当组员山涛转投司马氏的经济人公司时,嵇康对他这种只顾单飞发展,不顾及团体利益的行为非常不齿,愤而写就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绝交信:"与山巨源绝交书",标志该组合正式解散。阮籍对于当权者的态度十分微妙,他既不愿象山涛那样低头妥协,又不敢象嵇康一样公然反抗,于是就采取了一种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消极不合作态度。话说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提出娶他的女儿为媳,阮籍不想答应,但又不能得罪司马昭,便每天都酩酊大醉,使得前来提亲的人无法开口,司马昭只得作罢(阮籍:555,其实我是太高兴了,才多喝了几杯,所以请读者诸君牢记:喝酒误事)。又有一次,听说某处风光秀丽,阮籍便向司马请求到那个地方做官,听到这样的要求,司马当然喜不自胜,马上答应了他的要求,可是游遍当地风光后,阮籍就挂印逃走了,司马昭对他也毫无办法。

  (鉴于我现在已经准备睡觉,还没有及时更新主页,就让我们赶紧结束这个该死的故事罢)。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阮籍创作了古琴曲酒狂,酒后的癫狂正宣泄了他心中的不满,与穷途之哭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琴曲,也是三千琴曲中最为特殊的一首,八六拍的节奏和圆舞曲相近,极为神似的表现了外形酒醉佯狂,内心疾恶如仇的意境,音乐流动如注,满腔怒火尽泄,实为琴曲上品,不可错过。

  我刚刚上传了李祥霆老师演奏的版本,强力推荐。要补充一句的是,古琴曲谱与一般曲谱大不相同,记录的不是乐曲的旋律节奏,而是演奏过程,这使得乐曲主观性非常强,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绎出与别人完全不同的曲子来,在诸多酒狂版本中,我老师的这版是我比较欣赏的,我认为它很好的展现了原曲的内涵,至于那些将酒狂弹就的清净散淡的古琴大家,还是存而不论了罢。


之二  鸥鹭忘机

  鸥鹭忘机的故事其实很简单。

  很久很久以前,海边住着父子俩,当然,他们俩人可能还和七姑八姨群居,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儿子非常喜欢海鸥,每天早上就到海边去和鸥鸟玩耍,那鸟群啊,乌泱乌泱的,铺天盖地,它们大概也喜欢该儿子,因为他不会飞,最笨的鸟在他身边都有优越感,不过,这是我瞎猜的。后来,父亲逐渐知晓了儿子的勾当:每天不去打渔,也不去勾搭邻家年貌相当的丫头,只和鸟儿厮混。这老骨头做不得活计,又勾引不来姑娘,于是闲来无事冒坏水,对儿子说:儿啊,听说那些海鸟都与你相好,明儿你也抓一只来给我玩。儿子第二天到了海上,却发现鸟儿仿佛知道了他心思般,齐齐在天上盘旋,一只也不飞下来和他亲热了。看到这儿,我蓦地想起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面马小军等和傻子的著名对话,然后我琢磨这个故事里儿子和海鸟的关系变化可以这样形容:开始时儿子说:鼓伦姆,海鸟们很有默契的应和:欧巴;而当儿子突地有了邪念,再站在沙上欲盖弥彰地嗥叫:鼓伦姆,海鸟们的回答却是:傻B。

  寓言就是这么狡猾,看似简单,实则绵里藏针地夹杂了一火车的意思。要想更好的理解这则故事,同时理解由它演绎而成的琴曲,需要连同上下文一起阅读。这则小品是“列子”中的一段,它的上下左右皆是长短不一的寓言故事,所以,如果以西人的方法命名,“列子”又可以叫做“列御寇寓言故事一百零一则”。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其他故事都讲了些什么:

  故事一:这绝对是一个奸人的故事,如果你想学习如何不落痕迹的诱人入毂,那你得听好了。

  话说一个叫惠盎的人去见宋康王,没等他开口,宋康王就急忙说:“咱们丑话说前头,我想听的是生猛的故事,不听你的假仁假义。”那个时候,孔子墨子的门徒一个个找不到工作,毕业以后如果不能留校当个助教,就只能各国流浪,在国君大臣面前聒噪,指望得谁青眼,捞个一官半职,他们所讲的大同小异,无非是“李小多,分果果. 你一个,我一个。分到后来剩两个。大的分给张小弟. 小的留给他自己”,或者“小羊羔,乖娃娃,给他草儿不独霸。一会儿喊:‘妹--妹!’,一会儿喊:‘妈--妈!’”。贵族们每天耐着性子接待这些只消耗不生产的无赖,早被折磨的两耳流脓,脚底生疮,因此先划下道来,凡是此类废话一概不听。这个惠盎也不是一般人物,估计已有了墨教左右护法的实力,他不慌不忙地说:“我有这么一种好本事,即使生猛的人也打不到我,刺不伤我,大王想不想听呢?”宋王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着了人家的道,忙不迭的说:“好啊,这才是我想听的呢。”惠盎又说:
“其实打不到,刺不伤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还有种更厉害的本事,让人连打我刺我也不敢。
可是他不敢刺并不说明他不想刺,我有种更更厉害的法宝,让人压根都不想着要刺我。
然而,即使他们不想刺我,也不见得就爱我,我最最厉害的本事就是让天底下男男女女全都爱我,这个比生猛牛多了,大王不想听这个吗?”
  宋王这时候早就昏了头,拍着手应道:“想听,想听。”惠盎奸笑道:“这个吗,就是孔墨之道。孔丘和墨翟是没有土地的君王,没有官职的首长,全天下人都爱他们。如今大王有这么大块土地,要是能向孔墨学习,那可牛大发啦。”宋王当场傻了眼,惠盎趁他没反应过来急忙跑了,宋惠公愣了半晌,转过头对左右说:“这人咋这能白和,北京来的吧?”

