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岩与酒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30|回复: 0

北魏王室的精神病遗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22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orn from the simulation
北魏王室的精神病遗传
作者:阿en55784 发表日期:2004-08-16 11:59:34
http://forum.cul.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43&fid=1149&itemid=13094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不很受人关注但却意义重大而且特别耐人寻味的王朝—北魏。它在五胡十六国的大混战之中神秘地崛起,沿着盛乐--平城--洛阳三级跳的轨迹,在历史上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在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之间的漫长低迷岁月中,在北魏一朝实现了由弱势到强势,由分裂到统一,由胡族到汉化三大关键性转折,逐渐使北方各族融合进了中华文明之中,开启了通向隋唐盛世的大门。但另一方面北魏统治阶层的残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北魏宫廷留下的不解之谜的数量,在中国历代王朝之中是首屈一指的,或者可以说,北魏的历史就是由一个又一个或长或短的不解之谜串联起来的。

公元376年,一代雄主苻坚的军队进逼代国(北魏的前身)国都盛乐城。在内外的压力之下,因失宠而长期精神压抑的代国太子突然丧失了理智,在奸人的挑拨之下,起兵将父亲、继母、六个异母弟弟全部杀死,引起代国大乱。他是北魏皇族中第一个精神疾病的受害者。后来,苻坚大帝攻下了盛乐城之后,就将代国太子处以车裂之刑。

太子之妻贺氏带着年仅6岁的儿子逃到了她的母家贺兰部。10年之后,当前秦在淝水之战后土崩瓦解之际,这个年仅16岁的少年借助贺兰部家族的势力,召集拓拔部部众,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北魏,他就是历史上的魏道武帝拓拔(王圭)。
魏道武帝早年十分英明,集结了一批人才,使北魏由无到有,由弱到强,并在参合坡大破前燕,使北魏的势力深入到中原地区。但他30岁之后,逐渐变得狂暴昏聩。如果说他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死了功臣北部大人贺千秋和卫王拓拔绍,还带有历代王朝固有的“飞兔死,走狗烹”的痕迹的话,那么他的其它一些行为则确切无疑地说明了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他在上朝之时,突然记起某人的过失,就拉出斩首,甚至见人脸色不顺,气息不调,说话声音高一点,就认为是对他不满,怀有恶意,下令处死,以至朝廷之中人人自危,朝不保夕。为防止别人的暗算,他睡觉的地方都随时变换,不让人知道。
更有甚至,他还立下“立子杀母”的恶例。立拓拔嗣为太子之时,为防止以后太子之母干政而将她杀死(后来北魏连续6代皇帝延续了这一做法)。道武帝看上他的姨母(这也许说明了他有恋母情结,他从小由母亲带大,而他姨母又与他母亲长得很像),并与他姨母乱伦生下一子,最后也遭到了报应,因宫廷内乱,死在了这一对母子手中。

北魏第三任帝拓拔焘年轻时同样十分英武,史书上说他“聪明大度,性情俭率,不好珍丽”,他多次御驾亲征,灭掉了赫连夏国、北燕、北凉,统一了北方,屡次大破柔然,与南朝的对抗也屡占上风。但他30多岁之后也开始变得猜忌残暴。他自称“太平真君”,并在446年大批屠杀佛教徒,毁坏佛寺;450年,三朝功臣元老崔浩因为在修史时写了一些北魏先祖的“私事”被满门抄斩,还株连姻亲多家。晚年连太子拓拔晃都被吓得忧虑过度而死。452年,太武帝被贴身侍臣宗爱杀死,据说死状十分恐怖,以至史家都不敢描述。不过,如果说拓拔圭的精神病是确切无疑的,那么对于拓拔焘,则比较难在精神病与天性残暴之间划出一道明确的分界线

北魏二任帝明元帝和四任帝文成帝都很英明,没有显示出精神病的症状。但他们都英年早逝(前者32岁,后者25岁)没有到家族精神病危险年龄。也许对于拓拔家族来说,30岁是一道坎。

五任帝献文帝11岁即位,17岁突然弃位出家为僧(是中国历史上除了大理国之外唯一一位史书明载的弃位为僧的帝王),22岁时突然死去,据说被他名义上的母亲——南北朝第一女强人冯太后(文明太后)毒死。他的精神世界,仍然是一个迷。

六任帝就是大名鼎鼎的,以推行汉化改革而“名垂千古”的魏孝文帝拓拔宏,他是一个胸怀广阔的人,没有表现过精神症状。但有种种迹象表明,他可能是冯太后与某汉族近臣(可能为李奕等)的私生子(自吕思勉提出此说后,越来越多专家认同),而不是拓拔家族的真正传人。不管怎么说,从孝文帝以后的北魏帝王之中,终于没有再出现终日神经兮兮、动不动就杀人的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盗版岩与酒 ( 京ICP备05053585号 )

GMT+8, 2024-4-25 09:25 , Processed in 0.03115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