  故事二:养鸡场哲学。

  话说有个人给周宣王养斗鸡,过了十天,宣王问他:“我的鸡好了吗”,这人说:“不成,还骄傲着哪。”又过了十天,再去问,还是原话,再隔十天,宣王再遣人去视察,养鸡人还说不行:“大王的鸡还是一副骄傲气盛的样子,不成不成。”又十天过去,该人终于呈上了斗鸡:“这下好了,您的鸡全呆了,看着跟木头一样,保证天下无敌。(呆若木鸡出处)。”

  斗鸡场撷真:

  甲鸡:我啄我啄我啄啄啄
  乙鸡:。。。
  甲鸡:我踹我踹我踹踹踹
  乙鸡:。。。
  甲鸡:我扇我扇我扇扇扇
  乙鸡:。。。
  。。。
  太监:禀大王,甲鸡死了,您的乙鸡赢啦,恭喜大王,贺喜大王
  大王:甲鸡怎么死的呀?
  太监:累死的

  故事三: 朝三暮四

  宋国有个老公公,喜欢猴子。他养了一群大猴子,和它们志趣相投,即使短了自己的,也舍不得饿着猴子。后来家道衰落,要缩减猴子的伙食标准,又怕它们不服,于是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吃果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行不?”猴子不乐意,哇哇大叫着抗议。老头又说:“那咱们这样吧,早晨四个,晚上三个,行吗?”猴子这下都高兴了,鞠躬致谢。列子在文末评论道:圣人用智力笼络愚民,就像猴公公用智力诓骗群猴一样,不用改变什么,就能掌握它们的喜怒哀乐。

  猴子发言:“小样,瞧他美的。我们早研究过了,要是他说朝三暮四的时候我们就特高兴,保准过两天又减成朝二暮三,给他个占了便宜的假象他还拽上了,土鳖。”

  菠萝说:这个,是另一则寓言。

  故事四:美女和丑女

  杨朱经过宋国,在旅馆里过夜。旅馆里一个住客带了两名小妾,一个长得漂亮,一个长得丑陋,奇怪的是,漂亮的地位卑贱,而丑陋的地位尊贵。杨子询问原因,那人说:“漂亮的人自己臭美,我没看出她哪里好看,丑陋的人自觉丑陋,我也没发现哪里难看。”杨子恍然大悟道:“真是有道理啊,诸位想做贤人的小朋友要汲取教训,不要总是自己觉得自己很贤良喔!”

  第二天,该客官戴着墨镜,牵着条狗走出旅馆大门。

  杨子:哈罗
  该客官:。。。
  杨子(向他夸张地挥手):哈~罗~,是我,我们昨晚一起聊~天~耶~
  该客官:。。。
  店小二:杨大官人别费劲了,他是个瞎子
  杨子:靠!

  故事五:烈火金刚

  赵襄子带着十万大军在山上打猎,放火烧山时,有人从石头缝里跳出来,随着火苗上下翻飞,毫发无损,大家都以为他是鬼。火停了之后,这人慢悠悠地踱出山来,襄子觉得他很不一般,就把他留下仔细观察,无论怎么看都是个活生生的人。于是便询问他:

  “你到底有什么本事能在石头里住着?能在火里行走?”
  那人反问道:“什么是石头?什么是火?我不知道啊。”
  襄子回答道:“你刚才钻出来的那个是石头,你在里面来回走的那个是火。”
  那个人点点头道:“哦, 还真不晓得。”

  许多年后,襄子收到一份来自那山谷怪人的包裹,里面是他根据山中经历写就的作品,下面是本书封面:

(王朔的《无知者无畏》)  

  
  在“列子.黄帝”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虽然内容千奇百怪,各有不同,但中心思想都与第一个篇毫无二致,所以,如果不是顾及广大听众审美趣味的话,这则琴曲小品也可以叫做:木鸡忘机,杨朱忘机,襄子忘机。。。,琴曲的题解是这样的:“其意若海翁忘机,鸥鸟不飞之谓欤。而功名富贵视如草芥,一无动心然”。本曲清微淡远,听来颇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之意,是本人最为喜欢的琴曲小品之一。


琴人小传之 孔子

  孔子的爸爸是个无能之辈,他唯一的成就就是生下孔子,但是孔子的祖上却很厉害,是宋国皇亲。这样的传承符合历史规律,因为中国人民信奉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质朴道理,一个伟人,如果他父亲不是伟人,那么他爷爷必定是,即使他爷爷不是,那么十八代高祖一定是。考据家们会不辞辛苦地研究他的族谱,除非挖出一个伟人前辈不能善罢甘休。幸好这在中国是件容易的事情,大不了追溯到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爷爷那,大家同有一个伟大的老祖宗,一团和气,共同进步。

  孔子他高祖还算货真价实,因为只追溯到春秋宋湣公时代就出现一个孔融让梨式的大好青年,这一位名叫弗父何,他虽然是湣公长子,却把宋国继承权让给弟弟厉公,儒家总是鼓励人们谦让,具体原则就是“不是你的东西你不能要,是你的东西最好你也别要”,孔子的弟子们发现在老师发明儒学以前,他的老祖宗就自觉自愿的做到这一点,觉得很有面子,便公推弗父何作为孔子祖宗代表记录在史书中。不过他们不知道,当时的真正情况是这样的:弗父何他爸爸临死前稀里糊涂把王位传给了自己弟弟,弗父何他弟弟很不高兴,先杀掉不知好歹的叔叔,然后把刀架在大哥脖子上,假惺惺地要保举他当宋公,弗父何虽然还没来得及接受儒家高等德育教育,但是根据从小和小朋友打架的经验,他知道别人抢到的东西,自己千万不能要,于是明智地拒绝了这次保荐,这是人类本能的胜利,与德行无关。所以说,孔子祖上先是姓宋,后来才改姓孔,而且他们原籍宋国,因为得罪了宋国大官,避难逃到鲁国,按说在孔圣人籍贯这个问题上,山东人本不应专美于前,是否可以考虑与河南人共同享有夫子的出产权?

  孔子的出生值得玩味,司马迁毫不客气的指出孔爸爸叔梁纥和孔妈妈颜氏野合生孔子。后世的儒家子弟为了给先师正名,很费了一番口舌。他们说孔爸爸早年娶了施家的女子为妻,一口气生了九个女儿,好不容易有个小妾给他生下个儿子,又有足疾,为了留个男娃延续自家香火,孔爸爸向颜家求婚,娶来人家的小女儿徵在,生下孔子。至于说野合,是因为孔爸爸娶小老婆时已经年过六十四,老牛吃嫩草,不合礼法,所以蔑称为野合。这种说法在他处很少提及,大概因为后来老少配几乎成为富人阶层的专利,如果延续此种分类,就变成穷人才有壮室初笄的婚姻之礼,富人全部是忘年不伦的野合之恋,岂不让封建地主阶级颜面扫地,还是不提为妙,只可怜孔子他老爸一人担了这个恶名声。

  史记上说孔妈妈向尼丘祈祷得到孔子这个孩子,根据孔爸爸当时已过花甲的年纪来判断,这个尼丘对孔子诞生一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尼丘究竟是一处所在还是个活人,司马迁没说,我们也不清楚,反正为了记录尼丘的重大贡献,孔子被命名为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他爸爸叔梁纥死了,她妈妈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因为痛惜被老头子糟蹋掉的青葱岁月,没有跟去送葬,于是,孔子不知道爸爸葬在哪里。我不知道史记上为什么会记录这一节,大概童年的困惑给孔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成为他后来创作古代人民操行准则(又称礼记)的原动力,在这本书中,孔子用一章的篇幅详细解说奔丧法则,阐述了哭丧的时间地点姿态音量等细节问题。这样很让人讨厌,悼亡本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挚感情,却要拿着本奔丧守则,亦步亦趋,孔子这人自己失去哭丧的机会,就意淫出好大一篇废话编排后人,实在有失厚道。

  史记上记载的孔子事迹很是乏味,大致就是他在各国间奔徙的出入境记录和任免履历表。孔子虽然受到各国国君的普遍青睐,却始终不能得志,比如说吧,他在三十六岁这年游方到齐国,齐景公向他咨询治国方略,孔子道出了他经典的八字方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是一个很狡猾的提议,因为当时齐国国政受制于大臣之手,景公大概就是对权臣处处掣肘的行为极其不满,才转向孔子请教,孔子却只是告诉他,你应该像个当国君的样子,把权柄痛痛快快地收归己有。这就好比一个病入膏肓的癌症患者报着一线希望来到医院,希望德高望重的名医救自己于水火,医生却很诚恳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努力控制住癌细胞的扩散,进而消灭它们。病人除了一面赞叹着医生的真知灼见,一面死去,还能做什么呢?不过,景公对于孔子的圆滑很是赞赏,打算封地给他,却被晏子大大说了一番坏话,打消这想法。不温不火地过了些日子,景公终于对孔子说,我老了,再用不了你。孔子于是被这枚逐客令一棍打回了鲁国。

  他就这样在各国间一路游说,到了五十几岁,终于否极泰来,成为鲁国政治舞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老星。从他的从政记录看,孔子似乎是个很有管理才能的人,升迁也快,两年时间就做到大司寇的位置,有了规划鲁国政局的能力。当时的鲁国公室卑微,朝政把持在三家大臣手中,这三家因为是鲁桓公族的孟孙,叔孙,季孙三支,所以合称三桓。孔子深恨这种局面,想要打击三桓的势力。碰巧,三桓虽然在鲁国公头顶上作威作福,却也深受自己臣属的欺压,不胜其苦,孔子于是号召三位国卿尊重自己的主公,好给家臣做出表率。当时三家的都邑都是逾制建筑,孔子于是在三处城墙上画了大大的拆字,要堕掉这三座都邑,这项代号为“堕三都”的政治运动因为孟孙的反对而降级成“堕二都”,并且最终流产。

  之后不久,齐国因为害怕孔子为政会使鲁国过于强大,便决定做点什么。他们遴选了八十名千娇百媚的齐国女特务,打算送到鲁国去,因为孔子当时年纪过于老迈,长年的逃亡生活又导致身体虚弱,这八十次野合的机会就被献给了季桓子,也就是孔子的顶头上司,季桓子将八十枚糖衣炮弹照单全收,孔子老大的不乐意,逐渐与季氏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后来,郊祀完毕,鲁国国君竟然连祭肉也没有分给夫子,剥夺了他作为肉食者的一项基本权利,孔子一怒之下,逃离鲁国,并且在论语中写下了“食、色,性也”这样悲愤的话语。

  孔子短暂的政治生涯就这样划上了句号,从此以后,他的生活可以用“孔老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来概括。六十岁时,他和弟子在郑国都城走失,独立东门时,被郑国人讥笑“累累若丧家之狗”(所有曾被咒骂为丧家犬的人有福了,这最初可是圣人的绰号呢)。而三年以后,他和弟子们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竟然到了粮食断绝的地步,靠楚国人接济才得以苟延残喘。

  感到老之将至的孔子感慨说:天啦天啦,我已经快死啦,怎么样才能让后世的人民记住我的名字呢。于是他开始删改鲁史春秋,这是很不好的行为,因为这实际是一本披着史书外衣的操行评语,夫子根据各国小朋友的德育表现,对人家的行为随意褒贬,比如说,践土之会实际上是周天子奉晋文公的召唤而赴约,而孔子为了替尊者讳,竟然将这一节写为天子在河阳狩猎。这种魔幻超现实主义的笔法极大歪曲了历史真相,幸好夫子没有能力销毁其他竞争版本的史籍,使真相得以幸存下来,不然,以我们这点可怜的智慧,怎么可能理解周襄王的这次“出猎”对春秋格局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呢,这种不诚实的行为背离了史家的基本原则。最为可恨的是,在篡改历史真相后,夫子还一副先知先觉的样子预测道:将来有些人因为“春秋”这本书而理解我,另外的人则因为“春秋”而怪罪我。忠心耿耿的后世儒家子弟们还不罢休,非要明白注释说,行尧舜之道的善人才会理解夫子,那些贬损他的都是心怀叵测的人。我靠,这些饶舌头的儒生们,偏要把优势占尽才罢休,可惜始皇帝当年没有一把火把他们烧光,到了汉朝时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了。

  孔子七十一岁这年,鲁哀公狩猎,抓到一只麒麟,孔子大悲,以为是自己将死的征兆。因为古代传说,麒麟是太平之兽,象征圣人。这只麒麟在捕获时已经死亡,因此被看作上天对孔子下达的死亡通知书。夫子当年看到死麟如此悲伤,说明他已经当仁不让地承认了自己圣人的地位。他因为对这个死亡预言过于伤痛,终于绕过一干乱臣贼子,停止了对春秋的修订。于是,春秋时代的指针永远停止在这一刻,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四八零年,战国时代拉开序幕。战国二年,孔子逝世。

  太史波认为,孔子是不世出的伟大人物,虽然我不赞同他的很多做为,却对他的人格表示衷心钦佩。想起那一年,须发皆白的老人在郑国东门听到别人“累累如丧家之狗”的评论,却笑着说:是啊是啊,那就是我,让人眼眶也不禁湿润起来。

  对了,差点忘记,我写的并不是政治人物评述,也不是历史人物传记,而是琴人小传。孔子与古琴艺术有着深刻的渊源。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 “三月不知肉味”一桩。据说孔子在齐国听到韶音,感觉十分美妙,便努力学习演奏,三个月都没有吃过肉。后世常用这个典故证明夫子学习刻苦,心无旁骛,不过我总怀疑学琴和吃肉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夫子后来对一个季度没吃上肉这件事一直念念不忘,难道不能说明这给他带来的心灵创伤是极其严重的吗?

  除了学习演奏韶乐,夫子还修订了春秋流行歌曲曲目大全,也就是“诗经”。据说,诗经遴选自三千余首古诗,候选标准很可怕,就是要能够教导人们心向礼义,虽然不知道具体准则,估计可以参考小学时红五月歌咏比赛的取材标准。千万别提醒我“诗经王风”里有好大一批感情真挚的经典情歌,在儒家弟子眼中,这些卿浓我浓,眉来眼去的调调也都大有深意,体现了他们建设富有西周特色封建主义的美好愿望。比如说诗三百的第一篇“关雎”,表面上看,讲述了“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的迫切心情,而毛诗正义却偏说这一章阐述的是“后妃之德”的深刻主题,还总结说雎鸠有别(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暗指夫妇有别,夫妇有别就夫子亲和,父子亲和就君臣礼敬,君臣礼敬则朝廷风气正直,王道得以实行。很多儒生们就是喜欢大放厥词,吹出一堆大而无当的论点,却不负责提供论据证明,不是明摆着欺负我们劳动人民文化水平低吗,我们就偏不买他们的帐,气死毛苌这个老顽固。还是不说毛苌,不管夫子编纂诗经是抱了怎样的目的,无可争议的事实是,他将这三百五十篇全部谱曲作成琴歌进行演唱,由此看来,孔子大概是最早的职业编曲人之一,可惜的是,这些曲谱早已全部逸失,不复存在了。

  除了史实,夫子还留下很多与古琴有关的传说。中国人民将凡人圣人化,再将圣人超人化的癖好,从这些故事中可见一斑。话说孔子和琴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连续练习了十天,襄子建议说,可以学首新的了。孔子拒绝说,虽然我已经习得此曲,却还没掌握弹奏的要领。过一段时间,襄子说,要领已经掌握,可以学新的了,孔子又拒绝,他说,我还没有悟出琴曲内涵。再过一阵,襄子说,内涵你已经领悟,可以继续学习了,孔子反对道,我虽然领会内涵,却还不知道作曲者是怎样的人。又过些日子,孔子若有所思的说:我知道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皮肤黝黑,身材高大,目光明亮深邃,宛然一个统治四方的诸侯,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襄子听得这话,离开座位向孔子拜了两拜,赞叹道:我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文王操”。按说一个故事有一两处不严谨并不难,难的是每一个情节都如此没有逻辑。首先,襄子在授琴的时候竟然都不告诉学生琴曲的名字,而要靠他们自己领悟吗?那设若有一天孔子要进行毕业汇演,襄子该怎么规定他的演出曲目呢?难道说:请演出正月朔日和三月既望学习的曲子?另外,既然这首曲子乃文王所作,那么作曲的时候他大概还活着,而文王是姬昌同学的谥号,是死后大臣子孙总结其一生成就奉上的尊号,难道姬同学未卜先知,在作曲时已经预先晓得了?又或者他当时只是随便将曲子命名为宫小调第一古琴奏鸣曲,是后人在整理其遗著时强加的标题?这两点先存而不论,最可怕的是,孔老先生是怎么通过弹奏一首曲子而得知作曲家身材高大,肤色黝黑的呀?这不是古琴演奏,分明是灵异现象,建议批转X档案剧组进一步研究调查。

  读了这个故事,我对于夫子的琴曲作品全部逸失深表遗憾,不然通过习奏他的获麟操,龟山操,猗兰操,我就可以感慨:嗯,这个作曲者身长九尺六寸(孔子因为身材伟岸,向有“长人”的绰号,如果生在今天,大概会被国家篮球队选中,奔波在赛场上,失去思考人生,成为一代伟人的机会),一生宦途失意,老婆是宋人亓官氏之女,儿子叫做孔鲤。他一生颠沛流离,宛然如丧家之犬,在七十三岁这年死于心力衰竭以及由此引起的多种并发症状,这样的人,除了孔子,还能是谁呢。  

古琴小常识一:琴的来历

  传说伏羲伐梧桐造琴,最初琴有五弦,合五行之意。后来文王,武王加两弦,合君臣之恩,成为现在的七弦琴。

  古琴小常识二:琴曲与琴歌

  古琴最初与瑟配合,伴奏歌咏,称为“弦歌”, 三国演义中,周瑜就曾说过“闻弦歌而知雅意”的话。后来,琴逐渐独立出来,由伴奏歌曲变为独立演奏。这其中,有词的琴曲而又可以演唱的,传统地称之为“琴歌”。无词的琴曲和需要吟唱的琴歌遂成为古琴的两种主要演奏形式。

  链接:相信大部分同学很少或从未听到过琴歌演奏,于此推荐李祥霆老师在BBC即兴弹唱的王维诗,能不能听出是哪一首呢?


琴人小传之 百里奚夫人

  百里奚,五羊皮,忆前时,烹伏雌, 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这是让百里奚的妻子一举成名的琴歌,也是她流传于世的唯一作品。百里奚夫人并不是职业音乐人,琴艺也不见得如何精湛,不过,她比别的女人要稍微聪明一些,懂得察言观色,相时而动,为后世留下一段“陈世美痛改前非,秦香莲重见天日”的佳话。本则故事的中心思想是,学好古琴可以为您带来后半生的幸福。您曾经夜不能寐,忧惧心上人会喜新厌旧,弃您而去吗?读完本文,您将不再烦恼。

  要说百里夫人,得从百里奚说起。因为中国古代妇女除非极少数罪大恶极的,很难在史书中留下自己的真名实姓,她们就好像一株株寄生植物,非得依傍在父亲公公丈夫情夫儿子侄子身上,才能留下雪泥鸿爪般的痕迹。比如现今叱咤风云的希拉礼,如果由中国古代史官来做传的话,大概也只会留下这样寥寥数语:睿宗后克氏,素有贤名,上尝与女官莱氏狎,后虽不言,心实衔之。及睿宗逊位,遂入朝,官至御史。

  又说远了,可怜的百里夫人甚至连这样白描般的形象都不曾留下。那么,让我们还是从百里奚开始。小学的时候,老师常激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实不只榜样的力量,榜样本身也是无穷的,五千年的漫漫岁月给予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充足的时间遴选各式榜样,从治国安帮的贤相名将,到风流倜傥的才子佳人,再到杀人越货的盗匪歹徒,无论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必有一款榜样适合你。百里奚就是贤相目的一位早期偶像。当年齐景公向孔子请教秦穆公当选普通高中历史课本春秋五霸的原因,孔子就指出,五羖大夫百里奚功不可没。五羖大夫并不是一个官职,就好比说大鲨鱼奥尼尔,大鲨鱼也不是奥尼尔在篮球队中所打的位置一样,五羖实际是一个绰号。羖是羊皮的意思,五羖大夫就是五张羊皮大夫,这个外号颇有些无厘头的意味,让人摸不着头脑,实际上,它讲述着一段辛酸屈辱的历史―― 百里奚是被秦穆公以五张羊皮的贱价赎出的楚国仆役,到秦国后获封大夫,因此世称五羖大夫。这真是个让人抓狂的称号,就好比某国足运动员到欧洲学习踢球,当他身处转会费动辄以千万计的大牌球星之间时,人们却按其倒贴的租借费称其为“倒贴后卫”(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岂不让人肝火大动?不过,你更关心的可能是秦国为什么要大费周章赎出一个楚国贱役,又授以高位,这就说来话长。

  早先的时候,百里奚在虞国做大夫。晋国想吞灭虢国,但是必须要从虞国借道。虞虢两国向来唇齿相依,晋献公为了腐蚀虞公,投其所好,用良马玉璧贿赂他,虞公觉得献公的买路费付的够大方,决定给他方便。有头脑清醒的大臣劝阻他说,虞虢两国互相依存,灭了虢国,虞国也得陪葬,请同学们注意,就是这位大臣,在这里发明了成语“唇亡齿寒”,在那之后的几千年里,这个成语一直被用来形容吊在一根绳上的两只连体蚂蚱之间的关系。不出该大臣的预料,晋献公在成功灭虢之后,回家路上,顺便将虞国也收为己有,宝马重璧,虞公还没捂热,就原样奉还,白白贡献几个月的马粮,留下好大的笑柄。百里奚在灭国之后和主公一起成为晋国阶下囚。

  再说秦国这边,秦穆公即位不久,向晋侯求娶他的长女伯姬,晋侯嫁女时,用百里奚作为陪嫁,百里奚感到极大的屈辱。如果是青春小妹陪嫁,到秦国后,还有被穆公看上,升级为夫人的机会;即使是年轻小伙,如果长得够妩媚,在恶趣味横行的古代,也不是没有可能得宠,但是百里奚已经七十有余,流浪半生才在虞国找到个文化人的差使,如今再度沦为仆役,他没有接受过先进的共产主义教育,不知道工人阶级是绝对领导者的道理,因此对于这种从脑力劳动者到体力劳动者的退化感到悲愤莫名,遂趁人不备,逃窜到楚国,辗转成为楚王马倌。百里奚的小算盘其实打错了,他以为不为晋国的闺女陪嫁就能扬眉吐气,重新做人,其实却错失了全天下唯一赏识他的伯乐。秦穆公早听说百里奚的名声,打算重金聘用他,听说他逃至楚国,大感懊恼,准备出大价钱将这匹老千里马从楚国赎回来。一位大臣劝阻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楚王之所以让他牧马,是因为不知道他的贤能,您这么一番大手笔,不但哄抬了国际人才市场的物价,还等于明白告诉楚国人百里奚可用,他们怎么还可能做这笔生意。写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当年领导的苦心,很久很久以前,我曾经想从原公司辞职,另谋高就,领导苦口婆心劝我留下来,却既没升职也没长工资,原来,他是怕我知道自己的贤良,以后不好好工作哩。

  说远了,反正秦穆公接受大臣的意见,知会楚王说,百里奚是秦国逃跑的嫁妆,要擒回去好好修理,希望楚国行个方便,以五张羊皮的价格将百里奚转让。楚王当然不会因为一个小小的马夫得罪邻国,欣然命人到东海百里奚牧马处将他打包装箱发往秦国。当地人以为百里奚一定会被穆公碎尸万断,拉着他哭泣不止,百里奚安慰说:我早听说穆公是有大志向的人,怎么会和一个区区陪嫁计较,这次找我去,肯定要封我做大官,从此平步青云,哇哈哈哈。百里老先生真是炒作高手,深得“注意力经济”个中三味,拯救了自己即将崩溃的职业生涯,耄耋之年终于挤进历史的聚光灯下,做一次辉煌的谢幕。

  好了,让我们在百里同学老死之前抓紧时间推介他的夫人吧。百里夫人遇人不淑,一辈子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窝心程度和姜子牙的老婆可有一比。幸运的是,她当年与四处找寻工作机会的百里失散,没有机会提出离婚要求,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得以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分享丈夫成功的喜悦。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百里奚三十多岁时仍然一事无成,打算外出寻个出路,临行前,老婆杀了家中唯一一只正在下蛋的母鸡,用门闩当柴,烧给他吃,这可真是破罐子破摔的玩儿法,不知道百里夫人后来如何独自坚持下来那许多年。终于,百里奚做了秦国上卿,消息一来二去传到落魄的百里夫人耳朵里。我很奇怪这讯息是如何传播开的,就算是现代,我对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全部了解都来自电视和网络,在缺乏先进通讯手段的春秋时期,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据我分析,这大概要归功于百里奚坎坷的身世,这种极具八卦潜力的人生经历历来是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所以才会一传十十传百的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试想象一群良家妇女边捣练寒衣边互相议论着:“喂,知道咱们新来的那大官吗?叫什么百里奚,都七十的老棺材瓤子了,还不在家等死呢。”“哟,你还不知道呢吧,他以前喂马养牛什么没干过啊,一外国人,陕西话都说不利落,怎么就走狗屎运让主公看上了,我男人就没这好运气。”可能百里夫人碰巧也是这群舂衣妇的一员,听到百里奚三个字,她觉得有点耳熟,想啊想,终于想起是自己那失散多年的糟老头子的名字,先是惊讶于他生命力的顽强,继而发现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终于来到。她应征杂役进入百里府,一面捣濯衣物一面静待时机,终于有一天,府上大兴鼓乐,百里夫人趁机自荐精于音律,琴歌尤其在行,得到试演机会后,她演唱了文初那首蓄谋已久的歌辞。这首辞被清人沈德潜收编在古诗源中,然而在其他地方,还见过若干三段式的版本,辑录其一如下:

  百里奚,五羊皮,忆前时,烹伏雌, 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五羊皮,父粱肉,子啼饥,夫文绣,妻游衣。嗟乎,富贵忘我为?
  百里奚,五羊皮,昔之日,君行而我啼,今之日,君坐而我离。嗟乎,富贵忘我为?

  听到这样凄厉的呼唤,百里奚像一个合格的肥皂剧演员一样,一把抓住老妻,相持而泣。各位观众,如果今后您遇到类似家庭危机,也可以借鉴百里夫人的以琴达意之法,不过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种方法,只有在陈世美年过七旬,且没有公主郡主主动投怀送抱的情况下才可能适用,谢谢大家。

  古琴小常识一: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古琴小常识二:

  琴最早是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

  古琴小常识三:

  琴面上有十三个“琴徽”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和一个闰月。

  古琴链接:

  虽然百里夫人凄绝哀怨的曲子早已逸失,但是同类型的名曲长门怨仍流传于世。此曲哀宛愁绝,动人心脾。这里上传的是杜聪和林友仁老师的琴箫合奏版,也是我最喜欢的版本之一。   


之  聂政

  上一集中我们说到,熟习琴曲可以帮助您在风烛残年,残花败柳的时候重新赢得心上人的注目。这一集的中心思想是,如果交心战术不幸失败,精研琴技可以将您的悲愤化为力量,以便从肉体上消灭对方。这里要讲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六指琴魔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聂政。

  聂政的故事有多种版本,这给了诸位一个必须期待该故事的理由:因为,众说纷纭的故事一定是好故事。

  在史记里,聂政的身份是刺客,属于某著名买凶杀人事件。话说濮阳人严仲子与韩相国侠累同朝为臣,却水火不容。仲子打侠累的小报告,遭人家当朝呵斥后,因为过于紧张而防卫过当,拔剑追砍侠累。麻烦的是未能当场将他杀毙,两人因此结下天大的梁子。侠累作为韩王的叔父,位高权重,人脉甚广,严仲子耐不得他,只得自己跑路,边跑边搜罗可以替他报仇的人选。

  古代人民受礼乐濡染,文化修养甚高。比如说,为别人进行暗杀不叫卖命,而通常称作“士为知己者死”。这买卖比不得雇人力车夫拉包月,不是付两个大子儿就能搞定的,必须得触及灵魂,这一点和泡MM有异曲同工之妙――需得先着意亲近,百般讨好,等MM以为你爱上她高洁的灵魂时才能理所当然地占有她的肉体。严仲子便是通过严格操作这一套程序而成功赢得了聂政。

  聂政,轵县深井人。看他履历,原本也是个混社会的。遭遇仲子前,正因为杀了人而假扮成屠夫避祸(由此我们有理由怀疑周星星也是史记的读者,这个屠市高手的形象是不是很眼熟?)。俗话说的好,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著名战国黑社会分子聂政因为杀人技术过于高超,名声过于响亮而被严仲子的信息网捕获,遂坠入他糖衣炮弹的火力网中。

  聂政致命的弱点是他的老娘。几乎每一名载入史册的刺客都有一位老娘,并且对她倾心奉献。似乎做人家儿子才是毕生的事业,当刺客不过偶尔玩票而已(这一点大家也不难理解,刺客这种危险行业一般都是一锤子买卖,不具备重复操作的条件)。怪不得我以孝为本的泱泱大国如今虐老事件层出不穷,敢情好多孝子都被骗去做刺客,一早死光光了。

  仲子嗅到聂政踪迹后,忙不迭前往结纳,一出手便是二千两黄金,聂政只道杀头猪用不得这许多钱,一味拒绝。仲子于是将他拉到僻静处,如此这般,才知道原来是叫他杀人。古代的刺客哥哥们也都是可怜人,一个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空负一身武艺,却来不及加入少林武当日月教,只得混迹于贩夫走卒之间,自我实现都是个问题。所以,一旦有士大夫温言好语的收买,便感激涕零,连人带命立马奉送。不像现在的职业杀手,没什么高层次的追求,只认得一个钱字,偶尔出个有点恋童癖的,就会被好事者编排成电影,然后由社会各界广为传颂说:啊,这个杀手不太冷!

  聂政也不能脱此窠臼。听了仲子的表白,他下定决心要把青春毫无保留地向他奉献。只是当时老母还在,这任务便被暂时搁置。仲子倒有耐心,估计他在做刺客市场调研时,早把老母年龄及健康状况作为综合评定标准之一考虑在内。

  不知道多久以后,聂母死了。葬礼打点妥贴后,司马迁为聂政安排了一段独白,在此聂政对于严仲子以卿相之贵,不远万里,来到市井当中与他相会感激万分,所谓“贤者为了极小的恩怨而来亲近我这穷乡僻壤之人,我如何能够不有所表示呢。”古代真是民风淳朴,随便一句“啊,英雄”就能招来别人马前驱策,如果不算上那沉甸甸的二千两黄金的话,还真是笔好买卖咧。

  聂政心意已决,便找到仲子,请他吩咐。这严仲子一看就是个惯吃闲饭的,没半点阶级斗争经验,竟然要组织一只暗杀别动队供聂政调遣。聂政分析利弊后,发现人多口杂,反倒容易谋而不密,于是辞别仲子,只身仗剑前往韩国。

  杀人的过程毋须赘述,正像富有被暗杀经验的肯尼迪总统说过的那样,刺客只要有以命抵命的勇气,就会无往不胜。解决掉侠累后,聂政从容赴死。这里的所谓“从容”并非装饰点缀,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聂政在自杀前竟然来得及先对自己进行全面彻底的毁容,然后剖腹而死。

  聂政死后被暴尸于市,朝廷悬赏识别他的身份,却没人能提供有效情报。说到这里,古代人民讲故事的连贯性确实比不得现代编剧,在司马迁的版本中,正当全韩国人民一筹莫展时,突然凭空跳出个姓聂名荣的女子,据称是聂政的姐姐。在严仲子秘密收买聂政的一幕中,并未见她在影壁后露出可疑的衣角,做窃听状,可这时听说韩国的暴民杀人事件,却仿佛碟仙附体一般醒悟说:那不会是我弟弟聂政吧,他不是被严仲子收买了吗?于是急忙奔赴韩国,伏在尸体上大哭并宣传说:这个就是轵县深井人聂政。当地人惊怪她的大胆,竟不怕与通缉犯扯上干系。谁知聂荣不慌不忙地介绍了聂政事迹后,便自杀了。这女人好狠的心肠,不但抛下夫家,还在临死前将人家身份公诸于众,想连坐想族灭的尽管招呼,只是本姑娘恕不奉陪先。

  聂政的史记版到此就结束了。大家也许注意到,这一版本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古琴的戏份。这怎么行,重新来过吧。下面这个版本取自蔡邕的琴操。

  第二个版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是几个著名逸事杂交的产物。聂政的父亲是铸剑师,与韩王签下造剑的合同,却逾期不能完成,只好以命相抵。观众朋友们,请少安毋躁,不要转台,这虽然看似干将莫邪的故事,却不雷同。

  作为遗腹子,聂政一直过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生活。及至壮年,已有家室,才突然省得要询问一下父亲的去处。这一问不打紧,原来自己竟是背负着宿命,注定要成为故事主角的不平凡之人。啊!星辰的位置瞬间变迁,命运之轮于那一刻开始转动。鲁莽的聂政长驱入宫,意图击杀韩王,虽然未能得手,命运的孩子得到神灵庇佑,得以全身而退。逃进泰山后,他巧遇仙人。不巧的是,当天精通剑术的仙人轮休,在山中相候的只是位琴仙。聂政于是毁容吞炭,变却形容音色(观众朋友们,还请再给点耐心,这虽然看似豫让的故事,却实非抄袭),拜在仙人座下习琴,七年而成。

  在往韩都去的路上,他与妻子偶遇,向她买梳,并借机朝她微笑。妻子看到他恐怖的笑容,吓得抽泣起来。聂政询问缘由,妻子悲泣说,丈夫聂政七年前失踪,自己日日魂牵梦萦。如今看到客人的牙齿,与丈夫的如此相似,不由得悲从中来。聂政这人仇恨蒙了心,如此吃紧的时刻也硬了心肠不理,只推诿说,天下人牙齿都一般形状,又哭得什么。然而他毕竟心虚,于是又转回山中,一口气将牙齿磕落,又留下习琴三载(多么诡异的逻辑,难道说他的牙齿与“聂政”的相似是因为习琴不精的缘故?),才二度出山。

  这一次,他的易容术像麦克尔杰克逊一般成功,再没人认得他本来面目。在阙下鼓琴一曲,应者如云,名声大躁。不知死的韩王听说后,召他入宫唱堂会,遂被古琴演奏家聂政扑杀。这之后又有一出认尸扬名的压轴戏,不过出演这一场的却是聂政老娘。可怜他妻子被骗去大好青春,临了也不能借着聂政的光芒灿烂一把,谢幕的机会被人家老娘活活夺去,聂娘子估计只能在路边继续兢兢业业地贩卖些针头线脑,了此余生。

  传说中聂政所作的曲子,所谓【聂政刺韩王】的,就是后来的【广陵散】。没错,那便是嵇康顾日影而弹,后来又在笑傲江湖里要了曲洋刘正风性命的曲子。嵇叔夜是个有趣的人物,必须要专门著文论述,那么这一节就在此处落幕吧。

   古琴小常识:

  广陵散战意深广,是首著名的武曲。理学家们对此极为不满。朱熹曾攻击它“其声最不和平,有臣凌君之意”,宋濂更是曾气急败坏地指斥说:“不可为训,宁可为法乎?”这里奉上的,是张子谦老先生的版本。
发表于 2005-4-15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Think Simulation
我不知道的就觉得写得很好,要是我知道的典故就没有太大感觉。

但是这是非常好的普及历史知识的写法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4-20 09:08 , Processed in 0.0349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